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配她三辈子孤寡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1章 正文完结(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京都这边需要皇太子出席的正月十五元宵宫宴结束后, 大家默契不打扰两位准备婚礼,就连好大儿回来后惬意很久的皇帝,如今御案上堆的奏折也多了三分之二, 还是没有提前精炼过的。

    原来自从姬长恒从西北回来之后, 朝廷的奏折在递到皇帝手里之前都先过了一遍他的手,姬长恒会提炼奏折的主要内容, 用123点标出来,顺道还会写下解决方法以供皇帝参考。

    至于那些日常请安的折子则是另外封存,皇帝只会在每个朝廷沐休日前看到的一本折子, 上面写着 哪年哪月哪日什么官职的谁请安了。

    现在没了姬长恒, 皇帝面对的就是完全没有挑拣过的奏折,以前并不觉得,但是偷懒过的皇帝顿时就觉得这个不能忍了。

    其实刚登基的时候这些折子送给他的折子也是挑拣过, 不过都是下头宰辅挑过的,那时候宰辅手里的权力很大, 后来随着皇帝越来越强势, 大小事务就全都收拢到了他自己手里。

    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 熬夜跟闹着玩一样, 但是如今年过四十,日常看着依然强壮, 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和二十多岁时已经完全不能比了。

    那时候他白天和朝臣斗智斗勇, 晚上还要熬夜挑灯各种批折子琢磨, 睡之前脑子里都在划拉大周里外势力怎么收拾, 一天睡上一个时辰也不妨事。

    而现在, 哪天要是没有睡满四个时辰,那中午必定要补上, 不然还不到晚上脑子昏沉了。

    自从好大儿从西北回来后,他处理朝政省力了,有了更多的时间走动,自己都可以感觉到自己整个活泛了很多。

    坐在御案上合上今日的第三份歌功颂德花里花哨的请按折子,皇帝抬手揉了揉额头,想到好大儿离开时提的建议,对着身边的人摆了摆手:“去把皇子和 ”公主们都叫来。”

    好大儿说得对,真金白银培养出来的皇子公主为什么不用?

    他们父子累死累活,他们啥都不干只管吃喝玩乐?

    至于会不会有藩王因为在朝堂上因为掌握太多权利而反过来压制皇帝的情况。

    姬长恒的意思是更简单:有便有了,若是连名正言顺继承的皇位都守不住,被取而代之不冤。

    而且若是太平盛世,谁谋反谁作死,而若是本就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那谋反的又何止宗室亲王?

    退一万来说,朝堂上的政变,总比满天下打生打死要好。

    而且有了爵位均分制在前,没有能力的亲王根本不可能在朝堂上久呆,孩子生的少联姻就少势力就小,便是高位又如何?孩子生得多爵位降级快,势力姻亲再多也只是一时。

    后面还有科举制和全民开智的绝杀在,姬长恒一点不担心朝堂被宗亲势力把持,不存在的。

    皇帝虽然为好大儿担心,但是其他几个孩子也都是他的孩子,在他心中虽然比不过姬长恒,但比起外人自然更信任自己的孩子。

    既然他的太子有这个魄力,并不惧怕弟弟妹妹,他更不会怕儿子女儿了。

    一群十八九岁的皇子公主被宣来前朝的时候还是一脸懵逼的,等到排排坐下被宫人在桌案前堆上十几份折子的时候还没有回过神。

    “太子要准备大婚,从现在开始你们来帮朕分拣奏折,按照轻重缓急一一分好。”皇帝让宫人把当初他们父子商量的奏折标准发给下头的六个人,“折子主要说了什么事情,你有什么建议写好陈条夹在折子里递上来,懂吗?”

    六个兄弟姐妹面面相觑,虽然不知道自家父皇突然抽什么风,但是参政这个事儿真的让人由激动窃喜又惊恐心慌,但是对于他们父皇说一不二的性子他们还是了解的,所以虽然这兄妹六个还有些不在状态,但全都规矩的应下,然后开始他们的第一次参政。

    四位皇子还好,多多少少都被教导过政事,两位公主学的东西不一样,最多就是偶尔心血来潮旁听一下,别说对政事一知半解,就是很多深奥的奏折看都不一定看得懂。

    皇长女第三次打开合拢奏折,脸上的表情从探究到怀疑最后到震惊再到麻木:

    家人们谁懂啊!这人先写山写水,大堆华丽辞藻,她以为接下来是水利或者土地的问题,再不然有什么好风光值得称道。

    但不是,他话头一转说在家里的锦鲤格外活跃,难道是他家里的水池有什么问题?又或者这锦鲤是什么新的品种要给她父皇展示一下?

    事实上都不是,他只是在锦鲤池边看着山山水水,然后喝了一杯露水泡的茶,觉得茶贼香,然后想起了他家父皇,祝愿他父皇每杯茶都是香的。

    皇长女:(╯‵□′)╯︵┻━┻!

    皇长女将手里的奏折扔进写着【废话】的藤筐里,面无表情地翻开下一本。

    一开始见到内侍抬上来的插着【废话】的筐子,她还觉得不可思议,这满朝文武大臣和外头的封疆大吏,怎么可能给父皇写废话折子。

    事实证明,她真的太天真了。

    废话折子不但有,还很多!

    怪不得【废话】筐子是最大的。

    皇长女三观的崩塌其他皇子皇女感同身受,特别是文采不怎么好的皇四子和皇次女这对双胞胎,满眼的生僻字和九转十八弯的隐晦行文让两人看得眼冒金星,脑子都要被搅成浆糊了。

    表现最好的是不声不响的五皇子,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直觉,不管是提炼奏折还是写自己的意见都是有模有样的,尽管很多意见看上去很稚嫩,但不得不说让皇帝很惊艳。

    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