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9章(第1/5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在大家的工资普遍只有三五十块的时候, 一盘正版磁带却能卖到七八块钱。

    这东西就是妥妥的奢侈品!

    以老狄家的经济条件,几兄弟从没买过正版磁带听,全是从别处翻录过来的。

    这才是胡同青年们的娱乐常态。

    但是, 他们不买, 不代表别人也不买。

    中唱这样的大公司, 使用的大多是TDK和Sony的进口盒带,立体声效果绝非翻录可比。

    有些人为了追求音质, 那是宁可省吃俭用, 也要购买正版磁带的。

    狄思科带回来的这个消息,让全家人都特别动心。

    那可是中唱录音带的代理商啊!

    但是,摆在狄家兄弟面前的,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如何取得中唱的信任?

    话从狄思科口中说出来,听上去挺简单, 先卖货后付款,似乎谁都能干。

    可是二哥在外面混了这么多年,钱没赚到多少,社会经验却十分丰富。

    他们跟人家不认不识的, 中唱凭什么把那么贵的东西赊给他?

    人家招的这个代理商, 必然有准入门槛。

    “那公司说没说,当这个代理商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我俩现在都属于无业人员, 他们能把货放心交给我们吗?”

    “供应站要兼顾批发和零售,所以要有一个固定地址,方便下级网点能随时找到咱们。不但要有门面房,还得有仓库。”

    郭美凤忙问:“用咱家当仓库行吗?”

    四哥无奈喊道:“妈,您看咱那屋里还有下脚的地儿吗?”

    “那有什么, 床底下柜子底下都能放东西,特殊时期嘛, 先将就将就。”

    狄思科好笑道:“妈,这供应站是要搞批发的,到时候引来一帮人在咱院子里进进出出,街坊们该有意见了。”

    每当这种时候,他都要想想小姨的那两间门面房。

    若是当时能顺利办好手续,二哥四哥的店面也就有着落了,哪还需要全家对坐犯愁!

    那几位房管局干部来家里了解过情况以后,确实组织人手帮忙查阅了以前的老档案。

    不过,几十年前的资料不是说找就能找到的,人家忙活了一阵子,只找到了一份当年他小姨与原房主的过户记录。

    而更早之前,能证明这两套房从公产转成私产的记录却始终没有找到。

    前段时间,区房管局作为全市首个试点,将区里的所有无主产房屋转给了法院。

    狄思科在法制报上看到公示以后,死马当活马医,去法院提交了要回房子的申请。

    申请已经交上去半个多月了,法院那边却迟迟没有动静。

    要不是最近工作和学习都忙,让他无暇顾及其他,狄思科可能会像别的申请人一样,在家中苦苦等待,坐立难安。

    老狄家的其他人对那两间门面房并不抱什么希望,二哥此时就轻松道:“门面房和仓库好说,可以去劲松那边租个房子,我之前批发眼镜的时候,跟他们打听过,三十块就能租个挺大的平房。反正他们公司是要拓展周边区县业务的,把供应站放到城乡接合部,反而更方便。”

    郭美凤向来能省则省,听说还可以把地址放在郊区,立时又有了新主意。

    “你提前租房子,万一人家公司不肯让你代理,不是白花钱吗?你们大舅在县城开着五金杂货店,空间不大,但暂时借用过度一下肯定没问题!”

    门面房和仓库算是勉强有了着落。

    还有别的要求吗?

    “我跟发行经理打听了一下,他们现有的二级代理商都是有些家底和实力的,铺面经营了很多年,所以中唱才能放心把货品交给他们。咱们这种新手,恐怕需要担保人。”

    郭美凤率先摇头了:“这担保人可不好找!最好别跟人开这个口。”

    有句话叫不做中人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

    这“不做保”指的就是不做担保人。

    除非迫不得已,一般人是不会轻易帮别人背上责任的。

    狄思科笑道:“我没打算找别人担保。认真算起来,咱家有正经工作的,也就我大哥一个。电影厂的牌子还挺响的,他要是乐意,到时候我跟他一起给二哥四哥作保。就是不知道中唱那边能不能同意。”

    反正他二哥不可能带着货跑了,他们兄弟之间做担保,就是走个过场,打消人家的顾虑。

    这个分销资格能否拿到手,主要看的还是二哥他们的分销能力。

    只要有实力、走货快,其实很多条件都是可以谈的。

    二哥和四哥大致了解了中唱那边的要求后,并没有马上就跑去公司自荐。

    家里五个兄弟商量了一番,决定由老二老三老四先喊上几个朋友,去周边区县摸摸底。

    最起码要摸清每个区有多少音像门市部,销售的是正版还是翻录录音带,店里有没有中唱的产品,如果没有,是否有意向分销中唱的唱片录音带。如果有意向,还得问问人家这店面的走货量和订货周期。

    因着以后想借用长途汽车帮忙往郊区带货,所以他们每人坐上了一趟长途汽车。

    中途遇到音像门市了,就下车跟门市部的负责人详谈。

    二哥三哥都是早就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四哥却是一直在家读书的书呆子。

    他在家复读了四五年,平时也不怎么跟胡同以外的人接触,所以对社会的认知其实还是高中生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