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说?过,学医之?人不可有门户之?见,需取长补短集各家之?长,这样才能学好医,当个?好大夫。”
一般情况下,学医之?人愿意?拜师,师父却?有可能出于门户之?见,不愿收已经拜过师的徒弟,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看门功夫教给其?他人。
张老神医看得开,他今年八十多岁了,一生收徒十几个?。
到他这个?年岁,垂垂老矣,身体和心力都跟不上,原本已经绝了收徒的心思,可他碰到李晓月这孩子,一点就通,不用他如何费心教导就能带出一个?好大夫,他就想最?后再收一个?徒弟。
“瑞鹤堂的老掌柜是张老神医的师侄,今年已六十岁了,我?若是拜张老神医为师,我?以后得喊老掌柜师兄,老掌柜的孙子,瑞鹤堂现在的掌柜,得喊我?一声师祖奶。”
渔娘闻言大笑,林氏忍不住也笑了两声:“胡闹,你若真拜老神医为师了,不可用辈分去压人家。”
“我?就说?说?嘛。”
“行了,张老神医去歇息了,你也去歇着吧,一会儿我?叫人去白云观送消息,过两日天气若好,你们再去白云观。”
张老神医这么大岁数了,爬山几个?时辰可不是闹着玩的,林氏还要安排人准备好滑竿,到时候抬老神医上山。
“不用啦,他老人家现在还会亲自去山上采药,走山路对他来说?不难。”
“不管他难不难的,我?们都要准备着,这是我?们的心意?。”
下午,孙浔于氏夫妻俩来梅家,张老神医垂目给予氏把脉,他把完脉后,又叫李晓月来。
李晓月把完脉后,又是写病案又是开方子,渔娘凑过去瞧,这方子比以往李道长开的方子多了两味药。
李晓月解释道:“之?前于夫人脉象有些阴虚火旺,不宜用杜仲和菟丝子,如今脉象变了,添上这两味强筋骨、补肾壮阳的药,对于夫人的身子有好处。”
张老神医含笑点头?:“方子开得不错,针方可有想法?”
李晓月写了个?针灸方出来,张老神医改了几个?穴位,又教导李晓月为何要如此改动?,李晓月听了半晌,终于明白地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开完方子,张老神医道:“晓月的针灸掌握得不错,于夫人若是没意?见,就叫晓月给你针灸吧。”
于氏笑着点点头?:“麻烦李大夫了。”
李晓月受宠若惊:“不麻烦,不麻烦的。”
张老神医:“于夫人的体弱之?症乃是后天得的,这些年仔细调养着也算不错,老夫给你用针方拔出体内阴气,又用中药生发你体内阳气,若想好得快些,你每日最?好多出门走动?走动?。也不用走多久,每日走到你觉得累了,就可以歇下了。”
“多谢张老神医指点。”
家中来了远客,梅长湖从清溪村回?来见客,过两日等张老神医要去白云观,梅长湖也亲自陪着去。
渔娘也陪着去了。
上次进山还是春天时,今日才能,山里草木葱茏,一派繁盛景象。
若是仔细看,还能看到几日前山中暴雨冲刷的痕迹。
进山后,李晓月特别快活,跑起来就跟山里的野兔子似的,她拉着渔娘跑,渔娘哪里跑得动?,最?后被李晓月拉着往上走。
张老神医身子骨果?真是好,上山的路不轻松,他不紧不慢的,愣是自己爬上去了,梅家准备的抬人的滑杆没用上。
梅家提前派人送了信,一行人到白云观时,李道长的师姐,李晓月的师叔亲自到山门口迎接。
“师叔,我?回?来啦。”
李晓月跑到孙道长跟前,孙道长笑着摸摸她脑袋:“我?们晓月长高?了。”
李晓月乖乖地蹭蹭师叔的手掌:“我?长高?了,医术还变好了,张老神医想收我?为徒呢。”
李晓月语气难掩得意?,孙道长看向张老神医,笑着对他道:“辛苦张老神医跑一趟,快到里面?请。”
张老神医面?色红润,他道:“先不忙,带我?去给晓月的师父上炷香再说?。”
听到他这般说?,孙道长脸上的笑意?真挚了许多。
“那咱们先去后山?”
“嗯,先去后山祭拜。”
张老神医是有诚意?之?人,孙道长又是个?宠爱师侄的,开头?开得好,等祭拜完李道长,后头?商量李晓月拜师之?事?就格外顺利。
晓月要学人家的看家本事?,叫声师父不打?紧。白云观里各色拜师的东西都齐备,孙道长提出,不如就在白云观拜师。
双方没有意?见,梅长湖一家和孙浔当见证人,见证晓月拜师张老神医。
这时候,渔娘才知道,张老神医名为张寿。
八十多岁的年纪还能爬山,真对得起他的名字,确实长寿。
拜师之?后,在白云观用了顿素斋,他们就要下山去了。李晓月要给予氏每日针灸,也留不得。
孙道长拉着她的手送到山门前:“好好学本事?,好好过日子。”
“我?知道啦,师叔,回?头?我?还来。”
张老神医来南溪县就是为了收徒,收徒的事?情既已办好,他惦记着家里的药材,下山后在梅家歇了一晚,随后就回?益州府了。
于氏需要针灸一个?月,李晓月暂时留了下来,等到一个?月后再去益州府。
张老神医走后没几日,天儿又热起来,两家人商量后,搬去清溪村避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