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9章 秦楚那点事情(抓虫)(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没从边境撤回来,他们就不敢动,秦也不敢撤军。所以秦楚之间,光有约定,没有实际行动,那约定相当于没有,楚国害怕,秦国也恼火。大军动阵,粮草先行,秦国准备好了粮草,楚国却一直没有动静,秦国的粮草消耗的起?”
    其实坐在皇位上之后,想的便是整个江山。对于楚天齐而言,他是为了楚国,并没有任何的错处。
    假如不求助于秦国,他的国就要灭了。
    百姓的抱怨和苦在国面前,只是小情绪罢了。
    “且八十年前,先秦分化成七国,如今,眼看七国,又要归一了。咱们能耐住性子不打他们,但是他们耐不住性子打我们。”
    “去年大旱,楚国的粮食早已经快没了,民生沸怨,只有对外的战争,能让百姓的心归一。”
    折青便撇了撇嘴道:“楚天齐真是……果然只能做个政客,谋士,一旦得到了超乎自己能力的东西,便永远只能使出政客那一套。”
    她经历过的楚国三皇帝,显然都没有治国之才。
    刚开始的昏君就不说了,一个劲的只知道给秦国送东西,无论秦国怎么作践他,他都不埋怨,还要杀了忠臣宠信奸臣给边关的战士们拖后腿。
    于是世家的赵田上位了。赵田突然夺位,还是他的好友被杀后的刺激,是一个顺应民心的举动。
    他上位后,其实并没有改掉世家奢靡的作风,只是做了一个楚人该做的事情,那便是赶走秦国。
    顺心民心,合乎天理,所以他赢了。
    秦国赶走了,他的短板就露了出来,他并没有带兵在前线打仗过,他只是坐在皇宫里跟将军们说:要赢。
    所以赢了,也不是他的本事。贸然坐上帝王之位,他需要学的很多。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这时候,没有了外敌,楚国的内部矛盾就出来了。世家比之皇权,有过之而不及,更多有能力的人,想取而代之。
    这时候,赵田就将自己的谋士楚天齐拉了起来。他信楚天齐的嘴和能力,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这层关系牢固了吧?
    楚天齐是小世家出身,有天赋,有才能,但是经不住提拔后要面对的众多阴谋诡计。
    他可以豁出性命跟世家干,但是他忘记了一件事情。
    他越是用自己的那些谋划打败世家,却越是在不经意间,让赵田起了芥蒂。
    楚天齐是个谋士。谋士喜欢来阴的,他们喜欢用一切手段来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比如跟秦国联合。
    他还是一个谋士的思维。
    而且,要是能联合秦国打下他们禹国,跟秦国瓜分,也是好的,财帛动人心,何况是禹国。
    就好像赌钱一般,人总是能赌红了眼睛。
    折青就站起来道:“楚天齐的大儿子倒是一个聪慧的,可惜了,他父皇的江山,轮不到他了。”
    楚天齐的人生太顺畅了。
    从一个谋士,到皇帝,他几乎没有遭受过挫折。
    禹皇这时候已经画好了一幅江山图。折青一看,还将楚国和秦国也画了进去。
    她笑起来,“父皇,你未免也画的太早了些。”
    不过秦楚开始动了,她也可以开始动了。
    ………
    这些国家大事,跟禹国的老百姓没什么关系,准确的来说,还是被迫没关系。
    因为即便他们知道要打仗,还知道是楚国和秦国要一起来打他们,于是眼睛发亮的挤到府衙去,说自己要参军。
    “参军吃的好啊。”一个青年道:“如今听闻每吨都有猪肉吃了?”
    另外一人就对他表示强烈的谴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怎可为了吃才去打仗?难道在家里,就没有猪肉吃了么?”
    青年也不恼,道:“可在家里吃的猪肉,能比在战场上吃的香么?”
    此时他们在闻州,因为衙门表示今年不收兵而遗憾的聚在一块说话。
    “且我家表弟福生,跟着赵士德将军当初一起投了沈柳将军,如今呢?人家已经升了校尉了。”
    如今每回送回来的兵队福利,都羡煞了村里的人。谁能想到,福生一个贪吃的娃,能有这么大的造化?
    他作为表兄,想来也不会差吧?
    都是一个外祖父出来的。
    只是生不逢时!如今大战在即,竟然不招兵。
    就有人道:“去年前年招兵多,都训练出来了,咱们再去,也是在后勤,不去战场,朝廷养着我们做什么?”
    这倒也是。
    近些年招兵不断,人都挤破头了,他们如今想要去,人家已经不要了。
    “你们说,别国的兵,不去还要拉壮丁,去了就给刀,拉着去战场。可是咱们,当兵还要测什么视力,体力,还要做各项测试,做完了,也不是立马就上战场的,还要训练,每天操练的像个孙子似的。”
    这话说出来,就得了旁边人的讥讽,道:“那你别来啊。”
    说前面话的人就道:“……开玩笑罢了,我怎么能不来呢,多一份本事,就多一份活下来的机会。”
    说完讪讪的走了,倒是其他人笑道:“他那是炫耀呢。”
    然后讥讽的人心有所感的去看旁边,果然,一个晋商面色发苦的站在那里,见大家都看过来,摇头笑道:“望有一天,我晋如禹。”
    便又趁机推出自己的东西,“都是好用的布料,你们要不要看看?是用那种珍妮纺纱机纺织出来的。”
    “这又是什么东西?”
    “是徐州来的?”
    “好像跟轰隆隆是一样的原理。”
    “多少银子一匹?”
    一群人,又围过去买布去了,瞬间忘记了自己是来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