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进种田文里当中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章 迈出事业第一步(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暴雨下了一整夜,鸡鸣遥遥响起时,晨光刚点亮天际。

    安立夏蹑手蹑脚地绕过还在熟睡的夫君下床,简单做了点早饭,就去了地里。

    大半个时辰后,纪应淮的生物钟准时把他叫醒,七点,该起床准备通勤去打杂了。

    他下意识地往枕头底下摸手机,找了半天才意识到自己现在在古代。

    也好,权当戒网瘾吧。

    这里刷牙用的是牙粉,苦咸中带着凉,蛮刺激的。他洗漱完回屋,打开后门就看见安立夏弓着腰在田埂间忙活。

    纪应淮走过去,帮他一起拔草。

    “夫君,饭在锅里温着,你去吃吧,不用帮我。”安立夏抿唇,垂眸看着地上两人不断晃动交叠的影子,轻声道。

    在同个屋檐下一起过日子,哪能单让安立夏干活。纪应淮想了想自己能做的,问道,“缸里水不多了,该去哪挑?”

    安立夏给他指了个方向,说水井在一颗很高的树边上。

    吃过饭,纪应淮就挑着担子去了。那儿人不多,一般村民自家院子里就有井,不需要跑来跑去打水。

    把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干完了,他和安立夏说了一声,把桌子搬到了大路边上。

    考虑到村里人大多不识字,纪应淮找了张宣纸,画了个大大的太极图,用镇纸压在了桌前,作为招牌吸引人。

    “老幺,你病好了?”

    打招呼的是住路对面的李大爷,他看纪应淮的架势像要摆摊,把柴草往院子里一扔,好奇着就过来了。

    “你这是……准备做什么啊?”

    纪应淮说免费给人看病。

    李大爷有些不敢置信,“娃呀,你读书好,大爷是知道的,可你什么时候学会治病了?”

    “醒过来突然就会了。”

    “奇了,奇了。”

    这孩子病时那濒死的样子李大爷是见过的,昨天纪幺断气又突然活过来,他也在场。

    想起纪应淮靠在棺材边,说神明送他回来救苦救难的样子,李大爷不禁开始脑补。

    迷信的老人家联想力着实丰富,只听纪应淮意味不明的一句话,他的脑海里就已经编纂出了完整的故事。

    李大爷最近确实有点不舒服,但他不想找巫医,看病太贵了,他还得攒钱给儿子娶媳妇。于是就这么一直忍着。

    纪应淮一句免费让他心动了。

    “老幺,”他凑过来,“给你大爷看看行吗?”

    “好啊,您坐我对面,把手给我。”

    老人家身体底子还算硬朗,就是偏热象,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纪应淮和他聊了几句,不用其他检查都能判断了。

    很典型的肝火旺。

    年纪大了之后,人的脾气会发生改变。李大爷很明显是那种越来越急躁、容易动怒的。

    肝肾阴虚致体内阴阳失衡,表现出相对的肝火旺盛。体内有火,他还爱喝自己酿的酒,时不时来一大碗,导致阴阳更失调。

    李大爷自述一气头也跟着疼,偶尔干活时还会突然觉得喘不上气,胸闷,忍不住想咳两声。

    如果是在医院,碰上肝火旺盛的,通常会用清肝泻火的方子进行治疗,像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或丹栀逍遥散之类*。

    但在这里,处理好、可以直接入方煎煮的药材只有县城的药铺有,来回得耽搁两三天。而且若是吃了一个疗程效果不明显,还得换药,这意味着又要大老远跑一趟。

    庄稼汉不可能抛下地里不管,更何况又没有表现出多严重的症状,忍忍也能凑合过过,他们不舍得把血汗钱花在小病上。

    从给病人省钱省事、快速提高自己的声誉,以及增强患者依从性等多重角度出发,纪应淮决定在村里首选食疗法。

    最优选是菊花茶,但现在是春将入夏的时节,菊花还没开呢。这会村里可以轻松找到的,有苦瓜、绿豆和薄荷。

    安立夏昨天告诉他,徐家种梅子,还会处理好卖给药店。纪应淮听了他的描述,确定那是乌梅。

    乌梅酸敛阴柔,有了它,李大爷的咳嗽也可以解决了。

    纪应淮告诉李大爷去找这几样东西吃,薄荷和乌梅干泡水喝,少喝酒。

    一听不用花大钱喝药,也不用喝带怪味的符水,李大爷很高兴,连声感谢,只是他心里仍有点存疑。

    这娃会不会是诓他的?

    他看着纪幺长大,从前这小书呆子无论去哪都捧着本书,像命根子一样宝贝,人家和他说话都爱搭不理的。

    他的眼里就只有他的书,他的学问。

    今天一瞧,这孩子居然还挺会说话的,性子也比之前好了不止一点。而且,自己什么都没说,他就好像已经看透了存在的问题,讲起医理来头头是道。

    莫非真是神明赐福,突然就给这村里降下个神医了?

    路上经过的人朝他们这边望了好几眼,渐渐有好奇的围过来看新鲜。自我说服成功的李大爷就站在纪应淮身边,非常自觉地当起了宣传员。

    “老幺,你这纸上画的是什么呀?”有人指着地上的太极图问道。

    这图案他们没见过,看起来神神秘秘的,给人的感觉倒和巫医那些鬼画符类似。

    “这是太极图,”纪应淮朝村民们笑了笑,解释道,“易有太极,始生两仪。图上有黑白两条鱼,分别代表着阴和阳。辨别疾病性质,首先就要区分阴阳*。”

    他简单地讲了一些,太深奥的对方也听不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