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他对替身一见钟情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3章 另一个秘密(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他们选在稍后的位置。

    过了片刻, 有人走过来,穿行在座位间,低声询问需要喝点什么, 盛意看了看, 又忍不住看了商岐一眼, 他注意到了, 便拿来瞧了眼,发现是酒单,便对侍者礼貌道:“不需要酒,谢谢。”

    盛意渴望的小火苗被熄灭。

    她刚想说不用了, 但商岐看着她, 盛意终究退而求其次,点了一杯青橙汁。

    青橙汁很快到她的手上,盛意抿了一口,味道十分不错, 这会他才看着她,翘着唇角, 很轻柔的说:“不一定要喝酒的。”

    他可不想带着女孩出来玩,自己不喝却灌醉对方,虽然盛意没想那么多。

    他掌心放着一颗巧克力。

    天光夜色是暗暗的淡蓝色, 灯光像金粉撒在他眉眼间, 描摹矜贵和神秘, 原本样貌就有十分英俊, 眉毛浓密乌黑, 五官也深邃逼人, 本该和所有人都是礼貌疏离的, 但看向她, 神情却异常包容,像海面的一艘船,望进她的眼,像是问她需不需要载着她上岸。

    这是光影为他打的滤镜,这也是荷尔蒙给盛意的错觉。

    盛意心跳的很快。

    差一点就被他听见。

    他递过来巧克力,提醒说:“电影开始了。”

    盛意怔然转头,看向大屏幕,腔调回荡在大山中,是他们上次连麦看到一半、盛意却睡着的电影,是她演的电影。

    是了。

    盛意脑中闪过好多念头。

    第一个,原来她的电影还是有人在看,比如这家露天影院,而且底下的观众的都很认真。

    影片中的杀马特女孩出了个糗,底下笑开,她琢磨着,屏幕上那双倔强的、自私的,却闪着人性光辉的眼睛是她的,第二个,商岐的话并没有说错,这是个极富生命力的角色。想到这里,盛意微微一顿,她转过头去看他,男人的鼻骨如刀刻深邃高挺,专心致志的沉浸在电影中,她突然意识到,对方是不是因为上次她的不自信,所以才带她来的。

    茅塞顿开。

    她看向屏幕,脑中浮现《冲进春风里》的成片如若呈现在大荧幕上该是什么样,而孙桃,这个敏感细腻,却坚韧柔和的女孩又如何让观众爱上她。

    漂亮女孩咬着指尖,手肘撑在沙发左右倚靠的地方,她眼神专注,浓密的眼睫夏,是一片清澈的湖面。

    在想什么呢?

    “盛意,”她听见磁性温和的男声,尚不自知,过了几秒,扭过头,“?”

    商岐忍不住笑了下,抬了下头,给她示意现状。

    电影结束,观众已然离场。

    三三两两还剩几人,但也都是起身状态,打算离开了,而他们二人端坐其中,比较显眼。

    盛意愣了下,“结束了,你怎么不叫我。”

    “唔,”他讲话有点港男式的幽默,但神情仍然很温和,“不好打扰艺术家思考。”

    盛意很是不好意思了一下。

    “我不算艺术家。”

    “怎么不算,电影不是被称为第七艺术?”他递过第二颗巧克力,像个巧克力守护者,定时定点投喂。

    盛意手指拨开包装,她咬下半颗之前,扭头说:“如果这部电影我演的很烂,拿不到一个奖,票房也不高,这还算艺术吗?”

    商岐发现演这部戏,她的心理负担远比表面上看起来的大。

    某种意义上而言,商岐是纯粹的理工科出身,他在香港读书,后来来京州,念的基本都是理科,之后出国,也差不多,成天跟数字打交道。

    但这不代表他不懂艺术,他从小学钢琴和小提琴,后面一门技巧很高,拉的还算入耳,但某种意义上而言,他属于会拉也爱音乐,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妙,却有点懒于做这件事的人。

    就好比人一天结束工作,他本可以打开自己喜欢的爵士听歌休息,但他觉得爵士可有可无,他倒一杯酒看着窗外不言不语也能达到同样目的。

    所以说,他属于间歇性感受艺术人群,理性的思维胜于感性思维,并且他不以此为耻,也没有改变的打算。

    他见过甚至比盛意要狂热的多的人,为了追求艺术灵魂都要献出去,不求一点回报,极端完美主义。在他看来,盛意的世界有点单调,她喜欢电影的程度不比他爱赚钱的程度来得低。

    商岐斟酌了片刻措辞,同她讲,“艺术是很玄妙的东西,你不必追求完美,即使没那么好,个人获得满足就行了。”

    “个人获得满足,”盛意摇了摇头,“我老板跟我讲,如果我做不好,或者被观众讨厌,带来的损失不仅是我一人被骂,还要连累我的投资商制片人,同事以及导演。”

    商岐讶然,程遇加居然和盛意是这么说的。

    但盛意的确是这样的人,她在太在乎别人想法和完全不在乎别人想法之间来回横跳,性格安静却有一股偏执劲,容易走极端。

    “人要多考虑自己,”商岐转开方向盘,试图带偏她,“比如说,你的电影非常成功,那就是你的功劳,因为我看的出来,你自己也感觉得到,你很认真很努力的演这部电影。”

    “但是如果这部电影没有很成功,你有没有想过,可能是你的老板没有眼光,他没能对这个项目做一个准确的评估,导演、编剧、对手戏演员也有失水准,才让这部电影失败了。”

    “这就是与其反省自己,不如责怪他人。”

    “差不多。”他觉得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就是一个人减轻压力的最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