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科举文男主对照组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8章(第1/5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韩榆猝然抬首,睁大的瞳孔内映出传胪官威严的面貌。

    第一甲第一名。

    韩榆。

    今日,他高中状元了。

    意识到这一点,韩榆心如鼓擂,“砰砰”声响震耳欲聋。

    韩榆深吸一口气,狠狠掐了下手心,刺痛令他清醒理智,才没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一些失态的举动。

    一甲前三均要连唱三遍,以便与其他进士区别开来,因而禁军的唱名还在继续。

    “第一甲第一名,太平府桃花村,韩榆!”

    第三遍唱完,韩榆随引出班,就御道左跪。

    所有人的目光凝聚在韩榆身上,万众瞩目大抵便是如此。

    韩榆敛眸,睫毛的阴翳下深藏着浓重的愉悦。

    第一名唱完,传胪官又唱第二名。

    “第一甲第二名,太平府太平镇,沈华灿。”

    ——沈家祖籍本就是太平府,只因沈家先祖发迹,族人陆续离开祖籍前往越京,到如今,沈家十之七八的族人皆在越京。

    随着第二名被传胪官宣读出来,韩榆身上的视线少去大半,那种如芒刺在背的不适感削减许多。

    韩榆紧绷的肩颈放松下来,盯着面前的地砖,由衷地替沈华灿高兴。

    第一甲第三名是一位名叫钟伯同的贡士,韩榆知晓此人的身份,乃是南阳伯嫡长子。

    同时,南阳伯亦是平昌侯夫人钟氏的兄长。

    韩榆眼睫眨动的频率缓了几分,可以感知到榜眼和探花两位先后随引出班,

    分别就御道右、左稍后跪。

    第一甲唱名完毕,赐进士及第。

    紧接着又唱第二甲。

    席乐安超常发挥,得了二甲第一的好名次。

    于横、孔华等几位同窗,也都位列第二甲,只名次不如席乐安靠前。

    阮景修在会试中排第四,殿试略退步几名,是二甲第八。

    以上第二甲众人,皆赐进士出身。

    待第五甲唱名毕,演奏韶乐。

    百官及新科进士再行三跪九叩之礼。

    礼成,永庆帝颁布上谕,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及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而后乘舆还宫。

    礼部尚书手捧黄榜出午门,将其置于龙亭内,行完三叩礼,由銮仪卫校尉送出宫张挂。

    至此,传胪大典正式结束。

    有一内侍上前,尖细的嗓音含着笑:“诸位大人请随奴才前去整理衣冠,稍后前去跨马游街。”

    众进士便随他而去。

    进士三百人浩浩荡荡,太和殿前只余下文武百官,神色各异地目送他们离去。

    “老夫没记错的话,今年这位韩状元,早前就已得了五元?”

    “胡大人您没记错,加上这一回,刚好是六元及第!”

    “我怎么瞧着,这韩状元年轻得很?”

    “诶呦我说你们一个个的,莫非忘了前阵子传得沸沸扬扬的沈大人收徒的那件事了?”

    现场蓦地一静。

    有人隐约猜到了什么,瞪大眼睛:“莫非就是此人?”

    “正是。”

    吸气声此起彼伏,在场诸位皆满目惊叹。

    “尚未及冠便高中状元,并且

    连中六元......后生可畏,当真是后生可畏啊!”

    可惜了韩状元那位同样在朝为官的堂兄,因为官职不是四品及以上,没有资格出现在传胪大典上。

    如若不然,这会儿他该被人群淹没了。

    众人感叹之余,没有忘记今日第一甲的另两位——沈华灿和钟伯同。

    沈绍钧辞官多年,官员们自发寻上沈家在朝中为官的族人,拱手道贺:“当年沈大人和小沈大人便是进士及第,如今又出了个沈榜眼,再为沈家光耀门楣......”

    此沈大人非彼沈大人,听着同僚对沈绍钧父祖三代的大肆褒赞,藏在靴子里的脚趾已经尴尬得抠出一座皇宫了。

    外人不知情,沈家人还能不知道他们跟沈绍钧所在二房的关系?

    前有沈寒松,后有沈华灿,家中族老先后对他们动手,腿都被沈绍钧打断了,余生再无法直立行走,更别说这位族老膝下最有出息的儿子也因贪墨被判了流放。

    双方是不死不休的关系,哪有什么光耀门楣一说。

    沈姓官员笑得比哭还难看,胡乱找了个借口,逃也似的溜了。

    同僚对此表示不满:“什么狗脾气,天大的喜事连个笑脸都没有。”

    活该人缘差,几十年了还是个正四品。

    另一边,南阳伯钟赫身边也围聚了好些官员,极尽谄媚恭维。

    “恭喜令郎喜得探花,前途定不可限量!”

    “不瞒钟大人说,我家那臭小子不止一次在我跟前

    夸赞过钟公子,我若是能有令郎这样的好儿子,怕是做梦都要笑醒喽!”

    南阳伯嘴上谦虚着,好容易从同僚之中脱身,抚着皱巴巴的官袍苦笑不已。

    与他同任工部侍郎一职的友人捋着胡须,不无遗憾地道:“可惜了,以伯同的资质天赋,理应高中状元,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南阳伯不甚在意地笑笑:“愿赌就要服输,新科状元是由数位读卷官评判,又是陛下钦点,可见他的文章定有过人之处,至少胜过伯同良多。”

    “若是可以,我倒想让伯同与他探讨一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