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3章(第3/4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焦蕙兰瞪大眼,以为自己听错了,见鬼似的盯着男人看,等孟大国脱了她的鞋她才反应过来,急忙往回缩。

    她红着脸,摸了摸头发,“大国,我脚脏,你可别摸了。”

    孟大国头一次打量媳妇的脚。

    可别说,焦蕙兰模样一般,可这脚却是长得相当不错,白嫩柔软,尺码也不大,他一掌就能包起来。

    孟大国心里荡漾,想的都是跟焦蕙兰在床上的那些招式。

    他也算无师自通的,那事没人教他,可他就是知道怎么讨女人欢心。

    不过他就像一头只知道耕地的蛮牛,从不会花言巧语。

    孟大国喃喃半天,憋出一句话:“蕙兰,你的脚真好看,改天洗干净叫我亲一口?”

    焦蕙兰脸红得跟番薯似的,觉得这男人会花言巧语了,让人招架不住。

    大丫正要起床尿尿,迷迷糊糊听了一句,揉着眼睛把脚丫往他爹脸上一摆。

    “爹,你觉得我的脚丫好不好看?”

    孟大国叫他闺女闹了个脸红,连忙带着大丫出去嘘嘘了。

    无论如何,有着婆婆的宠爱和男人的疼爱,焦蕙兰这次怀孕心情是相当不错的,出去谁都夸她气色好,有福气。

    原以为甄桂芝是个恶婆婆,到头来却成了全村儿媳羡慕的好婆婆。

    村里又被磋磨的儿媳,都暗暗羡慕焦蕙兰的福气。

    说就没见过婆婆对儿媳这么好的,生了女儿还能天天吃肉吃鸡蛋,婆婆衣食住行都给包圆了,从没叫儿媳操心一点。

    你听听这让不让人眼馋?

    孟老太听说焦蕙兰怀孕,比谁都高兴,“我瞧着那肚子比前两胎要尖,反应也不一样,应该是个男娃吧?”

    她是老思想,觉得没有男孩死了以后就没有摔盆的,跟甄臻念叨了好几次。

    甄臻听多了,也是很无奈的。

    “谁规定死了就要摔盆?谁规定女孩就不能摔盆?把这破规定改改就是了。”

    孟老太不是一般的惊讶,“你还想改规矩呢?要是男娃女娃都能摔盆,那不是得乱套?”

    这年头家家户户都是要拼儿子的。

    焦蕙兰要是生不出儿子,在村里都是抬不起头的。

    不管甄臻怎么说,孟老太都盼着焦蕙兰能生个带把的。

    甄臻跟她说不通,也就不说什么了。

    她毛线扣错了一行,正在想是哪里错了,也就没说话。

    她不说话,孟老太就琢磨自己说话是不是太重了?

    可怜见的!她没有训儿媳的意思,她天生说话语气就重,听起来跟训人似的。

    这段时间儿媳对她多好,她心里都是知道的,吃猪蹄、吃排骨、吃腊八粥都忘不了她,烙饼、包饺子、包包子,哪回没往她那送?

    人家都说她命不好,年纪不大就没了儿子,她一开始也哭过,后来瞧着儿媳对她那么好,也就放下了。

    可不要因为这点事让儿媳误会自己啊!

    孟老太调整好语气,笑容满满:

    “其实娘也喜欢女娃的,你看你,比儿子可孝顺多了!招弟大丫都是好女娃,招人疼着呢!我就是怕蕙兰她过不去自己那关,盼着你家日子过得好呢!”

    老太太这副小心翼翼的讨好模样,可把甄臻逗乐了,甄臻一笑:

    “娘你就别操心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真要是闺女,那就不是大国的种了?您瞧着好了,将来我一准把我孙女都培养的棒棒的!比这村里所有男娃都强!”

    孟老太见她没生气,才放下心来,也被她这副语气也逗笑了。

    甄臻算着时间差不多了,就叫孟大国去县城把缝纫机拉了回来。

    甄臻特地叫他晚上回来,避开人群把这大家伙放到里屋去。

    焦蕙兰和陶爱红看到缝纫机眼都直了。

    村里人衣服坏的快,家里还有孩子,少不了缝缝补补的,有台缝纫机就方便多了,还可以给孩子做点夏天穿的衣服。

    焦蕙兰一直爱缝缝补补的,摸着缝纫机,有些不敢相信。

    这真是做梦都不敢想啊!

    一年前家里还吃不上饭,现在就有车有房还有缝纫机了。

    陶爱红也直感叹,心说真是小瞧她婆婆了,缝纫机可是大家电,这年头谁家有台缝纫机都是了不得的,这一台机器能买县城两套房呢。

    陶爱红恨不得现在就去跟老同学炫耀,说她家买缝纫机了!

    甄臻前世也没用过缝纫机,按照说明书试了试,这东西学会后确实方便的。

    家里还有不少孩子用的布,都是甄臻叫赵美兰给她留的。

    她拿来练手,给二丫和三娃做了个吃饭的围脖,给大丫做了件罩衣,觉得技术成熟了,又给大丫二丫和自己做了成套的睡衣,上面短袖,下面短裤,穿起来凉快的很!

    家里有几块素布,甄臻一直用不上,就给孟老太和孟老太爹做了一身夏衫,可把很多年没穿过新衣服的老俩口高兴坏了,一直舍不得穿锁在箱子里。

    至于两个小媳妇,就做的是睡裙了,夏天的晚上还是睡裙凉快,甄臻要不是寡妇,肯定是要安排的。

    进入六月,坝头村的雨水多了起来,村里人都提着一口气,生怕雨太大会影响抢收。

    雨一停,李德成就组织村民开始夏收了,夏收后紧接着就要插秧种晚稻了,插秧是个良心活,技术不好的话,叫雨水一打就趴下了,还得返工补秧苗,不是一般的费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