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政道风流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61章后陆政东时代(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人的诉求并非没有道理。
    陆政东把情况扼要的做了介绍然后才说道:
    “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级各部门不可能没有做大量的工作,协调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人反映的问题,而在做了这么多的基础工作,但依然是来了这么多人,这说明事情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陆政东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
    “正如省长所讲的,社会变革也就意味着矛盾,发展经济和搞经济建设,或者是加速改革开放,是一个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过程。在其中,每做下去一件事情,都会有利益的纠缠和变动。有的利益变动很明显,有的不明显。每种的利益变动都有很多的效应,有的效应很清楚,有的效应很隐晦。每种利益变动都涉及人群,有的人群范围极小,有的人群范围较大涉及到千钱数万万甚至数十万的人口。
    而一些干部因为能力、因为作风、因为私心等等,在涉及这些利益变革的时候把握得不好,那么矛盾也就会出来。
    这样接访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新的状况总是源源不绝。以首次‘接待日’为例,据我所知,共发出了一千多个预约接访号。而经历了两个‘接待日’之后,目前还有1050个接访号没有处理。按照每个市长接待日处理一百起上访件的速度,这剩下的接访号估计要到明年才能处理完毕。当然,这还是保守估计,若是算上新的来访群众反映的新问题,抑或是老问题衍生的新情况,那这样的接访可真是无休无止了。若是每个月,我们的书记、市长、副书记、副市长们都要经历这样一轮‘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的来访,我还真是担心能否吃得消。毕竟各自手里负责的事务都不大少。
    如果不从源头上从干部队伍的建设上解决这个问题,不管是书记市长接待日还是信访工作的加强,都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关键的关键还是人,什么事都要落实在人身上,都需要人去执行,不然再好的制度也没有办法。”
    杨立峰笑着点点头:
    “确实再好的制度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变形或者打了折扣,甚至成了摆设,那效果自然可以看得见,甚至其破坏性更大,毕竟那么干是披上了合理合法的外衣……”
    两个人的谈话显得很是坦率,一些在公众场合中不好讲,不敢讲的在这样很私人的场合倒是不用忌讳那么多。
    陆政东听说在中央党校,关于一些比较禁忌的话题讨论得更为深入和大胆。
    直接、开放、敢言是中央党校的传统。
    十年动乱结束之后,为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时任副校长定了“四不”原则: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毕业时,不写任何材料。
    虽然“课堂有纪律”,但“研究无禁区”,“四不主义”对学员们消除顾虑、解放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允许思想观点充分表达为历任校长所倡导。但在党校里面讨论的比较敏感的问题,一般都不会出现在媒体上。
    陆政东估计自己也快要到党校学习了,省部级进修班和后备班由中央组织部负责。一般情况下,各省部级单位都有省部班培训计划名单。每次中组部给各单位下达省部班学习名额后,各单位按照严格的顺序排名,没轮到想去也去不了,轮到了不管有天大的事情也必须得去。
    陆政东知道他一直没有去党校学习应该还是考虑到安新的实际情况,把他放在后边,但现在安新已经基本上走上了轨道,那也就该他了……
    两个人在这些问题上很坦率的交流着,不过这样的问题谈到这样的程度也就够了,再谈那也没有意思,反而会让人感到闷,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谈起了其他。
    杨立峰旁敲侧击的询问着安金山的事情,陆政东也不客气,就着这个机会,他也可以把自己就安新人事上的一些观点谈一谈,安金山如果运作得好,安新的常务副市长要空缺出来,也就是说,安新市级班子里又要有一些微妙的变动。
    陆政东的想法是如果安金山调走,那么由唐中凯顺位接安金山的常务副市长一职,尤金忠接常委副市长一职。
    在陆政东看来,这样的变化是最好的,唐中凯作为常务副市长,和罗浮黎一道,把今后几年安新的发展方向的基础打牢实,让安新的发展方向更加的明确清晰,有后劲,即便是万一在新一届副部级的调整中离开了安新,或者是安新的班子调整了,安新的发展趋势方向也不会生多么大改变,这也是陆政东希望见到的。
    至于尤金忠分管城市建设这一块的时间也不短了,那是一个很容易出问题的位置,如果一个人长期在那里呆着,面对各种各样绞尽脑汁想要攻下他这一关的那些人,搞不好就有被拖下水的危险。
    可这只是他的想法,虽然作为省委常委、安新市委书记,在这样的人事问题上还是有很大的发言权,但没有最后的决定权。作为厅级干部的任免是要通过省委常委会的。
    江书记和杨立峰作为最主要的两位省领导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江书记也是处于一个很微妙的时刻,会如何打算,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完全琢磨透,所以他就得探探杨立峰的口风,根据陆政东的观察,江如衡和杨立峰之间现在也多少有些默契了,在政府主要负责经济事务的这个层面上,杨立峰肯定是在人事上有一些发言权的,如果能够得到杨立峰的支持,他的这个打算也就更有把握……
    杨立峰之所以关注安新,也是因为安新现在在省里的地位越来越重,而且在他看来,安新已经进入了后陆政东时代,陆政东在安新呆的时间也不会太久,陆政东做如此考虑,肯定也是为了他离开之后,他现在一些大的规划和设想能够继续贯彻执行下去。
    陆政东离开安新,不外乎是两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