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融看到老太太脸上的沉重的表情就知道不好了,得到消息之后整个人那就更不好了。——她虽然对这个时代言论的开放程度没有确切的认识,但从历史已知的案例来看,但凡是同天子作对的,最后都没有好下场。
不提近代的那些赫赫有名的数字运动,就是在封建社会,打着各种名目要求天子收回成命的学生运动也不在少数。
比如历史上的大名人嵇康因触怒司马昭而被下令处决,三千太学生罢课,浩浩荡荡的“游街”,要求朝廷赦免嵇大大的死罪,更有甚者,还扬言天下除了嵇大大谁还能当他们的老师呢?
司马昭当场就怒了!
好么,我供你们吃供你们穿,找大儒给你们授课,现在翅膀还没硬呢,胳膊肘就往外拐了,你们到底把我这个天子往哪里摆?
天子一怒,浮尸百里。司马昭怒了,后果很严重。——嵇康大大广陵一曲,驾鹤西辞。
当然我们不能把嵇大大的死归咎于太学生的联名请愿,他前期政治投资失败,本就为当局忌惮。再加上有数十年前抨击宦官集团那场运动的前车之鉴,司马昭最终下狠手收拾了大才子嵇大大。
但太学生在这场“劝解天子”的运动中所表现出来对嵇康的崇敬,无疑是激发了天子怒气的□□。
同样的“学生运动大户”还有宋朝。
钦宗时期,有个很牛逼的学子叫陈东,他是个组织学生运动的小能手。战绩斐然,连同大奸臣蔡京,童贯在内,都被他搁到了。在他组织第六场学生运动的时候,终于玩脱了。同他一起“游街示威”的,除了学生,还有普通民众,后来连军队都加入了进来。
卧了个大槽!如果天子这都能忍,那就真的玄幻了。即使是以懦弱著称的钦宗,这下也下狠手了。
所以以史为鉴,王慧这个小领袖现在的处境很危险。
王融能想到的事情,没道理阅历丰富的杜氏不明白。故而她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将外出的王家人都召回来商议对策。
王沛是大房的长子,且又是王慧的胞兄。老太太第一时间就遣人将王沛秘密送出了阜阳城。王融左看右看不见王杨氏,就知道这件事,老太太约莫是托了她去办。
理由自然也很简单,大伯娘手心手背都是肉,到时候一时心软露了口风,或是面上露出点端倪,被王沛知晓其中厉害,不愿出城避难。
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老太太这是已经做好随时放弃王慧的准备。
王融脑中思绪翻飞,于外不过一瞬而已。老太太这次亲身来接姐弟两个,并不是特意,不过顺带而已。
她此行的目的地乃是距离松柏书院不远的驿站。因阜阳府试舞弊案而被天子外派的黜置使就住在那里。王慧自然也在那里。
这是要亲自把人绑回来?看老太太气势汹汹的样子,王融觉得还是很有可能的。
不管怎么说,王慧都是老太太最钟爱的孙女,在王慧的教育中,王傅氏完全不沾边。可以说,王慧完全是按着老太太的期许成长起来的。
她聪慧伶俐,老太太自然骄傲;她犯了错,老太太估计也会自责吧。
“我,我同您一道去。”大伯娘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把挣开搀扶,连滚带爬地扒住老太太的裙角。
“你自己立身不正,还有脸跟我叫唤!当初陈家出事的时候,我怎么交代你的!”
“我让你多陪陪慧姐,看住她!她心性敏感,意志却坚韧,但凡认定的事情,轻易不会回头!你一连几天早出晚归,折腾点什么真当我不知!我平日容你私下钻营,不过为了慧姐面上好看。如今给我来这么一遭,是怕我这把老骨头还折腾不散?”
老太太当着众人的面,发作了一通。岑文本等人出于礼貌,早避得远远的。但此时正是无课的时候,在外温习功课的学子并不在少数。老太太盛怒之下声音拔高了好几度,王融估计方圆左近一半的学子都听到了。
——老太太这是在做给她看啊。
伪少女王融眉毛一挑,顺势就给老太太做了个揖。朗声道,“祖母息怒,您的话大伯娘想必是听进去了。现慧姐姐情况未名,您且原谅她这一回。若有下回,不必祖母出声,融必代您狠——狠罚她!”她在“狠狠”二字上加重了音调。
大伯娘的啜泣声突然停止了;车架旁,老太太神情复杂地瞅了她半晌,喃喃道,“原是我小瞧了你。”
王融姐弟都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当她直视某人的时候,眼波掠过的微光,粲然夺目。杜氏突然觉得自己有些无法面对六孙女的这双眼睛。
“不论有多少龌龊,对外人来说,你们都是我王家子弟,福祸相系,荣辱与共。慧姐这次犯了难,大房累危,三房合该襄助一二。”想到王杨氏此时正在为大房的事情奔波,心中稍定,看着那双大眼睛也多了几分底气,“我晓你同孔先生交好,他是平阳城的大儒,同许多官员都有往来。此次受命前来调查阜阳府学泄题一案的黜置使据说同他有旧,你不如央他去向那位讨个人情。”
王融是知道孔先生来阜阳城并非自愿,乃是为同僚所排挤,无奈之下才得前往阜阳就职。他当初落难之时都不见这位“黜置使”出手调解,可见关系并非如外界传言那般融洽。
现在杜氏要孔先生出面讨人情,王融自然不会答应。
“融不过能解几道算术题罢了,实在称不上孔先生的得意门生。他万不会为我去趟这趟浑水的。”
现在阜阳府试舞弊就是谁沾上谁倒霉的事情,孔先生只要不是个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