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糕。◎
研发车间的师傅们深入简出, 平日里不怎么碰得上,但只要出现,肯定是在最显眼的位置。
还伴随着其他工人的围观注视, 叫人想忽视都难。
宋满冬也是开始考虑进研发车间后,才仔细了解过。
新工人对研发车间大都是憧憬好奇,老工人和怀安县县城的人对那些师傅们则是十分尊敬爱戴。
这其中的原因不难打听。
宋满冬如今也知道了缘由。
可以说第一食品厂的名头当之无愧, 它跟其他工厂不同, 并非一年招一次工, 而是不断的发展扩大, 缺人就招。
最厉害的一年,足足招了三回工, 多提供了上百个工位。
食品厂能提供这么多工作, 研发车间的师傅们功不可没。
她们总是能推出合适的新品,在数十年间保证工厂的产品不断,工厂的步子持续向前。
既叫怀安县的人尝到了许多美食, 又养活了不少怀安县及周边公社的人。
起初,宋满冬对研发车间只是略有兴趣,觉得它不会像在车间做萨其马一样无趣。
可越是了解,便越是敬佩神往, 唯独叫她纠结的便是洪师傅的态度了。
即便察觉到或许会有麻烦, 宋满冬纠结过后, 还是没有放弃。
今天便是想借着元旦晚会跟其他师傅见上面, 若是能聊上几句瞧瞧她们的态度更好。
可视线前后搜寻过一圈,一个人也没找到。
陈家明正盯着舞台上表演的工人若有所思,听见宋满冬的话, 随后道, “应该还在忙吧。”
“前几天我跟铁哥去省城原本是日常了解一下咱们工厂东西的售卖情况, 结果铁哥瞧见一款红豆面包卖的好,便买了些带回来给师傅们了。”
“好像厂里也有做这个红豆面包的意思,不一定成,所以没跟其他工人说。”
像这种情况在食品厂都是寻常,或许要尝过做过几十种东西,才能决出来一种拿到车间生产的。
又想了下,陈家明头朝宋满冬的方向倾了些,声音压低,“满冬,你要是想进研发车间,趁着这个机会进去立功最好。”
陈家明对宋满冬的能力毫不怀疑。
甚至笃定宋满冬只要能进研发车间,就一定能把红豆面包给做出来。
宋满冬想换个岗位的事儿,他前几天就知道了,对此十分支持,还积极的帮忙打听情况。
要他来说,早就该这样了!
明明那么有能力,还要待在车间做点儿其他工人都能做的小活儿,就是浪费自己的本事。
在黑市不敢放开手脚他还能理解,可在这儿,那是堂堂正正的露一手,有什么好担忧的?
宋满冬见他一副坐立难安,激动的想要说教,忙安抚陈家明,“我知道的。”
没想到陈家明比她还着急。
可她也确实不能再干等下去了。
看研发车间忙碌的样子,一时半会儿想撞上人闲聊几句是不太可能了。
她得先行动起来,至于之后的事情……
等进研发车间再烦恼吧。
宋满冬想到这儿,不由得垂眼一笑。
她做事儿从来都是几手准备,追求稳妥,没想到会有这么冲动的时候。
不过最差的结果也是失败离开食品厂,回到河东大队。
这她还是能接受的。
“下面请欣赏歌曲表演——《国际歌》!”
宋满冬听见报幕,聚起精神朝台上看去。
这是牛若真参演的节目。
她这几天忙,牛若真也忙。
听说下班一直在练歌,晚上回宿舍嗓子都是哑的。
不过宋满冬只听过一回她哑着嗓子说话,其他的大多数时候,牛若真都跟游魂似的,飘回去就倒下了。
一首歌听完,宋满冬跟着其他工人一块儿鼓掌。
好不好听她是听不出来的,她在这方面实在是一窍不通。
宋满冬又学小提琴,又学钢琴。
许凤来盯着她练习,也能听出来哪个音弹错了。
她是一点儿也听不出来。
倒不是没努力过,她不服宋满冬,还偷偷捡了宋满盈丢掉的曲谱和书看过,又借了林芝的琴试过。
然后便彻底死心了。
那些音节在她耳朵里都一个样,只要不是跟锯木头一样的噪音,她是辨别不出好坏的。
宋满冬远远的瞧见牛若真冲她挥手,也回了个笑,趁着牛若真还没过来,问陈家明,“你觉得她们唱的怎么样?”
“啊?好听。”陈家明只憋出来两个字。
宋满冬等了会儿,又问,“没别的了?比如书上说的什么音高音低的?和声什么的?”
陈家明,“我又没学过这些,哪儿知道?”
宋满冬又问,“那你再想想别的词?你不是看的那么认真?应该能回忆起哪几句唱的不错吧?”
陈家明转过头,“我没听。”
宋满冬:……
她刚要说陈家明。
陈家明真诚开口,“我刚刚是在想,只唱歌跳舞,是不是单调了点儿?”
“还要做什么?”宋满冬也朝舞台上看去。
陈家明琢磨着,“可以挂的横幅宣传一下咱们食品厂的东西吧。”
“可是这表演在咱们食品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