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末代帝王养包子

报错
关灯
护眼
24.诡异的除夕宫宴(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除夕夜又下起了鹅毛大雪,整个宫城银装素裹,泛着入骨的寒气。对于那些养尊处优的朝廷命官、王公贵族来说,这样的天气还得出来入宫参加除夕的宫宴,简直就是折腾。这个时候就该坐在围炉边,旁有美妾斟酒递茶,又有孙子孙女绕膝,一家人乐呵乐呵才好。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让他们更折腾、更心塞的还在后面呢。

    他们也不知道当今圣上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历来除夕宫宴都是颇为盛大,也是难得宫宴中有美酒佳肴的时候,毕竟是个大的节气,都图个热闹,什么都暂且放在一边,就这天要和和气气、舒舒坦坦、热热闹闹。

    向来都是凡六百石官员,皆可入朝参宴;凡两千石官员及王公贵族,可携家属。当然,一般嫡妻嫡子才可算作家属携带。可这次,圣谕要求六百石以上实职才能参加这次宫宴,两千石以上官员也不能带家属来;还称因太后新丧,一切从简。顿时满朝文武就有些猜疑黩生。

    戌时初,李彧领小李亨入了殿,在帝座上坐好;小李亨一早被他爹交待,在李彧身旁也端端正正地摆正了小身子。放眼望去,文武百官分坐两侧,又以王公贵族忝列其首,一众朝服襟饰甚是等级分明,又甚是一派庄严气象。

    赵成、皇甫琚、张固、赵翼坐在武将列席之首,齐阳侯荀楠、汝阳侯袁宁、平阳侯杨实则位列文官坐席之首;其中定阳侯邓京、南阳侯尹和、乐阳侯伏绾、定襄侯窦平,或已告老还乡,或在连氏兄妹时期辞官在家深居简出,便都未列席。

    李彧身边的大公公曹节尖声宣了宫仪后,便手持一袭黄帛,将小李亨的身份昭告了天下。殿中文武百官都是消息灵通之人,这段时日一来都早早知晓,也并无太多惊讶。

    小李亨身着一身明黄色的朝服,头戴小玉冠,两旁垂丝绦,腰着玉带,朝服上暗绣蟒纹、游云,脸上带着初见这种大场面的紧张,有些泛红,整个人就跟个小玉人儿般。

    虽然朝中大臣对小李亨的生母并不了解,但向来对嫡庶十分看重的那群老顽固们,看到这么个粉雕玉琢的小人儿,都忍不住生出了颗慈祥的老头之心。

    这群难以搞定的老头,向荀楠、皇甫琚这种是绝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而像赵成这种则绝度是忠君的,至于其他,虽会为家族而谋取私利,但在江山社稷面前却还是拎得清的。

    苍玄国末年,因皇族子息问题,引来外戚干政、民心不稳、胡人侵境多少问题,如今这么一个像个发光体一样的继承人在眼前,一种为社稷操碎了心的老臣竟凭空有种老泪热流的感觉。尤其是赵成在座首,瞧李亨敲得最清楚,不禁微微眯了眯眼。

    赵翼从小就养在赵成身边,这老头对自己孙子可是再清楚不过了;连那小子皱一下眉他就知道他哪里不爽快。可是这小皇子,他怎么觉得和他那孙子眉眼处长得那么像,简直就是一模一样的。他敢百分百确定,他孙子小时候那眉眼就是长得这模样,这可是随了他那公主娘的,他们赵家头个长得这么漂亮的模子,当时可是稀罕的紧。

    只是他那孙子,越长大越不可爱,小时候还是粉粉嫩嫩的糯米团一个,偶尔还会让你抱抱,长大后就是个冷冰棍,半天憋不出一个屁来。赵成心里虽然疑惑,但是也想不出其中原因,便也不去想那么多,只是看着小李亨觉得心里喜欢得紧。

    小李亨恭恭敬敬地与他父皇行了礼,昂首挺胸、背着小手,站在他父皇身前,接受百官的行礼。

    待宫宴开始,两队宫女每人各手捧一托盘,鱼贯而入,宫女将托盘放置在每人的案几之上,不消半刻钟,一切放置妥当后便又秩序井然地退下。众人只见托盘之上盖有木盖,漆有朱黑相间斜纹,不知里面放的什么,也闻不出什么味来,有些神神秘秘的。

    宫人随李彧吩咐,唱诺后,朝中大臣便纷纷揭开托盘上的盖子,只见托盘之上只放了三个木碗,看见其中盛放的东西,不禁都面漏菜色。

    那三个木碗亦是朱黑相间的斜纹,与盖子相衬,只见中间一碗里面乘着黑色糊糊,不知什么做成;左手碗里是一碗灰白灰白的野菜杆,揭开后闻到一股涩味,里面不见丝毫油腥;右手碗里则是一碗清水。

    朝中大臣不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瞠目结舌。好不容易待到这时,都已饥肠辘辘,想不到等着自己的却是这样的饭食。那些王公贵族从小都是锦衣玉食地长大,哪吃过这些东西,不禁就面露难色;朝廷命官中,虽也有一介贫寒出身,但能到如今的位置,也是历历数十载,早没过过这种日子了,也都不习惯这些粗食野菜了。

    李彧在帝座之上,悠悠道,“今胡人侵袭北地,一路南下直至武都,烧杀掳掠,百姓多遭其害,流离失所甚多。九江一带,又发水患,坏了庄稼,百姓饥不果腹,鬻妻卖女者甚多。”

    “尔等身为朝廷命官,当忧思江山社稷,与民同甘苦。如今摆在你们面前这东西,却是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想吃却也难吃到的。”

    说完,李彧便就自己案桌前同一份的东西,先开动起来。小李亨见样,也就着自己小案几上的同样的食物,毫不含糊地大口吃起来。

    赵成、赵翼、皇甫琚、张固等边关浴血杀敌的将领,什么样的恶劣环境没见识过,他们倒不介意,只是觉得分量有点不够,倒也直接开动。荀楠作为三朝帝师,当世大儒,本就满腹忧国情怀,自也是毫不含糊。

    朝廷众官见势,心中虽不是太情愿,但也轮不上他们抱怨,便也纷纷开动。只是那黑色的糊糊有点糊味,有点难以下咽,那野菜杆也不知道是什么做的,很是涩口,一时让他们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