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基本上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前途。他周思言要想顺顺利利地当选省人大副主任或者省政协副主席,如果没有陆政东的首肯,基本上是没有多少希望的。所以,他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和陆政东建立关系,得到陆政东感情上的认同。怎么办?由他出面直接去见陆政东,显得有些唐突。请陆政东吃饭,他自己又感觉到分量不够,说不定陆政东就推脱掉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个中间人说和说和,这个人还得有一定的分量,由他出面请陆政东吃饭,陆政东不会推脱、不好推脱、更不能推脱,这个角色非周书明莫属。第一,他是前书记,分量足够。第二,周书明如今已经退二线了,这样的老干部,你在职的领导,无论如何都是要给面子的。于是,他找到周书明,请求他出面邀请陆政东出来,大家吃顿饭,把事情说透了。周书明觉得,为了周思言的事情,自己出面在陆政东面前说句话,相信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于是就应承了下来。
省委办公厅不能呆一辈子啊,这样一辈子就到顶了。总得下去,到下面,锻炼锻炼,到了他这个份上,也不容易了,围绕着他的三亲六故、铁杆死党,一抓一大把,他周书明就是那参天的大树,他的羽翼下,是很多等待着他保护的花花草草,他要为他们遮风避雨,他是整个集团的领头羊,关键的时候,他不出头谁出头。
而周书明之所以应承下来的最主要原因却还是他的那一块心病,那就是艾琳贝湖。有些事情还需要人去办,兰超华现在的位置已经不适合去干一些事情了,周思言就是最好的人选,可是要想周思言积极性主动性更强一些。
坐在陆政东旁边的周思言,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他是今天这个饭局的发起人,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在饭局上,让周书明出面为自己说情,正面获得陆政东的首肯。如果陆政东痛痛快快的,那就说明,他周思言的事情还是有很大希望的。如果陆政东吞吞吐吐的,不太痛快,他也就知道,自己的希望是渺茫的,做好弄不成的心理准备。
该努力的努力了,还是不成,那就是命,自己就不再怨天尤人了。在体制内,一定要有好的心态,得到了感恩,得不到不怨天尤人。
没在陆政东那一桌的陈吉桥心思肯定是放在那一桌上的,如今的体制内,高级干部之间,已经很难建立什么真正的友谊了。因为他们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有的时候,竞争大于合作,甚至为了一个关键位子,双方之间的争夺会像战争一样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因为位子就那么多,你上去了,我就永远失败了。所以他们相互之间,只有利益交换,没有什么真正的感情的。
但如果相互之间没有了根本的厉害冲突,像现在陆政东和周书明之间,周书明已经退居二线,陆政东已经事实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那双方之间,才有可能握手言和。不然连根是不可能这样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谈话的。两个人都视对方为自己最大的对手,你上去了,我就彻底失败了,还怎么有心情这样说话。
这里最稳坐钓鱼台的,就是陆政东,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这顿饭虽然说不上是鸿门宴,但也知道这顿饭不好吃,他一进包厢,就明白了今天这个饭局安排得颇有深意。
还是人事上的事情啊!
掌握人事权才是牛鼻子,这就是一把手最核心的权力所在,而现在主动权掌握在他手里,他可以从容的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