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言情文里考科举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1章 院试(三合一)(第1/6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111-1

    何氏此言一出, 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不可置信的看着何氏和芸娘。

    黄四更是被呛住了, 猛咳一阵, 这老夫人什么意思,丫头,通房丫头吗?

    他扬起一个猥琐的微笑, 将目光又转向容景。

    容景明显也愣住了。

    却见那名唤芸娘的小女孩抬起头来,惊恐的看了她一眼, 然后又低下头, 浑身颤抖着。

    容景想起来了, 这芸娘还是原身容嫣的幼时玩伴,是个羞涩腼腆的小姑娘, 总是很安静,并不讨厌。

    她皱起眉头,“何夫人,我不明白, 你们辛苦养大的孙女怎么舍得送去做丫头。若是缺钱,大可开口, 乡里乡亲的, 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我们不差钱。”何氏不知该怎么解释, 有些着急,“只是想给芸娘找个好归宿。”

    “丫头算什么好归宿。”容景深深的看着她, “何夫人说笑了。来来来,多吃点菜, 少喝点酒。”

    希望这老夫人能顺着自己的台阶, 就此揭过此事。

    没想到那何氏却不依不饶道, “容小哥, 我没有喝醉,我也没有胡言乱语。真的,你现在是府案首,日后秀才、举人那是铁定的。就是进士,也板上钉钉。我家芸娘配不上你,但做个丫头还是绰绰有余。”

    容景彻底呆住了,她知道,因着自己不断考取功名,总有一天会有人给自己说媒。

    但没想到这么快,而且还是给自己说通房丫头。

    容景定了定心神,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那番说辞说了出来。

    “这可万万不行。早在决定科考前,我就发过誓,除非走到终点,否则不会考虑嫁娶。而且,我这辈子只会娶一个妻子,什么通房、侍妾一概不要。”

    黄四忍住笑,心道你小子想尚主,而且也知道那位公主殿下的暴脾气,自然不敢有什么花花肠子。

    容景倒没注意到黄四古怪的表情,她想了想,又补充道,“还有,我那亡妹与芸娘感情要好,想来也不愿见她落到这般地步。若是老夫人真为孙女着想,此事就不要再提。”

    何氏正想继续劝说,就见身边的刘员外脸色铁青,一把拉起她往外走去,“对不起,这老婆子今日喝多了,脑子不清醒。你们别和她一般见识。”

    何氏还想说什么,就见刘员外呵斥道,“还不快跟我回家。”

    何氏瞪了他一眼,只得默默起身随他而去。那芸娘小姑娘更是缩着脖子低着脑袋,一言不发的跟在两人身后。

    离开流水宴席,又走了好一段距离,何氏终于忍不住,戳着刘员外的脑门道,“你个死老头子,当日那容景来我家借钱,你不借,现在好了,人家发达了,看不上我们了!”

    容景刚穿过来的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那赵秀又摊派了重役,折成银子要一两。他们拿不出钱,求到刘员外家,想要借点钱先度过难关。

    当时,刘员外觉得容景是容颐的后人,注定没有大出息。更怕得罪人,所以便没有借钱。他也没想到,不到短短两年,不仅容景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就连容景本人,又是获成了锦州的五德乡贤,又是考中了童生,一连拿了两个案首,大有一飞冲天,龙脱浅滩之势。

    他后悔极了!

    “是!我当日是糊涂了。这也说明我们刘家没这个贵人命。与其指望外人,不如指望自家孩子。”刘员外气鼓鼓的说道。

    何氏闻言更气了,“自家孩子?你看看阿昌像什么样,已经换了几家书院了?现在这附近的书院听到他的名字就不敢收他。我寻思着那容景颇有名望,若是由容景开口,说不定能将阿昌推荐到崇明社学。所以才提出让芸娘给容景做丫头。可是,就算如此,人家都不愿意啊。”

    刘员外没有说话,而是长长的叹了口气。

    何氏又看向芸娘,呸了一口,“平日里那么机灵,刚才呆的像傻子。怪不得容景看不上你。早知道就将你配给朱大人,为你哥哥换个读书的机会。”

    芸娘缩成一团,抖的更厉害了。

    “赔钱货!”何氏又骂了一句。

    “好了,别说了,那也是我们刘家的命。”刘员外道。

    “你还好意思说,老头子,都是当时你把事情做得太绝。人家容景恨上我们了啊。”何氏又骂了几句,才愤愤收口。

    其实,容景根本没有恨他们,或者说,根本没有在意他们。她只当是这次流水宴上的一个小插曲,没过多久就抛之脑后。因为她还有很多事要做。但容景没想到,这小小的插曲在日后为她引来了一连串始料不及的变故。

    除了溪岗里的流水宴,容泽还让容景去了趟简宁县城,让她订了最豪华的酒楼,专门宴请教谕孙先生和其他简宁县的学子。

    当然,等容景回到崇明社学后,还得专门再请同窗和夫子们一场。

    “景儿,做人要知恩图报。你当日入狱,他们不辞奔波为你声援,你要记得这份恩情才是。”容泽道。他也没料到,小女儿小小年纪,居然能有如此的号召力,简直和当年的雷山公一模一样。

    “我明白的,父亲,你且放心。”

    容景不光好好的宴请了他们一番,而且还同孙先生商量,暂时借用了县学的场地,免费向简宁县的学子们讲了堂课,关于初期治学容易犯的错误和应试心得。

    学生们听得认真,收获颇丰。孙先生更是感激不已,有容景这个榜样,日后他们简宁县的文风会越来越昌盛。

    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