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有人为荣蓁求情辩解, 但?陈御史在朝中丝毫不让,“贴了封条又?如?何,荣蓁若真的清正廉洁, 便不该放任府里人将其收下。如?今既收下了,便已是默认,所谓封条,谁又?能断定这不是她留的后手, 若是无人揭发, 这钱财难道还会进国库不成?”
裴知凤倒是有心为荣蓁说话,可如?今荣蓁一案三司会审, 她身?为大理寺卿,自然也要秉公办事, 便只能缄默。
礼部徐尚书道:“先前只诉荣尚书等人枉法?徇私, 如?今又?揭出受贿之事,臣认为此事应明?确再议,而?陈御史方才?所说似乎也太过武断。”
陈御史道:“这证据早已经摆在明?处,是有人想为荣蓁等人找补才?是真。而?受贿之事绝非孤例, 依臣之见, 先查抄荣府,查其过往有无受贿之事。”
徐尚书拱手道:“臣有异议,荣尚书等人毕竟还未定罪,查抄府宅实有违我大周律例。”
几番争执不下,宫人同庆云耳语几句,她面色一变,近前同姬琬低声汇报, 冕旒下看不清姬琬神色,却见她捏紧了拳, 而?后出声道:“大周律法?存之数百年,不可为一人所破。传朕旨意?,先查封荣府,闲杂人等一律不得?入内。”
早朝散后,徐尚书走到宫道上,一小黄门从旁走出,同徐尚书行礼,徐尚书同其低语几句,“你?替本官同贵卿传达一声,就说今日早朝已经替荣蓁说话,只是,兹事体大,恐怕连陛下也未必保得?住她。你?也帮我劝贵卿一句,不论是谁托付此事,也都?请他摘清干系,莫要再搅进来。”
那小黄门正是徐贵卿宫中之人,闻言连忙称是,徐尚书叹息一声,“朝中局势变幻莫测,并非是我不想替贵卿将此事办好?,只怕一个不慎,便连累自家。”
而?紫宸殿中,姬琬龙颜大怒,庆云自然知道是为何事,半个时辰前,朝中有人揭发荣蓁受贿一事,姬琬眼神示意?,庆云便立刻命人去荣府打探,可没想到能查到的的确不止冯冉这一桩。前些?时日秦不言进京,曾到荣府送礼,这件事说大不大,可若在此时被人大肆渲染,只怕连秦不言也会卷进来。
宫人奉茶进来,庆云忙接过,挥手让人退下,而?后小心翼翼道:“陛下,先消消气。”
姬琬冷声道:“此事朕只能替她二人遮掩住,如?今秦不言守在江南,吴王残余势力?还需她来镇压,绝不可有差错。”
庆云缓缓道:“陛下,散朝之后奴婢又?仔细问了,荣府管家说,秦大人那日送礼是说为江南之事赔罪,荣大人本不愿收下,可秦大人一番苦纏,荣大人无奈才?收了。平素亦是耳提面命,不可收受其他官员私礼。”
姬琬的面色并没有好?多少,“即便她平素收一百件,只要无人揭发,朕也可以视而?不见。可如?今即便是一件,也足以将此案掀翻。冯冉行贿之事她禀告过朕,朕也知道她没有那么鼠目寸光。但?事到如?今,怎么解决才?是要紧事!”
姬琬愁绪未疏,而?太后却突然来了紫宸殿,面上带着怒意?,直道:“孤早就说过,恒儿和荣蓁这桩婚事不可,如?今倒好?,还未过上一年安生日子,便遇见了这样的事。”
姬琬起身?同太后行礼,劝道:“父后身?子不好?,这些?事便不要过问了。宫里人也是,何必将这些?说到您耳边。”
太后道:“孤若是不问,便真的不知恒儿受了怎样的苦了。这孩子平素进宫来从不肯吐露半句,孤这个做父亲的何曾见他这样委屈过。”
姬琬一听才?发觉事有不对,忙道:“父后这是何意??”
太后冷冷道:“皇帝还想为了荣蓁瞒着孤吗?坊间不是已经传遍了,说荣蓁为了一个男子而?被冯冉要挟,更是将那男子接到自己府里去住着,甚至一连几日不回帝卿府。她这可是藐视皇族,欺人太甚!”
姬琬脸色变了又?变,“父后从何人口中听来的?”
太后却语焉不详,道:“你?莫要问这出处,只说这究竟是不是真的?”
姬琬只能道:“这不过是些?子虚乌有的事。”
太后道:“好?啊,果然你?还是护着她。等咱们皇室的脸面都?扫尽了,你?才?肯责罚她是不是?你?倒是与孤说说,她究竟会判何罪?”
姬琬道:“父后这是冤枉儿臣了,朕哪里是护着荣蓁,可即便不为了荣蓁打算,也要为了阿恒打算吧。朝中的事儿臣会处置妥当,父后莫要再想这些?,好?好?养着身?子。”
姬琬好?说歹说才?将太后劝走,而?后又?召了庆云过来,“你?去仔细查查,到底什么人同父后说了这些?,再给朕查是谁将此事散布到民 间!”
庆云领命而?去,不过半日功夫便回转,同姬琬一五一十道来,“陛下,若奴婢没有猜错,应是孙老正君,今日进宫同太后请安的人虽多,但?只有他同太后私下说话,故而?奴婢这般猜测。而?太后所言不虚,荣大人的事的确已经在都?城传得?沸沸扬扬,事涉皇族秘辛,一些?人难免人云亦云。而?最初却是从一处茶肆里传出去的,而?散布之人据说是外地口音,奴婢没能寻到她的踪迹。”
孙老正君因为孙绮之故,自然乐见荣蓁遭难,姬琬不是不知,她吩咐道:“从今往后,不许孙老正君入宫。民间散布流言者,继续详查,待人犯归案,绝不轻饶!”
晚间,韩云锦在茶楼中等着,荀姝叩门进来,韩云锦往外看了看,见无人跟随,这才?将门关上。
韩云锦官职尚有些?低微,上不得?早朝,只能透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