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冷驸马竟是白切黑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章 利用(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轻了些,又道:“小的找了许多人问,他们的口径都相似,不满陛下对靖阳公主过于信任,都感慨社稷将颓。”

    依旧等不到主子表态的小厮咽了一口唾沫,硬着头皮继续说。

    “还有人提起三年前一桩旧事,说靖阳公主一介女流,却提剑闯上章和殿,名为扶持幼主登基,实为夺权,意图垂帘听政。”

    谢洵静静听着这些转述的话,耳畔彷佛能听到那些人尖锐刺耳、却又自认为正义的话。

    他语调淡然,“哪怕她去寺中暂避,还是躲不过这些流言。”

    三年前,他为母守孝被困在侯府,错过了朝堂之间的天翻地覆,只知道皇城内响起三声沉重的钟声,先帝薨,皇位换了人做。

    如今听到靖阳公主提剑上殿的事情,谢洵心中还是起了一丝波澜,脑海中立时浮现出那女子的背影,倒是让人意想不到。

    纤细柔弱的身体里,还蕴藏着这般力量。

    但也没什么值得震惊的,从那天在长庆宫见到醉了酒的少女时,他便看透了她的谋划。

    为了血脉相连的景和帝,她甚至能够拿自己的姻缘作赌,那提剑震慑群臣的事情,听起来便没有这般令人匪夷所思了。

    但夺权篡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野心,谢洵却下意识觉得有些可笑。

    只见过元妤仪三面的郎君竟不信,她会做出那样大逆不道的事情。

    夜风微凉,这样的想法爬上心头,谢洵却打了个寒战。

    他方才在想什么?

    他在下意识为靖阳公主辩护。

    他居然会相信一个只见过寥寥数面的女子?青年漆黑的眼底闪过一丝冷意。

    偏偏这时,跟在身后的岁阑接了话,他叹道:“公子也觉得这些话不可信吗?当下朝局安稳,公主也未曾上朝议政,况且殿下与圣上姐弟情深,怎可能去做那窃国之人?”

    空气中突然响起人突兀的一声冷哼,再开口时,谢洵的话便显得有些耐人寻味,语调低沉。

    “还没发生的事,谁又能说得准。”

    岁阑一怔,摸不着头脑,公子这话听起来似乎不太高兴,倒好像靖阳公主真的会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可是他最初不是还偏向公主说话么?

    公子这脸变得也忒快了些,他如今越来越摸不透主子心里的想法了,以往也没这样啊。

    岁阑皱眉,怎么也想不通,沉默跟上。

    谢洵确实不悦,这种潜意识的信任自母亲过世后,便再没出现过。

    在吃人不吐骨头的侯府里,也不需要信任,于他而言,这是最廉价的东西。

    可脑海里又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少女的身影,凤眸红唇,乌发雪肤,纤纤玉指停在他心口半寸。

    “我心悦你。”

    “你是本宫的驸马。”

    靖阳公主掺了酒的声音一遍遍响在他的耳畔,像着了魔似的,一遍又一遍地循环回放。

    谢洵的耳朵几乎要炸开,脖颈处的动脉滚烫,她那日一寸寸舔舐过搏动的血脉,唇齿交磨。

    她就是个心机深沉的女人,和这世上所有内宅的妇人没什么不同。

    她偷偷设局,哪怕最后接受自己,也只是屈于陈郡谢氏的声望。

    靖阳公主固执愚蠢,天真得令人发笑,高高在上的姿态也是虚伪,和短视浅薄的王夫人不会有差别,如此想了一通,谢洵的心头终于被厌恶充斥。

    冷风吹起他单薄的衣袍,方才的燥热消失。

    情爱之事,皆为虚妄;至于真心,更是可笑。

    听到的是父亲挂在嘴边上的情深似海,眼前冒出来的却是母亲最后孤苦伶仃的凄惨死状,那张精致美好的脸庞迅速灰败下去,宛如凋亡的花。

    是父亲的“真心”与“深爱”将母亲推向无底深渊,母亲因着那点虚无缥缈的信任,勉力支撑,最终却落得抑郁而终的结局。

    谢洵再也不信这世间所谓纯良之人。

    至于那位金尊玉贵,却不幸与他捆绑在一起的靖阳公主,所作所为只怕也同他那嫡母一样,全是伪装出来的,假装端庄大方,假装温婉良善。

    一定是假的。

    —

    主仆二人一路无言行至落霜院,风吹过陈旧的庭院留下瑟瑟之声,破败而寂寥。

    谢洵遣退留在角房的小厮,独自走进一片漆黑的房间。

    他点亮火折子,房间内亮起一束烛光。

    屋中燃着的又是前院送来的陈炭,白烟滚滚,看着颇有一番架势,实则呛得人鼻腔发酸。

    年轻的郎君上前,毫不犹豫地往炭盆里泼了一壶凉茶,白烟被熄灭,烟雾缭绕的房间恢复冷清,连最后一丝温度似乎也被这壶凉茶压下。

    今日是冬月廿九,新岁将至。

    房间的另一边放了张檀木长桌,抵着墙,桌上只留了一个八角香炉,正上方挂着一幅无字无画的白纸。

    谢洵上前将裱了框的白纸提下来,墙上露出一个方形空洞,内里放着个牌位。

    牌位雕刻的精细,用料却十分粗糙,并非上好的檀木,刻着一行工整漂亮的字。

    “亡母陆氏训盈之位。”

    青年将牌位放在长桌上,又拿出空洞里放着的线香,借着炭盆里零星的火苗点燃,插在八角香炉中,房间里重新散出檀香。

    房间里没有蒲团,谢洵只能跪在冰凉的地砖上,垂下眼眸,烛光照着他左眼下那一点泪痣,他恭恭敬敬地叩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