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香奈儿的村花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0章 赶大集(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冬季的露天大集热闹非凡。

    远远看去,整个赶集的场地就像一个巨大的蒸笼,热气腾腾的。

    荣善衡七拐八拐,好不容易在土路上停好了车,结果一下车,踩了一脚泥,来不及擦掉,就被杨之玉拉进拥挤的人群里。

    “看看,这么多人,这么冷的天,有什么好逛的,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杨之玉有点得意,瞥了眼荣善衡鞋头上的泥,递过去一张纸巾。

    “不用擦。”荣善衡不接,“反正一会就有新鞋子了!”

    “你还真打算从这买啊?”

    他扬言:“今天如果在大集上买不到新衣服新鞋子,我下午就开车回星城。”

    “那你还是早做打算,现在收拾行李还不晚。”

    “我回星城买完再回来。”

    一路上,人头攒动,走了会才终于到大集门口,门口有个大牌坊,上面写着“东塘第一集 ”。

    进了大门,里面喧哗骤然铺开,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音响节奏声、锅碗瓢盆容器的碰撞声,还有狗吠、骡马牲畜的叫声,伴着混合的气味,随着冷风,迎面扑来。

    杨之玉吸吸鼻子,一会是肉包子的香味,一会是牲口的粪味,在这严寒的冬日,交融起一种故土的味道。

    大集场地呈一个巨大长方形,以宽度为标准,大致分割成了几排小区域,每个区域卖的的东西都不一样,比如吃的和年货在一个区域,紧挨着的就是卖衣服鞋子、布头的,其次是卖家具、生活用品的,以及卖牲口、农具、古玩和花鸟鱼虫猫狗宠物的。摊位多得数不过来,还有一些流动小车,也算摊位,主卖干果零嘴、烤串、手编风铃、鸡毛掸子等。

    大集上来往人多,与之前不同的是,多了好些现代化元素,比如搞直播卖货,还有直播赶集,尤其肉摊那里,好些人举着手机云台,在录一个老师傅杀猪。

    杨之玉发现,现在的集和小时候变化不大,同样琳琅满目,同样热热闹闹,但此时再来,心境与小时候截然不同。

    那时候自己很喜欢赶集,赶集是小孩子接触新鲜玩意的最便捷通道,尤其农村孩子,父母没有逛街、逛商场的习惯,去了商场又露怯,生怕被人取笑、看不起。

    而大集则不同,它是朴实的,又是丰富的,能够容纳所有酸甜苦辣、贫富悬殊,乡下人来逛,可以买到实在东西,城里人来逛,可以淘到乡土特产,没有谁瞧不起谁,也没有谁不敢讲价,大家都是平等的、欢乐的,看不顺眼可以随意骂出口的。

    后来县城开了商贸市场,最开始卖各种从沿海进货来的便宜衣服,比大集上的贵,但确实洋气,好在还能讲价,吊牌上的价格就是个摆设,如果你伶牙俐齿,能讲下大半。于是那里便成了杨之玉的购物天堂,高中时几乎每周都会去逛一逛,有钱就买件喜欢的,当然,大部分时候没钱,所以还得劳烦葛金秋手工缝制。

    再后来,更加高大上的新型商场入驻东塘,还带自选超市,年轻人喜欢这种一站式的购物体验,买的东西质量也有保障,很快成为县城新宠。

    杨之玉爱死这种地方,她再也不想穿老妈从大集布头摊买的,用碎布头做的衣服了,她要买品牌女装!结果一看价格,吓死人,讲价吧,服务员小姐姐微笑有礼貌说,美女,咱们是品牌服饰,不讲价,只有过季打折。

    她那时候就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在超市任意挑选,不看价格,买衣服的时候只看品牌,不看吊牌呢?

    也许现在做到了吧,起码自己都入了奢侈品的坑了。

    可现在,行走在大集的土路上,她有种怅惘,看着熟悉的商品和老乡的面孔,她竟生出一种冲动,一种想要为荣善衡当导游的冲动,介绍如何赶集,介绍东塘特色,讲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她的心是踏实的,不是浮于表面的。

    言语堆在喉头,她隐忍不发,甚至有点讨厌这样的自己,怎么会爱他这么深了?

    这一胡思乱想,自己竟和荣善衡走散了!

    这男人就和没见过什么世面似的,到处跑,不知道在大集上跑丢很丢人吗?

    恰此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杨之玉回头,荣善衡正站在一个小摊上招呼她:“之玉,快看这个!”

    杨之玉走过去,一方凹形小桌上,整齐码着上百只鸡蛋大小的白色糯米团子,团子中央还点了一个小红点,桌子用透明玻璃板罩好。

    “这是凉糕。”她说。

    荣善衡从来没见过,看样子可可爱爱应该很好吃,买了十只,咬开一只,糯米凉飕飕的,里面是桂花馅,真是软糯香甜。

    这里是食品摊,有好多当地特产,他先后买了油炸糕、酥糖、蓼花和各种果子。

    他还想在早点摊吃点羊肉烧卖和安徽板面,被杨之玉拉住了,她就像一个城管,时刻监测他的行踪,防止他随处乱窜。

    想想也招笑,荣善衡真是难得活泼!

    “猪胰子是什么?是吃的吗?”

    他指着生活用品摊挂着的一个巨大旗子,上面用隶书写了“猪胰子”仨字儿。

    杨之玉笑他,说猪胰子是一种古法制作的肥皂,用来洗手的。

    荣善衡拿起一块扁圆米白猪胰子,凑近闻味。确实是肥皂味。

    “一块钱一块,五块钱六块。”摊主穿着军大衣,抄着袖,鼻子冻老红,声音倒是洪亮。

    荣善衡买了五块钱的。

    兜兜转转又看见一个卖各种轮胎的摊位,汽车的、儿童车的,大大小小铺了一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