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郎君千岁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章 繁缕(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白绣雪入宫了, 当然, 一个郎中的女儿入宫不是做娘娘去了, 而是做宫女, 这辈子连皇上的衣角都摸不到的小宫女。

    白绣雪没有分配去伺候哪位贵人主子, 而是去了女医馆的药房处, 理由是她家是郎中, 与医药有关自然要分配到药房工作,而家里是干厨子的自然要去厨房干活。

    经过一段狠厉的训练,这批新进宫的小宫女也勉强礼仪方面过得去关了。

    当然, 不用多麽严格,白绣雪她们所在的女医馆隶属於御医院,她们这群小宫女不会有机会接触太多的贵人。

    御医院属於皇宫大内的外廷, 隔两堵厚厚的宫墙就是皇宫外。

    可惜, 就这麽两堵宫墙有人进来了,不定五十来岁才能出来。

    白绣雪年方十三, 进来就安排了下等宫女的活计, 家里也简单, 母亲早逝, 父亲娶了继母。继母看不惯她在家吃白饭。

    父亲平素又是个耳根子软的, 继母哄弄了两句, 正赶上宫里选宫女,对她父亲说了当女医官的种种好处,便将白绣雪弄了进来, 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当然,考不考得中就看她白绣雪的命了。

    按宫中规矩,普通宫女一直要在宫中干到五十才能离宫回乡,而在药房考中了女医官则二十五或三十便可出宫。

    进来药房,按宫中不成文的规矩要改名,都与医药有关。

    这天,天气很是晴朗,她仰望着深蓝色的万里长空,没有一丝儿云彩,碧空如洗,因是三月了,天气比较暖和了。

    白绣雪跟着管事走过那一道道厚重的宫门,看那红墙琉璃瓦,真漂亮。这,就是她今後生活的地方了呢。

    白绣雪与其他新宫女一般,规规矩矩的在药房的院子里站成一排,统一进宫时发的天青色衣裙,梳着双丫髻,白绣雪站在其中年纪尚幼亦不突出。

    青色的砖沿与朱色的宫墙相映成晖,角落里也有青苔扫帚绒,显出几分凄清来。

    白绣雪也在想,原来皇宫也并非自己想象中的一般,和说书人口中的水晶碧玉,富丽堂皇的宫殿不一样的。

    此时,一个穿着深青色衣裙的大约三十岁的女子从房中走了出来,她站在众人三步前的位置。

    白绣雪注意了一下,这个姑姑长得还算和善,脸上一直带着笑,一双杏仁眸子,淡淡的看了她们一会,这才开口道:

    “我,是主管你们的夏掌事夏侯兰,你们今後唤我夏姑姑便是,想必在这之前这宫里的规矩,之前的教引嬷嬷已经教会了你们,到我这里,就要懂规矩,知进退,明白吗?”

    “是,奴婢等明白。”听了众人齐声响亮的回答,夏姑姑方满意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夏姑姑便拿出一本名册,一个一个的赐了新名字,到了白绣雪这儿,正好轮到白芷。

    夏姑姑抬头看了她一眼,笑着说:“你这丫头,本倒是好命,轮了个白芷,恰了你也姓白,这姓氏也与你有些缘,不过有些可惜,这厨房那边有个也叫白芷的。

    “从今往後,你便唤作繁缕。”

    夏姑姑的声音听在她的耳中分外轻柔,从这一天起,她不是白绣雪,只是这宫里一个小小的宫女繁缕。

    若是有生之年她能够走出这深宫,她还是她的白绣雪。

    从前的一切,随着名字的更改轻易抹去。

    其实,白绣雪是有几分紧张,这夏姑姑与别人都是念了个名字,到自己这却说了这麽多话,心里颇有些惶恐,便依了规矩福身答道:“繁缕多谢姑姑赐名。”

    夏姑姑点点头,眼前的小宫女礼数倒也是挑不出错的,看得出学礼仪时是下了苦功夫的,低眉顺眼的,一看就是个听话的。

    夏姑姑看了颇为满意,这次教引嬷嬷教得都不错,又低头在名册上用朱笔勾画了一道,继续往下赐名。

    殊不知,繁缕也是心底舒口气,手心里都是汗,因着紧张,繁缕只记下来左右两个人的名字,左手圆脸的小姑娘唤作栀子,声音清清脆脆的。

    右边樱桃小嘴的唤作桔梗,似乎有些腼腆,声音软软的对姑姑答话。

    繁缕觉得腼腆有腼腆的好处,在宫中不宜招惹是非,而像栀子这样讨喜的自也有她的好处,在这宫中也吃得开些。

    繁缕虽只十三岁,但明白的事理比平常的孩子也多些,她生母自幼也教过她识字读书,读书可以使人明智。

    母亲也趁着身体尚好时,与她买过一些诗书,母亲去世後,又是在那种环境下长大,繁缕自也懂得多一点。

    夏姑姑最後又分了房间,本是四人一个房间,最後只余下繁缕与栀子、桔梗三人,夏姑姑便宣布道:“余下的三人分到丁房,繁缕、栀子、桔梗一个房间。好了,全部安置完毕,快去各自的房间收拾收拾吧。”

    繁缕三人便背着各自的包袱一起去了丁字房,走进去,屋子是一方大通炕,收拾的干干净净,被褥都有,还都是半新的。

    三人各自选了床铺,繁缕在中间,又收拾了一番,沉默了不一会,栀子便忍不住说话了,用手肘戳了戳白绣雪,笑嘻嘻道:“哎,繁缕,你今年多大,哪里人士啊,为什麽进的宫啊?”

    转头看了看栀子,繁缕也不太受得了沉默,就与栀子边收拾边说:“我今年四月满了十四,是永安临州人士,我继母看不得我在家吃白饭,就将我送进宫来了,你呢?”二人也算搭上话了。

    “我呀,我十五,姑且大你一岁,离你家临州不远在青城县,我的命比你还好一点,我家里妹妹太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