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养夫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8章(第3/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思虑,便道:

    “听里正说东郊枣儿坝那片地要售,我是这般想的,咱家里头有些闲钱,不妨前去多置些田地回来。彼时请雇些人耕种,加上自家里的二十几亩田地,已有不少土地了。”

    “到时候萧叔不再去山里,就看管着这些人和土地,养点家禽牲畜,多种些瓜果蔬菜,彼时送去城里头卖,当比寻常耕种田地挣得多上不少。到时候手上宽裕,又买山林土地,年月长了,若顺利可成庄子。”

    祁北南循循善诱道:“假使我再出息,考得个举人傍身,彼时赋税减免,岂非尽数是营收。而今天下太平,天子仁德不见战事,这地价只会越来越高,咱提前多有些土地不是坏事。”

    萧护细细听着,他一个粗人,不懂天下大事。

    可听祁北南这么一说,好似颇有道理。

    若起战乱,土地不能随人而行,价便会低贱下去。

    然太平年间,人丁愈发兴旺,土地也会跟着提价。

    就拿十几年前他初落脚圪山村来说,那当儿他拿身上的银子置办了十亩田地,拢共也不过才费了五十贯钱。

    后头慢慢的再置,捡着巧置办也一年比一年高。

    先是五贯一亩旱地,六贯、八贯……不知觉的就涨到十余贯了。

    早先年他猎捕山禽,一只兔儿不过十几二十来个铜子,慢慢好吃山味的人多了,价格也肉眼可见的飙涨。

    吃得起山林野味的人愈发多,也便是说明手头有银钱的人更多了,老百姓的日子好,才能吃得挑。

    至于祁北南说的中举,他虽是不大敢想,但其间的好处,他一个不读书的门外汉都晓得。

    话又说回来,这孩子稳重有见识,自未下场都指点着赵三郎中了童生,这两年在县学里头安心读着书,教里正脸上好生增光。

    说不准他还真有这般才学。

    若是中了举,田租赋税得免,到时候再去置买土地手头上不一定拿得出银子来不说,地价也不知又涨了多少。

    总是不比早早的就置办上的好。

    教他一口气买上二十亩田地的,他定也吃紧拿不出银子来,眼下家里能有恁二十几亩的田地,不也是慢慢积攒下来的嘛。

    人为长远计,萧护心头起了兴儿。

    “倒是也是一项出路。”

    祁北南见萧护愿意,心中一喜。

    政通人和的日子还长久着,且真正的盛世还有十余年呢,地价这些必然是要再涨的。

    至于中举一事,祁北南也并非与萧护胡咧咧。

    萧元宝眼睛亮堂:“那要是咱们家攒下许多土地,以后不就跟平庄一样了嘛!爹爹也能做庄头!”

    祁北南笑道:“东家就是自个儿的大管事庄头,日子可比有东家的好过。”

    于是两厢合计。

    祁北南拿出了四十两银子来。

    当初他变卖家业的五十两银子一直不曾花销,这几年与人录书卖联儿,写书信,零零碎碎的有些进账维持着日常开销,自攒在手头上的积蓄都没用。

    而下拿出来办大事正好合适。

    他自留十两银子在手上,后头要赶考用钱不说,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做什麽都不能将银钱全砸了上去,身家性命全然压在一处是自断生路。

    萧护拿了八十两出来。

    早几年挣的银钱都给花销干净了,秦氏那儿便栽进去了不少,她来的那一年几乎没甚么余钱。

    还是合离后,这四年间攒得了不少钱。

    家里赁出去的地一年能进账十几贯,他在山里一年也能有将近二十来贯钱。

    除却每年的赋税,平素里拿钱给祁北南也少有要他的,自有不是个爱花销的人,积年累月下来,攒了个宽裕。

    甭看银子不少,已经是城里不错人家才有的积蓄了。

    可置换做田地来,却买不得几亩像样的田地。

    备下银子,祁北南便去寻了里正打听置地的事情。

    土地买卖,没有人比管着土地的里正更通晓了,且两家这般交情,也不怕受坑骗。

    而今一亩水田市价十二贯至二十贯,旱地一亩要价十贯至十八贯。

    以土地肥沃向阳,年产看价。

    赵里头提议买中等的即可,水田买十四、五贯的就好,旱地则再贱两贯。

    商议下来,径直领了祁北南去实地上看选了田地。

    那卖地的人家卖的急,价格上有商量,且去的早能有更好的选。

    去的迟了,没得挑。

    赵里正识得卖地的人户,与之绕了价。

    靠着交情,祁北南的一百二十两银子,买了六亩位置好的中等水田,四亩中等旱地。

    拿着地契回去,萧护感慨:“早日如此,当初便咬牙多置些土地起来了。”

    祁北南笑道:“可早先银子也不如今朝攒得快啊。市价涨了,样样都涨。”

    萧元宝看着地契,欢喜不已。

    不光是欢喜家里又多了十亩田地,要紧是爹爹往后就不上山再营生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