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被双重人格太子缠上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4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记忆。☆

    “太史令!再这般下去, 怕是京都都要出现不少灾祸,难道我们就坐视不管吗?”

    史馆内,甚是热闹。

    祝史们齐聚此地, 显然是知道了各地灾祸为乱之事。

    纵古至今,从来不曾出现过这样的局面。

    只是太史令迟迟不发命令, 他们也不敢擅自行动。

    他们这些人, 虽是自傲,却也知道这份傲慢是不敢洒在太史令的跟前。

    太史令坐在上位, 缓缓说道:“而今,收到了多少消息?”

    一名史官出列, 欠身说道:“加上今日收到的, 已经是三十二份求援。”

    明武狠狠皱眉,听着尤为不妥。

    “太史令, 臣斗胆, 请允臣出京。”

    明武这话, 惹来多人的赞同。

    太史令斜睨了他一眼, 平静地说道:“官家允许你们无需入宫, 不代表尔等可以忘记自己职责。莫忘了, 你们之中,可有不少本该守在宫闱。”

    “太史令, 遭逢这样劫难, 纵是官家……”

    “正因为他是官家, 你们,才更需要守在京都。”

    太史令这话尤为古怪, 他们根本无法窥探此话的深意, 唯独江臣和太史令靠得近, 隐约觉察到老者这话, 似乎大有内意。

    祝史们求不得,只得颓然离开。

    明武留下,与江臣一起,并着其他几个地级祝史,不肯立刻离开。

    明武:“您为何不许我等出京?纵然我等不可,然史馆内这般多的祝史,为何不能派几个出去?”

    太史令抬眸看着明武,淡淡说道:“你以为我不想?明武,你觉得眼下最危险的地方,是哪里?”

    “自然是饱受威胁之地!”

    太史令:“这天底下,就没有比京都更加凶险的地方了。”

    他屈起手指,敲了敲桌面。

    “你以为,当初史馆出现,为何将总部放在京都?是因为京都为天子脚下?”

    江臣出声:“臣愚昧,还请太史令说个明白。您也知道,这些祝史里,许多都是外地人,今日遭难地,便有他们自己的故土。若是无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哪怕是您强令要求之下,也肯定会有人冒险出京。”

    祝史里桀骜不驯者有之,更是不少。

    太史令叹息一声,看向身前这几个高级祝史:“京都的危险,比起其他地方更甚。若是各地都有灾祸频发,那也正意味着危机来临,倘若真正爆发,最先沦陷之地,便会是京都。”

    明武微愣,忽而喃喃:“灾祸自数百年前出现,我朝史上,也正好迁都过一次,就落在此地……”

    太史令赞许地看着明武,颔首:“你猜得不错。多代之前,身负真龙之气的天子决定迁都至此,是为了这个理由。史馆创建之初,将总部立在京都,也是为了相同的里头。”

    他并起双指,向下点了点这片土地。

    “这里,才是最大的麻烦。”

    当——

    骤然狂风起,寒意凛然,枯黄枝丫断裂,发出清脆的声响。

    守着皇陵的士兵搓着手,恨不得立刻回去喝一碗姜汤。挨到换班的时候,这跑起来的速度可不慢。

    新轮值的士兵踩着泥泞的地面,有些头疼地看着昏暗的天色。

    明明是大中午,却比傍晚还黑。

    哐当——

    为首的士兵骤然停下,侧耳,片刻后。

    “听错了?”

    哐当——

    这一下比之前还要明显,绝不会出错。这小队士兵立刻警觉起来,有的还低声唾骂了几句,“哪个龟孙子在这时候来盗东西,真是疯了吧?”

    脚步匆匆,立刻追着声源去了。

    他们追进皇陵深处,却始终抓不住那该死的盗墓贼。可是若隐若现的血腥味,却越来越明显。

    那有别于土腥味,更带着一点酸臭。

    即便是习惯了皇陵的士兵,还是忍不住作呕。他们和皇陵深处的工匠撞上,问起了此此事,工匠都是一脸茫然。

    “那你们在这里,可曾听到什么声音?”

    此前先帝去世后,因着暴毙突然,许多身后事都是匆忙补上的。就连这皇陵,原也没有造好,是在宁皇后一力主持下赶工完成。

    不过半个月前,士兵巡逻的时候发现有土块崩塌,报告上去后,又调了一队工匠进来处理,这两日都快要完工了。

    工匠皱眉:“声音倒是没有,不过最近,总是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好像是……好像是血味,又像是什么东西腐烂了……”

    他说着说着,吸了吸鼻子,眼睛蓦然瞪大。

    “对对对,就是现在这个味道。”

    士兵和工匠一起转头,看向味道来临之处。

    他们的脸色有些发白,那可是先帝的陵墓。

    其实最后一道石关还没放下,只待最后的道场结束后,才会再由帝王主持,将一切都落下。

    他们还能看到那深处若隐若现的黑暗洞口。

    然最令人担忧的是,他们既是出入皇陵,自然也知道许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

    朝廷所言,明康帝是在睡梦中死去,是突如其来。可他们这些人却清楚,先帝不仅是暴毙,而且死后模样非常奇怪,收敛尸体的官员在万事结束后不知所踪,负责仪式的礼官更是一言不发,许多事情都隐有端倪,无法忽略。

    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