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珠宫贝阙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4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是傅蓉微第一次给别人牵马。

    玉狮子温顺地跟在她身后, 几?天几?夜的奔袭,它鬃毛凌乱,那一身傲人的雪白毛发也溅上了脏污。傅蓉微轻轻一拉, 它就跟着走。

    而姜煦,一个将军的一生,有很多人曾为他牵过马。

    十四岁那年?第一次入军营, 牵马走在前面的是他的母亲。

    他?建营的那一天夜里,是他?父亲亲自牵马送他?出关。

    还有更多不计其数的马前卒。

    傅蓉微与?他?们?不一样。

    他?们?送他?离开。

    而傅蓉微带他?回家。

    繁花似锦的凯旋他?经历得太多了。

    孤零零回城却是第一次。

    从今以后, 他?走的每一步路, 都?是归路。

    姜宅里一下?子塞满了人。

    萧醴年?纪最小, 却又最尊贵, 淑妃带着他?坐在正堂, 下?首分别是姜长缨夫妇, 颍川王妃林霜艳, 封子行,以及闻讯而来的华京城知府, 邱颉。

    淑妃左看右看,问道:“王爷呢?”

    在场人都?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她问的是姜煦,他?们?都?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摄政王身份很不适应。

    封子行是多么?心细如发的人,姜煦在路旁勒马的时候,他?便注意到了, 走出一段距离后再回顾,正见傅蓉微从城楼下?来, 向他?奔去。他?憋在心里, 没说那么?多,只简单道:“似乎在城门口有事耽搁了一会儿?, 尚未回府。”

    淑妃哦了一声,顿了顿,又问:“那王妃呢?怎么?也不见人影?”

    王妃指得自然就是傅蓉微了。

    此时该轮到姜夫人出面,她回头示意丫鬟:“去少夫人院里看看,是不是有事耽搁了。”

    丫鬟应了声是,匆匆出门了。

    淑妃到了华京,暂且没了危险,隐隐有要拿乔的意思。

    林霜艳扭头冲着封子行翻了个白眼。

    封子行淡定的假装没看见。

    去找人的丫鬟回来了,说傅蓉微不在府中。

    姜夫人便猜着那孩子多半是跑出去迎姜煦了。

    果不其然,姜煦恰好此时回府,傅蓉微正跟在他?的身后。

    “诸位久等了。”姜煦进门说了这?么?一句话?。

    熟悉他?的人看着他?现在的模样,都?感觉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变了。

    其实他?们?看向姜煦的眼神也早已不似从前了,只是他?们?自己没有发现。

    眼下?的情势可谓是很难。

    萧磐占领了馠都?,入主王城,虽然是谋逆夺位,但终究是正统的萧氏皇族。

    萧醴毕竟年?幼,不能成大事,摄政王手握先帝遗诏,却是个外姓人,难以服众,天下?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权衡利弊,肯站在他?们?一边的人不会很多。

    摄政之权在姜煦的手里。

    萧醴直到他?加冠之前,都?只能当?个挂虚名?的皇帝。

    在场除的几?个男人,都?是浸染官场多年?的老油子,政治嗅觉非同一般。

    他?们?同样不觉得姜煦一个刚加冠的少年?将军,能撑得起这?么?大一个烂摊子。

    封子行与?姜煦相交多年?,在这?件事上,心里也忍不住打鼓。

    堂屋里一时静默无声。

    他?们?都?等着姜煦这?个摄政王拿章程,姜煦则盯着淑妃怀里的萧醴,半天没说话?。

    于是,淑妃开口了:“王爷,您看什么?时候咱们?能带兵打回去?”

    ……

    此话?一出,同为女子不懂政务的林霜艳都?忍不住侧目。

    ——可真是个棒槌啊。

    这?时,萧醴忽然从淑妃的怀里挣了出来,小小身影稳步走向姜煦,所有人的目光跟着他?挪动?,只见他?站在姜煦和傅蓉微面前,有模有样的鞠了个弟子礼,用稚嫩的嗓音说道:“天下?太平不在,萧氏皇族凋零,大梁没落。先生助我匡扶正统,我视先生如君如父。”

    仿佛有什么?东西重重一下?砸在这?些人的心上。

    姜煦托住萧醴弯下?去的身子,问道:“谁教?你这?么?说的?”

    萧醴回答道:“是父皇教?的。”

    封子行脸色变幻,心想,此子将来兴许能成器。

    姜煦看着屋里这?些人,最后将目光落在华京知府邱颉身上。

    邱颉接任华京知府不过四年?,与?镇北军相处一向融洽,如今,大梁内部割裂,姜煦不知邱颉本人立场如何,但华京这?个地方,他?要定了。

    邱颉一对上姜煦的目光,立刻上前道:“下?官听凭王爷差遣。”

    封子行道:“据我所知,有几?位同袍不愿屈服,与?我一样是趁乱出城的,但他?们?不知殿下?行踪,所以没能在城外与?镇北军接上头,等过些日子,他?们?收到殿下?平安的消息,有心之士一定会奔赴华京。”

    姜煦对邱颉道:“把你的府署扫出来吧。”

    府署从此不再是华京的地方衙门,恐怕得肩负起更重的担子。

    姜煦没有半分踟蹰犹豫,当?即以摄政王的身份,做下?了第一个决定,不容置疑:“不破不立,自今日起,改国号为北梁,拥立新?帝登基,定都?城为华京。”他?对四岁的萧醴道:“年?号你自己想一个。”

    封子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