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时节, 寒风肆虐卷起枯枝残叶,万物落寞而萧条。
清晨第一缕阳光斜照下来,金炉紫烟, 翠幕珠帘。
掀开门帘, 映入眼帘的是多宝阁上插着的几束殷红梅枝。
内室中幔帐中人影晃动, 雪白素手掀开幔帐, 片刻间, 一个穿桃红寝衣的娘子缓缓踩下软毯。
守意连忙走进内室来给乐嫣伺候她起身,盥洗。
珍娘走来内室里, 表情却难看的紧。
“这几日好几处沾亲带故府上, 还有几家八竿子打不着的府上都差遣人来明里暗里探问娘子的事儿, 可叫我恼火!一大早又听有多嘴的婢子墙脚下偷偷嘀咕,叫我一出去, 人就跑远了!叫我知晓是哪个多嘴多舌, 定要压出去发卖了不可!”
乐嫣与淮阳侯的那点儿破事儿, 没几日功夫便在上京各处传开。
当朝休妻之事数不胜数,高门大户讲究门面, 多是和离。呈诉官府, 而由官府介入判离的, 便是义绝。一般义绝夫妻, 便是触犯了朝廷律令。
是以,这回消息一出, 事关当朝宗室出女与侯爷,可不是叫许多人都起了纷纷上门看热闹的心思?
皆是各种借口, 意在前来探问的, 每日都叫王府中烦不胜烦。
乐嫣听了却只是笑笑,左右这些事儿她早该想清楚了的, 女子和离到处都是风言风语,她这般已算是好的了。
她安慰起珍娘:“您别急,我这能算什么?朝中事儿多的很,过几日就没人再提了。”
“哎,不然还能如何?只能等上京人都忘了此事儿了……”珍娘满脸哀愁之色。
二人正说着,又有前院的婢女来通禀:“娘子,长春宫来人,请娘子入宫。”
一听是长春宫,乐嫣控制不住的心中微悚,胆子都提了起来。
人犯了坏事,心中便不再光明磊落。
乐嫣如今便是如此。
她从未如此害怕面见太后,面见宫中人的。她唯恐是太后知晓了什么,是寻她去问话的……
她只觉心中愧疚,愧对许多人……
“娘子若是身子不适,便差人入宫与太后说一声,太后自能体谅娘子。”珍娘春澜几个见乐嫣这副面容泛白的模样,自是心知肚明,一个个都蹙着眉头锁着愁,与乐嫣提议起来。
乐嫣想了想,却是摇头。
“太后时常设宴,时常召女眷入宫说话,说不准只是顺道叫上我,我以往时常入宫,如今要是缩头缩尾,反倒惹人怀疑。日后总要在上京待着的——”
乐嫣想罢,便命人给自己重新梳发,换上一身玉色柳条水绸撒金通袖长衣,一副不惹眼的打扮,便乘轿撵往禁庭而去。
……
这日天气晴朗,苍穹一片澄碧如洗。日头升起来,普照四处,寒冷也少了几分。
长春宫中一如既往,四处琉璃碧瓦鎏金宝顶,只是宫廊一路行来,四处菱窗已换上了厚实的窗纱。
乐嫣踏着丹墀阶陛,一步步踏上正殿,远远地便听见殿中热闹。
果不其然这日殿中女眷甚多,她到了也没人会格外通传,只有长春宫的小宫娥上前引着乐嫣入内。
绕过屏风珠帘,挪步进去,只见宝塌之上的太后领着一众女眷听戏听的深,一个个目不转睛,倒是叫乐嫣不好上前去打扰。
而另一旁方才便是传来的吵闹嬉笑声,如今一见,果真是一群娘子涌动着。为首的娘子一副梨花带雨,以帕拭泪,哭的好不叫人可怜。
再往娘子堆里一瞧,竟猛不丁浮现出一张不苟言笑,面容肃穆的脸。
殿内光线有些暗,那人眼睫低垂着,眉骨泠冽,乐嫣的角度恰巧瞧见他睫毛浓密的样子。
不像娘子的卷翘,是两排直直的垂下来,掩盖起了眸中所有神色,倒是叫他多了几分认真的模样。
又像是百无聊赖一般,心中想着自己的事情,皇帝并没有注意到乐嫣的到来。
依稀听着是栖霞朝着皇帝肝肠寸断,说着什么:“那日妾险些便丢了性命,命丧于此了,好在听闻陛下的亲卫来营救妾,救了妾身一命,妾无以为报……”
莺莺燕燕,娇声细语。时不时传来阵阵娘子哀哭。
紧接着是皇帝的回话声,他的声音不高,又低又沉,隔着吵闹的人群传入乐嫣耳中只听见嗡嗡的一片。
皇帝不知说了什么话,倒是惹得栖霞破涕为笑,倒有点像是打情骂俏。
乐嫣见此心中冷嗤一声,再不想上前打扰旁人,便脚步转向东暖阁,走去熟识的女眷堆里。
万幸太后并未过多留意与她,甚至未曾过问乐嫣的事儿,见她来便只淡淡颔首一下,移开眼眸与旁的女眷说话。
乐嫣能察觉出太后比起以往,如今对自己仿佛冷淡了几分。
义宁与几位贵女在下双陆,两人忙得不亦乐乎,义宁还能抽空偷偷安慰一声乐嫣:“太后娘娘素来不喜欢太过出风头的人事,你这番阵仗闹得朝廷都纷纷嚷嚷,只怕是早传到了太后耳里。你呀这些时日可是要好好收收风头,等她不记得你这桩事儿就好了。”
乐嫣听闻此话,表面苦笑,实则松了一口气。她还以为是太后知晓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呢。
几位娘子年岁都差不多大,与义宁交好与乐嫣却并不相熟,如今都按捺不住,却也不好当着乐嫣的面过问她与她前夫的事儿。
几人便转头问起那日的大相国寺之事。
“那日他晚上没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