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进种田文里当中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5章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他都说不认识了, 捕头就算心里怀疑,也不好多问,毕竟纪应淮又不是犯罪嫌疑人, 这慈姑庙的证据还是他提供的呢。

    要想知道, 就只能自己去查了。

    但无论他怎么查,他都不可能接触到案件真相。因为那些东西,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纪应淮当时看到电子产品太震惊了, 一心想着自己能不能回到现代的事,导致他忽略了其他细节。

    现在冷静下来一回想,他发现了不对。

    在他前往慈姑庙以前,这座庙宇本身就存在,也就是说, 铁皮门和显示器和他的穿书奇遇没有关联,这些不是因为他而出现的。

    难道说, 这个世界曾经经历过三次工业革命,科技水平直逼现代社会,最后没落了,重来一遍建立起古代王朝?

    不可能吧……

    纪应淮觉得自己的脑洞有点太大了,他想了想,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这儿有其他的穿越者。

    人家应该是带金手指的那种,能从现代搬东西过来, 还能制造幻觉。

    从这个角度去想,劫狱的事情竟也能想通了。有金手指在, 带走一个人有什么难的。

    “……”

    那还挺奇妙的, 纪应淮心道, 巫医那边有这么厉害的人物, 他还能把一手好牌打出稀烂结局,他是有水平的。

    马车回到衙门,日头都高悬了。

    他想顺路去找一回仵作问点事,却被人告知仵作在外头验尸。

    林子不挖则已,一挖活似无底洞。地下近六米深处,都有零散分布的白骨,看骨龄,都很年轻。有些一眼就能看出是被加工过后丢掉的边角料,细碎的骨粉糊在黑泥上,诡异可怖。

    仵作浑身裹得密不透风,正蹲在坑里仔细检查呢。

    既然他在忙,纪应淮就离开了。

    医馆那边药师帮他顶了会班,早上来的大部分是拿了药就走的老病人,他能应付。见医师回来了,他开始忙自己的工作,让病人去候诊区坐着排队。

    上回那个心脏病的患者今天也来了,人精神了不少,纪应淮给他微调了一下方子,接下来就稳定按时吃药,不出意外的话,他还能在这人间看很多很多次日升月落。

    一直忙到午后,纪应淮匆匆吃了点,就应邀前往去拜见县丞。县丞没跟他兜圈子,一上来就直说要举荐他去京城。

    他将皇帝为五王爷寻医治腿的事情告诉纪应淮。

    “未来飞黄腾达后,可别忘了咱们这小县城啊。”县丞敲敲桌子,笑着说。

    纪应淮客套道,“那是自然,您的提携之恩草民如何敢忘。”

    “近日收拾收拾东西,就快些上京吧,”县丞从怀中拿出了举荐信和盘缠,“你到了京城后,拿着信去官府找一位姓宁,叫宁承恩的大人,后续他会安排好的。”

    县丞恨不得马上就把人打包送去,他早就迫不及待,想升官加爵了。但他又不好表现出来,只能忍着心急,婉转催促。

    “多谢大人。”纪应淮收下了,行礼告辞。

    出了官府,他搓搓脸,抬头望天,觉得今天过得跟做梦一样,离奇且乱七八糟的。

    好突然,又要换地方发展了。

    他盘算了一下,走之前要做的事情,大概把出发时间定在了两天后。

    家里的东西没多少要带的,上京也不知能不能有个地方落脚,他决定一切从简。

    家仆除了柱子,再带两人就行了。其他的愿意留下,就留在这儿看着屋子,月薪找医馆那儿的账房先生去领,日后回来家里也干净些。

    医馆那边,药师能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外伤方面他也跟纪应淮学了点,可以满足百姓基本的医疗需求。

    他决定挂个告示,明天提前把义诊办了,把老病人们的药方调整好,能长期不变的就定下来,免得他离开后人家不知道该抓什么药吃。

    “你要走啦?”首饰店老板端着碗过来,瞧见门口的简易横幅,问。

    第一天见面的时候,他也端着个碗,时间不知不觉就晃过了数月。

    纪应淮朝他笑了笑,“是,过几天就走。”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首饰店老板感叹一声,“医馆不关门吧?”

    他们边上这一圈,都习惯了医馆的存在。身体不舒服就来这里看看,纪应淮医术好还从不坑钱,药材很便宜,得空了还会和他们讲一点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要是关门了,那上哪才能再找着这么好的呀?

    “不关门,以后就当药铺开着了。”

    当药铺开着也行,抓药方便又省钱。首饰店老板吸溜了口汤,有能力的人果然不一样,这才多久啊,从村里出来到县城,现在又要去京城了。

    他们这儿的普通人,一辈子都不一定能上一趟京城。

    月上梢头,纪应淮在浓郁的蒸鱼味里踏进家门。

    林参送了一桶鱼来,他们连吃了好几顿还没吃完。小芸最爱吃蒸鱼,两个大人不挑,就随着她一块,她说要吃什么就吃什么。

    那鱼蒸起来肉质鲜嫩,一点也不腥,刺也好剃,格外美味。都说鱼生火,肉生痰,为了防止上火,纪应淮特地叫厨房阿嬷做菜的时候多烧一个丝瓜汤。

    这个时节正是吃丝瓜的好时候,也不知上了京,还有没有新鲜的农家蔬菜吃。

    “夫君,尝尝这个,小芸说比最好喝的脆梨汁还好喝。”

    见他回来,安立夏端着一只茶盏喊他,小芸正喝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