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燕辞归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62章 缺一个有理有据(两更合一)(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火。

    还未等他考虑周全,圣上已经先开了口:“朕今儿叫爱卿来,是有事商量。”

    “圣上请说。”林玙道。

    “邵儿的性子,必须得磨一磨了,”圣上叹道,“之前徐简与朕说过,邵儿从记事起就是皇太子了,很顺利,也让他缺了信心。

    他没有从普通皇子到皇太子这一身份的转变,也就没有那步步小心的克制与谨慎,所以才有了小御座,让他多少感受一下不同。

    可惜,还是不够。”

    林玙敏锐,一听这话,心里一颤。

    他不由看了眼曹公公。

    曹公公至始至终都站在帘子旁守着,神色十分严肃。

    林玙见此,大致坐实了心中猜测,道:“您若想走这一步,风险很大。”

    圣上呵的笑了声。

    林玙的确聪明,难怪先帝在世时格外喜欢他,与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

    “爱卿不妨细说。”他道。

    林玙没有立刻开口,拧眉沉思,斟酌再斟酌。

    圣上不催促,他知道兹事体大,都需要深思熟虑。

    良久,林玙才道:“您想要‘废太子’,这是手段,并非真断了他承继的路,您只是想借此给太子紧紧皮,让他明白太子之位不易坐,明白江山不易扛,等他有了储君之姿,您再册立,也就让他有了一回‘转变’的体验。”

    “先前陈米胡同事发,朝中有不少对殿下的弹劾之声,直到禁足解除之前,都有人费心思想把殿下拉下来,您当时都压下去了。”

    “臣听徐简说过您的考量,陈米胡同那事儿,殿下有大错,但也有旁人算计。明晃晃的算计下,连您最宠爱的太子、您都会严惩不贷到废弃的地步,这会影响到其他殿下。”

    “他们最大的也不过八岁,最小的还在襁褓之中,一旦有人豁出去铲除异己,殿下们成长堪忧。”

    “这一次围场出事,伤是伤了不少,却也没出人命,遇着黑熊算是运气不好,去围场亦是您点的头,您若因此废太子,着实说不过去。”

    “您即便要给太子一个重头再来的机会,也得让他心服口服才是,万一打击过度,殿下一蹶不振,那真是事与愿违了。”

    “储君之位,立也好、废也罢,于时运终究影响极大。”

    林玙说完,躬身行礼。

    今日状况实在惊心,饶是徐简的目的就是换太子,林玙敢说,徐简此时此刻也想不到圣上起了这个念头。

    当然,林玙不会暗喜,因为他很清楚,圣上的废与徐简的废是两回事。

    圣上是手段,徐简那要的是结果。

    而林玙在御前,必须把所思所想、好好坏坏都讲一遍,这是他必须摆出来的态度。

    不是只有他林玙才带了脑子,圣上想出这办法来,其中弯弯绕绕,岂会没有想过?

    林玙说的这些,圣上心知肚明。

    圣上需要的是有人能“推一把”,坚定一下想法。

    哪怕林玙执意反对,这事儿大抵最后也会推进下去,只是他和圣上在见解上会疏远些。

    那才是林玙不愿意的。

    再者,即便是两回事,这也是一大步。

    圣上认真听完了林玙的话,颔首道:“朕明白爱卿的想法,所以,朕要废、也要废得有理有据。”

    能让其他有谋算的臣子们投鼠忌器,多多掂量。

    “而且,”圣上清了清嗓子,掩饰了其中几分疲惫,“朕还算壮年,趁着朕还能掌握住局势,把路肃清肃清。

    邵儿只要有心好好成长,朕给他机会,不会让人代替了他。

    朕担心的是,再不磨磨他,等朕年纪大了,怎么还能替他掌控局面呢?”

    那时候,他老了,他的其他儿子们也渐渐长大了,那些明枪暗箭下,会有下一个定王李沧,也会有下一个废皇子李汨……

    圣上不希望他的儿子们走到那个结果去。

    “您用心良苦,臣盼着这份用心能让殿下明白,”林玙说完,顿了顿,又道,“您现在缺一个‘有理有据’。”

    圣上颔首:“是。”

    林玙沉吟,道:“圣上,您依旧质疑定国寺大火并非意外,是吗?”

    圣上深深看着林玙:“朕从来没有改变过看法,爱卿你是知道的,只是你总是与朕唱反调。”

    “臣只是寻不到证据去质疑而已,”林玙深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叹出,足见情绪起伏,他稳了稳,道,“当年当夜事,不止定国寺一桩,那些假山贼到底是谁主使的,至今没有结论。”

    圣上示意林玙继续。

    “传言里,最有可能的是永济宫那位,”林玙道,“他倒是没有承认过。”

    “认不认,他都被先帝幽禁了。”圣上说着。

    林玙话锋一转,又扯到了李邵头上:“陈米胡同事发后,太子殿下即便去了永济宫,他又是如何见到那位的呢?”

    圣上眯了眯眼:“爱卿想拿李浚做文章?”

    “您想废得有理有据,让有心动弹的人掂量掂量,那永济宫那位是个好幌子,”林玙道,“殿下见过他一次,也可以见第二次,往来多了,也就名正言顺了。

    再者,您也知道那位的性子,他被禁了十几年,心中不会没有怨气,倘若当年假山贼与定国寺当真与他有关、或者他知道些什么,激动之下,也难保不会吐露一二。”

    圣上垂着眼,慢慢抿完了一盏茶,道:“爱卿说得不无道理,朕再琢磨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