返回

荷尔蒙陷阱

报错
关灯
护眼
46.46(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1,不如其已2;揣而锐之3,不可长保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5。功成身退6,天之道也7。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注释]

    1持而盈之:持,手执、手棒。此句意为持执盈满,自满自骄。

    2不如其已:已,止。不如适可而止。

    3揣而锐之:把铁器磨得又尖又利。揣,捶击的意思。

    4长保:不能长久保存。

    5咎:过失、灾祸。

    6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后,不再身居其位,而应适时退下。”身退”并不是退隐山林,而是不居功贪位。

    7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引语]

    这一章正面讲一般人的为人之道,主旨是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过,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老子认为,不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过度,而应该适可即止,锋芒毕露,富贵而骄,居功贪位,都是过度的表现,难免招致灾祸。一般人遇到名利当头的时候,没有不心醉神往的,没有不趋之若鹜的。老子在这里说出了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的祸害,希望人们把握好度,适可而止。本章的主旨在于写“盈”。“盈”即是满溢、过度的意思。自满自骄都是“盈”的表现。持“盈”的结果,将不免于倾覆的祸患。所以老子谆谆告诫人们不可“盈”,一个人在成就了功名之后,就应当身退不盈,才是长保之道。

    第十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1,能无离乎?专气致柔2,能如婴儿乎3?涤除玄鉴4,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5?天门开阖6,能为雌乎7?明白四达,能无知乎8?生之畜之9,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10。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

    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注释]

    1载营魄抱一:载,用作助语句,相当于夫;营魄,即魂魄;抱一,即合一。一,指道,抱一意为魂魄合而为一,二者合一即合于道。又解释为身体与精神合一。

    2专气:专,结聚之意。专气即集气。

    3能如婴儿乎:能像婴儿一样吗?

    4涤除玄鉴:涤,扫除、清除。玄,奥妙深邃。鉴,镜子。玄鉴即指人心灵深处明澈如镜、深邃灵妙。

    5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即无为而治。

    6天门开阖:天门,有多种解释。一说指耳目口鼻等人的感官;一说指兴衰治乱之根源;一说是指自然之理;一说是指人的心神出入即意念和感官的配合等。此处依”感官说”。开阖,即动静、变化和运动。

    7能为雌:雌,即宁静的意思。

    8知:通智,指心智、心机。

    9畜:养育、繁殖。

    10玄德:玄秘而深邃的德性。

    [引语]

    这一章着重讲修身的功夫。这里写了六名问话,似乎是把“道”在运用于修身治国方面所做的几条总结,对一般人和统治者提出了概括的要求。本章每句的后半句似乎是疑问,其实疑问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老子要求人们无论是形体还是精神,无论是主观努力还是客观实际,都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将精神和形体合一而不偏离,即将肉体生活与精神生活和谐。这样就必须做到心境极其静定、洗清杂念、摒除妄见,懂得自然规律,加深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够“爱民治国”。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1共一毂2,当其无,有车之用3。埏埴以为器4,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5,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6。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注释]

    1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2毂:音gu,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3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无”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

    4埏植:埏,和;植,土。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

    5户牖:门窗。

    6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

    [引语]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对此,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