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比较讽刺的事。
早在三年前照军第一次攻打晏军的时候, 晏主的朝堂上就曾有人提出说,正好邵将军从晏北的匈奴某部落手里夺来了一座城,不如他们就此撤出国都,带着大量人马和粮草退守伊沃。
国都北迁, 将敌人拉进荒芜贫瘠的晏地, 靠长线作战消磨使得敌人退兵, 这是最后的迫不得已的办法。
然而如今就是发生了。
照军很有礼貌, 他们从不曾劫掠孩童、侮辱妇女, 而是将所过之处的百姓不分男女全都一视同仁的平等地杀光。
或许这与潘无咎的军令有关, 亦或是照国的士兵们遵照自己家乡尊重妇女的习俗、为了不让同僚瞧不起而克制的没有色|性大发。
可这并不能使被他们杀了妻小的晏国士兵在知道他们的文明举措以后就能尽释前嫌地对敌军笑脸相迎。
最后的决战,两军相接, 血染黄沙。
·
问过潘无咎在哪里, 余东羿找李长河寻了佩刀,把唐刀别在腰上, 决定不再乘坐马车,改成独自骑马赶路。
听余东羿说他要轻装简行赶到最前线去寻潘无咎, 李长河没说允许他擅自独行,却也没多加阻拦,就紧紧地跟在了他身后一路。
一路都是照军来往的士兵, 越往前走, 肉眼所及的,被担架抬回来的伤兵也就越多。
余东羿狐疑道:“你们尊主当真就在最前面迎敌?就不怕有个什么闪失吗?”
李长河道:“尊主武功盖世, 岂会有性命之忧?”
自打从上次潘无咎重伤不治而愈、又率领凌霄卫一口气扬了余氏大军的骨灰起,整个凌霄卫内部就已经把他们尊主给神化了。
余东羿总不好说他早就已经经验值耗光, 是个不折不扣的穷光蛋。邵钦和潘无咎, 俩枕边人打起来,任谁伤了他都担待不起。手心手背都是肉, 到时候谁有个三长两短的,他少不得就只能牺牲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极限一换一再跑去待机。这样多多少少有点儿不大划算。
骑着马,李长河在身旁道:“前边就是战场了,还请慎公子注意安危。”
一场战役要打到怎样的程度才算输?
要么就是己方把敌方大半的人数都耗尽了,要么也可以生擒或斩杀敌军最大的那个头领,然后以此奉劝小头目们投降不杀。
换到伊沃这一战役,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节点便是潘无咎攻破城门、斩杀晏主,或者邵钦一马当先于万军之中拔剑将潘无咎人头捅破。
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最大的变数在于,亏有潘无咎调|教人的手段,凌霄卫潜伏进敌军之中的能力实在是强悍。
晏广义和邵钦原本想以城门为壁垒做守城之战,没想到自己人中却硬生生窜出了一个奸细,集结人手径直将城门敞开,迎接照国大军。
这情形当真不利,晏主和邵将军也都不是儿女情长之人,索性披坚执锐,摔人冲出来厮杀,倒一时因精锐们的勇猛牺牲而控制住了局面。
至于本可以安然躲在大军后等待晏主亡国的潘无咎为什么会自顾自地跑到敌人眼皮子底下?余东羿将此归因于他过于频繁提起邵钦而导致的潘无咎的嫉妒之心。
当然,就照军而言,在一个大势在握的战场上,如果能有英主的现身并就此带来绝对的胜利,即使这位英主是一个太监,也无疑将会是一件振奋军心的事情。
待到余东羿谨慎地凑近到一个可以看清楚他们双方的位置,他惊讶地观察到,分处两头的潘无咎和邵钦就像两座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移动堡垒。
在他们周身十步之内,没有一个前赴后继冲上去的兵士不会在瞬间成为这两人的剑下亡魂。
出于成本学的考虑,像邵钦这种碾压式的战力,如果妄图用实力远低于他的士兵们的性命去叠人海、以此来耗光他的体力,必然是一桩会损失大量人力的不值当的买卖,
所以此时潘无咎的现身就恰逢其会了。
他们俩缠斗起来,没有任何一个不长眼的敢冒着被误伤的风险上去插手他们的斗争。
好比霍蛮香生前所描述的四年前二人在京郊波澜亭里的那一次过招。那一次,潘无咎和邵钦两人都身受不可挽回的重伤,耗费了余东羿身上剩余不多的所有积分。
419:【穷光蛋没有资格养老婆。】
正在余东羿观摩局势的时候,忽然,一道剑光闪过。
“锵!”
刀剑碰撞的清脆声响,来自邵钦与护在他身边的李长河。
“余贼!”
“还我将士性命来!”
糟了,邵钦想杀他!
余东羿是打不过邵钦的,他一边在李长河的掩护下后退,一边解释说:“天可怜见!你伊沃城里开门的人可不是我策反的!”
所谓风水轮流,晏朝先遭大旱,又被潘无咎此等外敌入侵,最后更是被以余东羿为首的几个大叛徒耍了好大一遭,天时地利人和,他们一个也没有占着,难怪打成今天这副德性。
“慎公子小心!”
又一次过招后,余东羿只听“噗呲”一声,就见李长河已经挡在他身前,被利剑穿透了胸膛。
邵钦捅进了剑顺势往右侧一划,直接将这个凌霄卫头领的身躯斩成了两段。
李长河为护余慎身亡。
邵钦被为余东羿所背叛的愤怒冲昏了头脑,就在他将刀架在余东羿脖子上的时候,却见一旁潘无咎抓住了时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