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剑客难逃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2章 结局上 剑客难逃(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直至两月后,西北的雪终于停了。

    红梅开在山间枝桠上,人影闪过间,树枝轻晃,洒下二三消融雪水。

    天鹤谷外来往之人络绎不绝,同仁镖局的旗号早早挂了上去,随风飘舞着。从山脚到进谷的路,蜿蜒着的山路上几乎都是身背大刀的侠客。

    年初的时候朝廷下了嘉奖令,褒奖天鹤群侠忠肝义胆,扶危济困,与此同时天鹤谷要办大会的消息也经由文麟楼之手传了出去。众人一时诧异西北何时多出天鹤谷与文麟楼两个江湖势力,然而细究起来,却发现二者立派久矣。

    “天下刀客苦无门派复兴者久矣!都说练刀不如练剑,如今江湖上用刀能提起名号的,也不过南宁那群用苗刀换人头的家伙,”山路上,几人并肩同行,彼此议论道,“如今朝廷出手嘉奖天鹤谷,扬的也是我刀客声名,这大会该办,早该办了!”

    “听闻谷中所藏刀谱技艺众多,那些个老道长苦无传人,这趟来的有不少都是年轻后生。道爷们就让我等在此切磋技艺,以武会友,择徒传承……”

    “知道不,”其中一人推搡了下身边几人,手指了指前边几个南宁影阁打扮的人,“南宁那帮砍人头的也来了,但被少盟主下了命令,说是大会期间不能出死手。”

    “可是嵇宜安,嵇少盟主?”

    “正是。”那人抱胸道,“却不知少盟主是为何故,被江湖中人指摘也要招安了这帮人,若非天鹤谷因他而兴,此举少不得受人诟病。”

    走在山路前边的那几人似有所感应,半蒙着脸,转头来淡淡了眼后边谈论的众人,一瞬周围就熄了声。

    南宁影阁的那群杀手,自当初嵇宜安出宁京,就受雇一路追杀他,从华亭追到殷州,直到在王家村被王全得夫妇收拾一顿,他们才有所消停。

    江湖中人从来瞧不起做这等买卖的影阁人,也视南宁影阁如同阴暗里的洪水猛兽,只因为影阁干的是脏买卖,拿钱杀人的暗活,即便影阁人用的苗刀刀法流派自成一家,在江湖人眼中也是上不得台面的阴私,难等大雅之堂。

    嵇宜安却在广发请帖时,不计前嫌地给南宁送去了一份。

    “江湖中人本不该有三六九等之分,拿钱办事也为应当,因此家师留影阁至今。”嵇宜安在请帖之外,又附信一封道,“只是庙堂事,本不该入江湖,念阁中众人也讲三分道义,嵇某在此多劝一句,泥塘暗沟,不如白日青天。”

    他早已不是刚出宁京的小小剑客,从前嵇宜安醉心剑道,眼中非黑即白,不知为何许多事解无生总是藏着掖着,讳莫如深。

    但如今他知道了,朝廷党争搅动江湖纷乱,所谓天灾人祸、国朝安危从不是那帮人所关注之处,一个在从前的他看来无足轻重的盟主之位,落在官场那帮人眼中,却成了摇动民心的好工具。

    常远侯争他,西平党人就杀他。他想将他手中剑用在该用之处,想要接替师父登上那个位置,就当拿出应有的能力来。

    拉拢南宁影阁,是第一步。

    于是嵇宜安给影阁最想要的,一个“上桌吃饭”的时机,承认南宁影阁的苗刀功法,等同于认可影阁为江湖正宗门派。

    请帖递到南宁,影阁在收到信后,不日便放出消息,此后,一不株连无辜妇孺,二不听令庙堂之人,三不杀手持江湖令之人。

    不杀嵇宜安。

    原本殷州游侠护民之事就叫嵇宜安的名声一下如日中天,南宁影阁的消息一出,众人目光皆都望向西北。仿佛这位梁地剑客在一瞬间声名鹊起,连着嵇宜安在华亭为救众侠服下神仙散一事,似乎也被远在梁地的解无生的推动得四处传扬。

    “如此侠肝义胆,他担得少盟主之名。”江湖人感慨道。

    “你们不知道的事情还多着,当初在成岭为少年人收尸的也是这位嵇宜安,就是他手持江湖令,号召天下群侠。”

    “倘若解大侠退隐之后是由此人接替盟主之位,天下何人不信服?南宁影阁曾追杀他多月,如今他还能一笑泯恩仇,这位嵇少侠定然同嵇仁大侠一般,是大仁大义之辈。”

    可笑之前贾家还想借贾皓拜入万仞山庄的名头,替他营造出声势,再将嵇宜安取而代之,如今一子慢,满盘皆输。论刀大会一开,世人至此只认嵇宜安之名。

    “名利皆入囊中的感觉如何?”

    嵇宜安负剑立在山头,看着天鹤谷中的练武场上围满了人,鼓声一阵接着一阵,南宁影阁的人随同江湖上的游侠,都入住了厢房之中,重修后的天鹤谷近乎焕然一新。

    陆三在他旁边,倚着树干懒散接着道:“这样的声名,是多少侠客求一辈子都求不来的。你倒是运气好,有几方人上赶着替你造势。”

    “在下还未来得及拜访殷州刺史,刺史大人倒先来了。”嵇宜安回过头,笑了笑。

    “你收到的信我看了,武山河确实在我这,当初一别,我也是费了不少劲才找到他,找到的时候奄奄一息,武功都几乎半废。”陆三好心情道,“不过如今,倒是将养得差不多了。”

    “大哥没事就好。”嵇宜安吐出一口气来,“我在殷州已无牵挂——那你来殷州,有收获吗?”

    “尚不可说。”陆三摇摇头,撑手起身,“不过呢,倒是有个好消息,宋将军大胜后,常远侯在圣人面前替我求了情,恐怕下半年我便可沾着这光重新回京,也不用待在西北这苦寒之地。”

    “苦寒吗?”嵇宜安微微偏头问道。

    陆三见状,苦笑着耸了耸肩。“山雨欲来,倒也是难得的清闲之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