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到北宋当权臣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09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大宋神宗寻常元年,是格外不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即便风不调雨不顺大宋百姓也能靠着遍布大江南北的水利安心耕种;这一年,军中将领犁庭扫穴征战四方後终于打无可打总算能停下来开荒种田;这一年,大宋百姓终于、大宋百姓站起来已经很久啦!

    新的一年,万象更新,希望大宋今後每一年都能和前些年一样承平富足,所有百姓也都能挺直腰杆说繁华在大宋只是寻常。

    年号“寻常”,已经不年轻的小赵官家对此非常满意。

    不愧是他们家子安,脑袋瓜一如既往的好用,换其他人还真想不到这麽别出心裁的年号。

    大朝结束,殿头官亮嗓子唱“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前排的宰执看着沉稳持重的皇帝,再看看旁边一本正经的苏某人,心道这俩人要是能一直保持沉稳就好了。

    正经沉稳的帝相无所不能,不正经跳脱的帝相、唉、不说也罢。

    年轻一辈自当官起看到的就是时正经时不正经的皇帝,这麽多年下来早就习惯了。

    老一辈早年好歹还见过故作成熟的小皇帝和绷着脸胆战心惊当宰相的小小苏,眼睁睁看着俩人从干啥都紧张到现在这种混不吝的滚刀肉说不感慨那是假的。

    岁月催人老,别人年龄越大越稳重,他俩可好,直接反着来。

    也不知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是臭味相投本性使然。

    咳咳。

    朔望大朝会更多的是开个形式,大几百人聚在殿中肯定商量不了事情,就是半个月不见给大家夥儿找个集合的机会碰碰面而已。

    不想见也得见,谁都不能缺席。

    殿头官宣布大朝会结束,参会官员依次离场各回各衙门,宰执和少数几个重臣则移步垂拱殿或者崇政殿和皇帝一起处理要紧的政务。

    朝会仪式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刚开始参加的新人觉得有意思能激动好几个月,过了新鲜劲儿後就是无聊。

    然而今天却和往常不太一样,说时迟那时快,留下的几位宰执重臣刚到垂拱殿,门口忽然一道金光闪过。

    所有人都下意识的闭上眼,光芒转瞬即逝,等厅中衆人回过神来,刚才闪光的地方凭空出现一块光幕。

    光幕中风云变幻,乐声慷慨激昂,一时间所有人都愣在了当场,只顾得看凭空出现的神迹都忘了喊“护驾”。

    苏景殊看着前奏越看越眼熟,哪个神仙闲着没事儿要给他们放纪录片?

    春天还没到,现在放动物世界有点早。

    音乐进入尾声,光幕中缓缓飘出几个大字【大宋?大怂?】

    苏景殊:……

    完蛋,不是动物世界,好像是历史纪录片。

    更完蛋的是,还是他上辈子学过的那个“铁血”“强”宋。

    官家,腿啊,此“宋”非彼“宋”,虽然听上去可能很像,但是您千万要稳住心态,别被不存在的不肖子孙给气着。

    小赵官家左瞅瞅右看看,发现凭空出现的光幕好像没啥危险,直愣愣的竖在那儿跟戏台子似的,索性让人把椅子都搬过来好让他的心腹重臣们都坐着看。

    什麽大宋大怂的?不知道他们大宋是万邦来朝的天朝上国吗?

    神仙忒不讲道理。

    赵顼心里骂骂咧咧,面上却丝毫不显。

    殿中衆人看他们官家那麽淡定也都稳了下来,一个个的看着比戏台子还亮堂的光幕想知道里面会冒出来什麽东西。

    【唐朝尚武,宋朝崇文。宋,一个和唐朝风格截然不同的朝代。】

    【国恒以弱灭,独汉唐以强亡。很多人都觉得安史之乱时唐朝就灭亡了,事实上安史之乱後唐朝还坚持了一百五十多年,甚至连灭亡也不忘拉几个垫背的。东汉末年分三国,唐朝之後是五代十国,可见当时的动荡。宋就不一样了,自始至终就没强过。】

    小赵:???

    你在说什麽屁话?

    他承认汉唐都很牛,但也不能把他们大宋贬的一文不值好吧?

    哪儿来的妖魔鬼怪?会不会说话?

    苏景殊欲言又止。

    算了,现在才刚开始,他等视频讲到南北宋交替的时候再劝。

    大宋开国的时候虽然也不太行,但是太祖太宗好歹都没有太拉胯,还能给他可怜的腿腿一点缓冲的时间。

    还有在座其他各位,珍惜现在的时间,接下来的视频可能让你们血压升高心态爆炸。

    记住一点:此“宋”非彼“宋”,咱和视频里讲到的怂货不一样!

    唉,这都什麽事儿啊?

    【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称帝,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後北、先易後难”的策略,选派得力将领戍边,防御辽和北汉,同时派遣主力南征,先後灭亡荆南、武平、後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戏文称:“一根棍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

    【太宗赵炅也就是赵光义文治武功暂且不提,只说高梁河那一战驴车漂移一战封神,谁见了都得竖起大拇指赞一声“车神”。】

    【真宗赵恒那就更了不得了,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後沉溺于“东封西祀”,凭一己之力让後世帝王耻于封禅,甚至搞出天书封祀这种被当时人评价为“一国君臣如病狂”的事情。皇帝如此热衷粉饰太平,合理怀疑他自己也知道打了胜仗还求和很丢人。】

    【宋朝以武立国,却因软弱而闻名于後世。赵宋有登峰造极的经济文化,可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