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言情文里考科举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2章 丙班(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二天, 回到崇明社学的时候,容景毫不意外收获了一众学生的热情围观, 还被贺山长热情的拉去喝了好一阵的茶。贺山长不停的握着她的手, 激动的说她给崇明社学长脸了,又惋惜的表示乡贤牌匾要是可以放在自己的书院就好了。

    末了,贺山长语重心长道, “容景啊,你放心, 就算督学大人看你不顺眼, 他在的时候你不能一展宏图。但我可以保证, 这崇明社学就是你的家,你想在这里读多久就读多久, 一切费用全免。”

    一个双德的五德乡贤本就是一块行走的活招牌,更何况容景确实才学出众。等林霄离开巴府,他肯定能一飞冲天!

    容景笑着点点头。她并不打算向其他人说明林霄对自己的真实态度,因为林霄确实看自己不顺眼, 动不动说自己丑,还给自己布置那么繁重的作业。一想到明天要去见这个糟老头子, 她的心情就有些沉重, 与贺山长又寒暄几句后, 便借口自己累了,回到自己的宿舍。

    陆洋早就等在那里, 将抄好的《孟子》与从林霄处拿的原本注释本一起递给了容景。

    “多谢海地兄。”容景接过,将其他几本自己抄的放在一起, 准备明天拿给林霄交差。“海地兄, 我现在温会儿书。等明日我回来后, 我请你和小宇好生庆祝一番。”

    她要趁着天还没黑, 再看看五经。毕竟明日林霄还要考校自己。

    但陆洋却没有离开,他想了想,忍不住道,“明焉贤弟,愚兄有话想对你说。”

    “海地兄请讲。”

    陆洋咬咬嘴唇,似乎有些为难,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道,“明焉贤弟,明日傍晚,你要去赴那乡贤宴。若是遇到一位名唤梁洪的大人,记得说话谨慎些。”

    “梁洪?”容景很快反应过来,陆洋的父母在一位梁姓官员的府中劳作。

    陆洋道,“这位大人官职不低,是刑部郎中,巴府清吏司。若是你遇到他,记得小心些。”

    他挠了挠头皮,不知该如何表达,很是着急。容景忙道,“多谢海地兄提起。这位梁大人知道我们私交甚密吗?”

    陆洋道,“应该不知。我不过一介佣人之子,平日里基本不会碰到梁大人。”

    容景明白了,陆洋与梁洪来往不多,却直觉这梁洪应该并非和蔼慈祥之辈,故先提醒自己一句。

    “多谢海地兄,我会注意的。”

    第二日,容景起了个大早。

    等到了锦州州学时,却被告知林霄不在,去某个县的私塾巡查去了,还未回来。容景正要离开,忽然一道好听的声音传来,“容景,你进来。”

    一道芝兰玉树般的身影出现在门后,正是林霄的孙子林静。

    容景想起,林霄说过,要是自己来他不在就找林静,于是连忙道,“有劳林师兄了。”

    林静微微一笑,并不说话,领着容景进入书房,然后看着她,眨了眨眼睛。

    容景连忙将抄写的四书注释拿出来,林静接过,一本一本仔细的翻看起来。全部看过之后,他嘴角扬起一抹淡淡的微笑,“不愧是祖父看中的人,这短短一个月,居然能全部抄完,还抄的那么好。”

    容景从他的话中品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忧桑,但等她想要仔细寻觅,却见林静恢复正色,“祖父说了,抄写完成只是作业的一部分。你的日常功课也不能落下。下面,我将代替祖父考校……”

    容景连忙打起精神。

    好在林静的问题都不难,她基本都能答上。答完之后,林静满意的点点头,道,“不错,过关。”

    他走到一排书架上,从里面抽出一本书,递给容景,“这是雷山公注释的《周易》下半本原本,你收好了。”

    容景接过,激动道,“谢谢大宗师,谢谢林师兄。”

    这不仅是重要的科举参考书目,对他们容家人来说,更是先祖的遗物。容泽一定会很高兴的。想到容泽,容景猛地一拍脑袋,从书包中掏出几本书来。

    这是她曾祖容颐注释的《周易》上半本和《论语》、《孟子》。

    “林师兄,这些注本您可以拿去抄写,做个参考。”容景笑道。

    出乎她意料,林静并没有直接接过。他眉间闪过一丝厌恶的神色,过了好几秒才缓缓的叹了口气,道,“你先放在那里吧。”

    容景觉得奇怪极了。一般读书人看到这样的注释本不是该激动异常吗,就像陆洋那样。怎么这林静如此排斥。

    但她并没有多言。

    眼见事情已经办完,容景正打算告辞。林静却叫住了她,“祖母留你一起吃饭。”

    容景想着时间尚早,便应了下来。

    胡氏见到容景,自然又是欣喜不已。容景年纪比林静更小,说话也好听,哄的胡氏笑的合不拢嘴。她不停给容景夹菜,让容景多吃点,长胖点。

    容景嘴里包满了饭,腮帮子鼓鼓,像个小松鼠。面对胡氏的又一筷子红烧肉,她终于忍不住拒绝道,“我不能吃了,晚上还要吃大餐呢。”

    “大餐?是和同学一起去食肆吗?”胡氏好奇问道。

    “不是。”容景摆摆手,“是锦州城的乡贤宴。”

    “乡贤宴?”胡氏更诧异了。容景一介毫无功名、背景的白身,怎么会去哪里?

    待到容景将自己获得智德乡贤和义德乡贤的事情告知了胡氏,胡氏更是惊得下巴都快掉在地上了。

    她没想到,容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居然带着一群蒙童升班。不愧是容颐的曾孙,完美的继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