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签到十年后我成为修仙界最强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4章 黑龙入梦鸣冤(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日暮苍山远,晚风清习习。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有苍茫群山无数。

    孟渡一身?青色的宽袍广袖,牵着神骏的黑马,走在去往渭水县市集的路上。

    黑马的脖子上挂了一个铃铛,是方才冯夫人所赠。黑马看起来很喜欢这个礼物,不时奔跑跳跃,甩着马鬃,听?那铃铛传来清越的声音。

    冯夫人的府邸远远地被落在了身?后,屋檐下的四爪蛟龙也湮没在黄昏云霞中。

    远处一座酒楼上挂着幡旗,上面用草书写着“春不晚”。

    小肥啾蹲在孟渡的肩膀上,高兴地说道:“宿主,你?看那里,是不是渭水最有名?的那座酒楼。”

    孟渡看向前?方,朗声笑道:“春不晚,醉江南。走,我们去尝尝醉倒江南的美酒。”

    行至酒楼,见人来人往。孟渡把黑马留在树下,她入得?酒楼,到?柜台前?放了几枚碎银,朗声道:“一壶春不晚。”

    酒楼掌柜的收起银两?,去给孟渡倒酒,脸上带着笑意:“这位客官不是咱们渭水县的本地人吧。”

    孟渡戴着斗笠,站在柜台前?,点头说道:“途径此地,久闻这里有美酒。因缘际会?,来此一尝。”

    酒楼掌柜的问道:“客官也是为了龙王庙会?来的?”

    “此话怎讲?”孟渡抬起头,一双清凌凌的眼眸陡然间目光凌厉起来,又是祭祀龙王?

    酒楼厅堂里恰巧坐着一桌客人,正好也说到?了此事。

    “这些年风调雨顺,真是龙王娘娘保佑。渭水县的县令给龙王娘娘办了次庙会?,各种歌舞表演还有小吃,好生热闹,隔壁县的人都大老远来。”

    “这些日子酒楼客栈可得?乐开花了,那么多外县的人过来,和咱们县做成了好几笔大生意啊。”

    “咱们不如明?年也给龙王娘娘办个庙会?吧,这样成了定例,每年都能在庙会?上热闹热闹。”

    “这个主意好啊,每年都能不出县城看到?其?他地方的新鲜东西。”

    酒店掌柜的给酒壶里打满酒,有些遗憾地摇头,对着孟渡说道:“我还以为您也是为了看庙会?来的,您没看见前?些日子的庙会?真是可惜,那时候咱们这里各处都是张灯结彩,还能看见县令呢。”

    孟渡松了口气,看来并非是以活人祭祀的淫祠。她笑着摇头道:“未能亲眼看见渭水的龙王庙会?,确实?是一件憾事。只可惜我是受人之托,出门远行,今日才至渭水,只能错过这回盛事了。”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客官您高义。看不着今年的龙王庙会?不打紧,瞅着今年庙会?这么受欢迎,估摸着以后年年都会?有的,欢迎您明?年再来看庙会?,保准是不虚此行。”

    “哈哈哈若真是明?年仍有龙王庙会?,我一定来此赴约。”

    孟渡朗声笑着,付了酒钱,提着酒壶往外走去。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绯红晚霞的映照下,孟渡踏着最后的一点落日余晖,迎着夏日的微风,在青石板路上走着。

    身?后的酒楼里,那些喝酒吃菜的客人觥筹交错,临街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里,孟渡也能不时听?到?过往的行人互相说着这次的渭水盛事。

    看来借着这次给龙王娘娘办庙会?,渭水县的百姓得?了不少好处。

    孟渡心中点头,对那位不曾谋面过的渭水县县令有了些许欣赏。她深谙为官之道,既办了热闹庙会?,又让治下百姓得?利,实?在是一位能臣。

    相比之下,那位空桑县令办的祭祀大会?竟然是要献祭童男童女给龙王,如此倒行逆施,行淫祠血祭之礼,真是枉读诗书,更是枉为空桑的父母官。

    孟渡摇了摇头,不再点评两?位人间官员。

    她牵着黑马、拎着酒壶,向前?走去。夕阳西下,黑马脖子上的铃铛叮铃铃作响,传入晚风中,传到?了一旁的纸扎铺子里。

    纸扎手艺人家里的几个半大调皮少年正口吹葱叶,玩耍笑闹。

    听?到?这清脆的铃铛声,几个总角少年立刻被吸引了注意力,出门往外瞧了几眼。

    “好一匹骏马,肯定很?值钱吧。”

    “铃铛还怪响嘞,金灿灿的,莫不是金子做的。”

    “五弟,你?怎么不说话啊。”

    那个年纪最小的孩子揉了揉眼睛,不管自己兄长的问话,继续看着那匹黑马脖子上的铃铛。

    那黑马脖子上的金铃与他在九姑姑那里看见的纸铃铛一模一样,他一下子愣住了。

    孟渡牵着黑马,隐入人群中不见踪影。

    几个小孩没得?到?答案,继续回纸扎铺子里玩耍。

    纸扎铺子对面有个简陋的茶水铺子,多是一些没钱的附近百姓,或是囊中羞涩的过路赶考穷书生坐在那里。

    “张生,你?看什么这么起劲儿?我和你?说话叫了你?几遍都没见你?回我。”

    书生模样的俊秀女子忙连作了一揖,温声说道:“还请吕兄莫怪,并非故意冒犯吕兄。实?在是看见了一件怪事,让我无暇分心。”

    “怪事?张生,你?快说来听?听?。”一同赶考的另一个书生兴奋起来,她最喜欢的就是记录一些从旁人那里听?到?的奇怪故事,略微润色几笔,就成了日常随笔里的志怪小说。

    “我方才看见了一个铃铛,就和献祭给渭水龙王的那个纸铃铛一模一样。”

    “你?看错了吧,天下铃铛都长那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