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卫家女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29章 粮种 “小崽子们说得好!”(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龙十九娘子说是要在绛州搞屯田,还真的一本正经搞了起来,两万湛卢兵解了铁甲,脱下靴子,穿上自己编的草鞋,扛着刚做好的木犁、木锄就下了田地,她当日比比划划说要建水车提水,如今已经建成了,一架水车就有两丈有余,逐层提水而上,将水送到了山坡上的水渠里,有了水车和水渠,山坡上的地也被开成了耕田,不仅种上了麦、豆之类,甚至还种了几排桑树。

    桑树第一年是肯定不成的,龙十九娘子种这些树倒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三月时节青黄不接,有些百姓家中的屯粮早被叛军给折腾光了,到了这时候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让这些百姓有口饭吃,龙十九娘子不仅用粮食换他们在山上种桑树,还顺便修整了几处河道,抬了一处的堤坝。

    除了这般的以工代赈,龙十九娘子还找出了府库里的蚕丝和丝绢,招徕了一批手巧会织绢绣花的女子,让她们也有事可做。

    干不了重货也不会什么手艺的,可以扫街,可以帮忙洗马,哪怕是在定远军洗马的地方帮忙收拢了马粪,都能换口饭吃。

    至于所用的粮食,除了绛州府库里的,还有龙十九娘子从洛阳等地“借”来的,身为定远军的一部主将,龙十九娘子撒泼打滚的本事一点也不比自家元帅差,一封信又一封信送到各处,信上写的都是些“哎呀,粮食不够吃,要不我回北疆吧”“哎呀,军粮不够啊,朝廷你们不给点儿我就带着人先回去吃两顿饱饭”。

    有定远军占住了绛州,金吾卫和护国节度使手下的兵马才能逼得韩氏叛军渐渐后退,又如何肯让定远军撤军?朝廷只能从各处调派粮食送到了绛州。

    龙十九娘子再用这些粮食来养绛州百姓。

    被叛军劫掠一空的绛州城到了此时本该是凄风苦雨,大家各处逃生,百姓们谁也没想到,自己的日子过得竟然比叛军来之前还好。

    百姓用做工换来的粟米、野菜还有河里的鱼虾总能吃个七八分饱,还能继续种属于自己的地,不至于为了两口粮食再将土地抵给有粮的大户人家,甚至全家去给人做佃户。

    龙十九娘子在绛州府衙的后面院子里也种了些菜,芦菔才种下一个多月,提出来一个看看,都像是饿了三五年的孩子一般,只能又摁回到地里去,韭菜和蒜苗是已经生出来了,根根都有半尺多高。

    举着一把匕首比划了半天,龙十九娘子蹲在地上割了一把蒜苗下来。

    她前几日在山上弄了头野猪,大部分都给了伙头兵去给大家开荤,只留了两条肉抹了盐挂在屋檐上,一会儿洗一洗找个锅蒸出来,再用这蒜苗捣碎了配着吃应该是很好。

    很好很好,正好用来给今日寿辰的古文将加个菜。

    头顶的太阳有些晒,龙十九娘子手搭凉棚看着这处园子。

    这绛州府衙后面的园子颇有些名气,叫“隋园”,园内有个大池,从来是历代文人雅客游乐之处,叛军一来,文人雅客们要么附逆成了乱贼,要么被杀了,要么逃走了,只留了这空荡荡的园子在此处,正月时候少菜蔬,龙十九娘子亲自带人放了水,又下到池子里挖出了万斤的莲藕,抓出了几千条肥鱼,让手下的两万兵有了菜和鱼吃。

    要不是今年绛州暖得快,山上野菜早早就能吃了,龙十九娘子说不定真要让这莲池里绝根断种。

    如今下了两场春雨,池子里又有了水,倒映着岸边白色的梨花。

    龙十九娘子不由得沉思,这梨花树是不是得追点儿肥,秋天才能结出好梨子?

    古求胜找来的时候,就看见自己家的主将正对着远处傻笑。

    “将军,出事了!”

    “什么事?”

    “有一队士兵在翼城县外开荒,与当地大户鲍氏家人起了冲突!”

    “当地大户?”龙十九娘子攥着蒜苗站了起来。

    古求胜眉头紧锁:“因鲍氏家人出言不逊,咱们有人动了手,鲍氏一族在翼城县颇有势力,如今纠集了数十青壮与我部对峙。”

    这事着实不小了。

    龙十九娘子冷笑道:“出言不逊?我倒要看看一帮嘴里含狗鞭的是怎么不逊的!”

    她先回了州府衙门,将蒜苗放下,提了长矛翻身上马,就要往翼城去。

    “阿古你就不用去了,咱们在翼城驻军一千人,还怕他们不成?留在绛州守着,若有什么急事,就找人去告诉我。”

    古求胜只能应声答应。

    等文书从一户织绢的人家里急忙忙赶出来,龙十九娘子早就走远了。

    “文将,我也要跟着将军去吧?”

    年轻的女文将摸了摸下巴,道:“对方先骂人了。”

    小文书茫然。

    “既然对方先骂人了,也不怪我们让将军去了。”说着,古求胜拉着文书回了府衙。

    翼城距离绛州五十多里路,龙十九娘子骑马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

    还没进翼城,远远就看见有人站在山坡上有人在对峙。

    龙十九娘子眯了眯眼,勒住了马。

    翼城鲍氏,算不上什么世家,却是耕读为业,出过一个州刺史,三四个县官,在整个绛州也是有名有姓的门第。

    从前,鲍守忠算是鲍氏的二管家,管着几千亩的田垄,不光佃户看了他要点头哈腰,村中的里长,左近的乡老,见了他都是要十足客气的。

    韩逆杀过来的时候,鲍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带着细软坐着马车跑了,临走前郎君专门点了他要他看管家中产业,韩逆是要造反的,连造反都敢,杀人又算什么?他们要抢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