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0章(第1/10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顺治帝欲哭无泪。

    淦, 南明大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朕只想赶紧跑路,你莫挨老子!

    但洪承畴死死拉住了他的衣袖:“陛下莫慌, 只需依臣此计,定可立除郑、李二贼。”

    顺治帝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说!”

    别再耽搁了,说完赶紧放他走!

    洪承畴作为清军入关之后, 最早投降的一批大汉奸, 对如何坑杀汉人同胞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此人曾是大明兵部尚书,靠镇压农民军起家, 打汉人非常在行, 一遇上后金军队就当场歇菜,松锦之战大败。

    这是一个忠臣义士辈出的年代, 大家都在等着他死战殉国,就连赞颂的牌匾都准备好了,谁知他跪得还挺快,转头就降了清,一路青云直上。

    此刻, 洪承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郑氏伪帝进入崖山参赛, 投影在整个南明政权,声威大震, 兵锋一起, 所到之处无不膺服。”

    “此等天幕降世之神迹,前所未有,致使我朝君心沦丧,毫无战斗意志, 已有数城主动开城投降。”

    顺治心想, 你怕不是智障, 这谁不知道啊。

    他转身欲走,洪承畴紧紧抓住他,大声道:“要想击碎郑延平的神话,唯有彻底否决他登基的合法性!”

    “当立时昭告天下,南明隆武伪帝、唐王朱聿键,乃是旁支谋夺大统,大逆不道,唯有已死的永历帝才是正统!”

    既然隆武帝本身都得位不正了,作为其养子的郑成功,名分上自然是更加立不住。

    再加上永历帝死得不清不楚,这不是给洪承畴留下了充分发挥空间?

    洪承畴精神振作,当即就头脑风暴,编了一个“大将军手握兵权排除异己,只手遮天废帝自立篡权登基”的故事。

    反正就是,什么罪名都往郑成功身上扣,立志要将对方打造成当世第一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荒谬人设。

    “你确定可以?”

    顺治帝将信将疑,打算让他先试试,不行的话,晚点再跑路吧。

    中原如此繁华,可比苦寒的关外女真祖地待得舒服多了。

    洪承畴信心十足:“陛下放心!”

    南明人最擅长的就是内斗。

    当年先一个南京太子案,又一个唐王鲁王混战,再一个永历远击绍武,结果让清兵趁虚而入。这群人为了争正统打来打去,脑花子都打出来了。

    洪承畴认为,自己真是聪明,一下子就掐住了郑成功的命脉!

    他当即投入到流言传播的大业中去,结果很快悲催地发现,虽然使劲浑身解数,但根本就……传不动。

    听到流言的江南士绅百姓:一脸冷漠. jpg

    是谁在满嘴胡咧咧,仿佛有什么大病一样。

    他们追随的是郑成功这个人,又不是南明朝廷,才不关心皇位本来该属于谁。

    南明朝廷被永历十年来一通霍霍,早就形如散沙,丝毫不得人心。

    郑成功今日当了大明天子,他们可以是明人;如果郑成功明天要建一个新政权,他们也可以跟着改换门庭嘛。

    什么篡位流言,笑死,完全不带在乎的。

    百姓们:延平王愿意来南明当皇帝,是给它脸了,你不会真以为人家只能坐这南明的帝位不可吧?

    不得不说,群众眼睛是雪亮的。

    洪承畴面对这种窘境,只好改换策略,转而从永历帝那边入手。

    这一查,还真被他查出点东西来。

    新会城外数百里,当日曾有乡民目睹永历本人出城之后,一路北逃,去找李定国!

    洪承畴大喜,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把柄啊。

    然而,还没等他开始做什么,全国各地目击永历帝的大批报告,宛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永历帝出现在镇江了,永历帝出现在桂林了,永历帝又到长江边上了,永历帝准备过江了!

    基本上,每天要都出现在好几十个不同的地方。

    洪承畴:???

    什么时候皇帝都可以批发了?!

    很快,郑成功向天下发声,清贼诡诈多端,亡我大明之心不死,此乃他们的狡计。先皇国葬已经举行,凡我大明子民,以后再见到有假扮先皇者,可当场杀之,或交送朝廷统一处决。

    当即,一批假冒者就被扭送到了南明军中。

    因为人数实在太多了,南明的文武百官,以及每一名高级将领,都分配到了一个「永历皇帝」进行斩首。

    其中自然也包括李定国。

    一夜之间,发现所有人居然都在「弑帝」的李定国:“……”

    目瞪口呆.jpg

    是他太浅薄了,居然还存在这种操作!

    对此,郑成功微笑表示。

    想要保护一滴水,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他隐藏入大海。

    现在的南明朝廷,谁没有杀过一大群「永历」,走出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高官。

    就连每日互相问候,都变成了:“将军/巡抚/尚书大人,你今天杀了几个永历?”

    “三个,你呢。”

    “承让承让,我比你多两个!”

    “明天再接再厉!”

    眼看洪承畴的计策不行,顺治帝越想越慌,又准备弃京师而逃。

    孝庄太后闻言大怒,将他痛骂了一通:“如今郑氏伪帝不过占据区区云贵之地,偏居一隅,还不知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