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政道风流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34章敢伸手过来,就打手!(二)(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陆政东回省城一趟之后,处理完一些事务性的东西,又到了新南,他才刚进房间不久,新南市的市委书记管红山就登门来拜访。
    管红山一脸的倦容,近来管红山的日子很不好过,关于机械厂合资的事情,现在压力逐渐落到了他身上,现在的他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四河实业咄咄逼人,各方面若明若暗的压力扑面而来,如果妥协,固然是不会得罪市里的领导,但那无异于是自掘坟墓,机械厂的事情搞不好就让他的政治生命到为止,还要遭受新南市上上下下的唾骂,这辈子都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可不妥协,唐德义又是管党群的副书记,不说今后的升迁会受到影响,接踵而至的恐怕就是无形的小鞋穿到他脚上,别人看不到摸不着,不合脚的那种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陆政东才刚从省城又过来,管红山就匆匆而来,显然也是来打听,看看省里是不是对这事有什么说法。
    陆政东招呼着管红山坐下之后,管红山就苦着脸,长吁短叹的,陆政东笑着道:“管书记,你这愁眉苦脸的是不是嫌在新南赖着不走,骗吃骗喝呀……”
    陆政东开着玩笑,其实不仅仅是两个人同是副厅级,他这样放松的心态更多的也是给管红山传达一个积极的信号。
    管红山苦笑了一下道:
    “陆主任,我可绝没有这么想,陆主任吃住都是省里负责,反倒是为我们新南做贡献,我这样愁眉苦脸的,陆主任你肯定是知道缘由的,机械厂的事情缠杂不清,让我们市里是头都大了今天即是来给陆主任汇报工作的,也是想请陆主任给我们指点指点迷津……”
    陆政东一笑道:
    “我只是下来调研的,只是带着耳朵和眼睛,没带嘴巴,指点迷津谈不上……”
    陆政东顿了一下道:
    “不过,既然管书记愁成这样,我倒是可以帮你找个指点迷津的领导……”
    管红山一听眼神一亮,忙问道:
    “呵呵,好好,不知道陆主任说的领导是谁?”
    陆政东一笑道:
    “这个领导你非常的熟悉,就是你们云雾市的郑书记……”
    管红山原本被陆政东吊起了胃口,一听陆政东说能指点迷津的人是郑书记,心里不禁又是苦笑。
    要是能找郑书记汇报,他还用这么愁?
    与上面作对,那是官场中最为忌讳的了。他管红山能爬到现在这个程度不容易,凭着年轻和文凭的优势,在未来的日子里,可能还会继续进步。
    可机械厂这个事,一个处理不好,就和上面把关系给弄僵了。就算上面明的不说,心中也必定暗暗把你嫉恨,那就是挂上了号了。以后的日子长着呢,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管红山还是在担心他的政治前途。无论怎么说,对于没有强硬背景的他,他的政治前途现在是捏在云雾市领导的手里。
    如果,在下一届,上面随便找个借口,比如说所谓的正常人事调动,平调到其他一些没有政治前景的衙门“冷冻起来”,那怎么办?
    这也是他犹豫不决的原因。
    管红山的心思,陆政东再清楚不过了,沉吟了一下道:“新南的国有企业在全省的县以及县级市里来说相对算多的,机械厂在新南算是最大的企业,但和整个云雾市比起来,都算不上什么了,云雾市属的企业比新南县多,块头更大,关系也更复杂,解决起来难度也更大,这事关云雾稳定发展的大局,郑书记就是能力再强,也不得不考虑这一块,管书记为一个机械厂愁成这样,郑书记有多愁这事,也是可以想见的了。”
    管红山挺陆政东这么讲,知道陆政东还有下文,也就专注的听着。
    陆政东喝了一口水才继续道:
    “新南机械厂属于这些比较大的企业中第一个改制的,在改制过程中从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乃至教训等等都是一笔财富,可以为今后其他同类的企业改制提供一些借鉴,所以新南机械厂的改制不仅仅要从新南本身考虑,更要从全局的高度来考虑问题,如果新南市委市政府在企业改制方面能够做得不错的话,想必郑书记也会极为有兴趣的……”
    管红山听到陆政东这么一说,心里倒是一动,陆政东所讲的这个倒是不错,真要是能够得到郑书记的看重,就算是得罪一位副书记也是值得的。
    “但问题是机械厂的改制目前并不顺利……”
    管红山心有所动,但还是皱着眉头说道。
    陆政东笑了笑道:
    “在我看来,机械厂的改制进展不错,我原来在开发区呆过一段时间,对那些企业家和商界精英的心思比较了解,机械厂没有大的利益可图,四河实业绝对不会如此上心,看重的是机械厂的什么?”
    管红山想了一下,还是按照中规中矩的答案道:“估计是把机械厂作为进军机械行业的一个跳板吧?”
    陆政东摇摇头:
    “这算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在他们看来,更看重的不是机械厂本身,而是机械厂那位置绝佳的地盘,现在云雾市发展越来越快,机械厂的地盘已经快要和市区连上了,那地方搞房地产相当的不错……”
    管红山不提机械厂债务的猫腻,陆政东自然也不会提,而是讲到了土地的事情,住房制度的改革才刚刚实施不久,房地产还没真正兴起,土地在财政收入中占的比例还很少,现在的房地产企业眼光主要还是集中在市区的黄金地段,消费对象也属于下海之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所以在县城,对这一块还不是很看重……
    陆政东看着若有所思的管红山继续说道:
    “长滩当初搞开发区根本就没有钱,就是靠这个办法,让由于地理位置受到限制的市区及周边的企业搬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