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政策的利好。
这时候, 利用他们本事的资源和现金去各地遍地开花地开店, 根本不现实。
这样很容易把自己开死。
要知道, 一个判断不好,浪头能推船进,也能掀翻船。
许梦雪倒不是说一定要马不停蹄快速开店,而是基于第二点,她甚至已经打算在开完省城的店之后,轻易不再开店了。
就算之后会去其他地方开店,那也是象征他们品牌,能够体现他们本身优势特点的店。
归根到底,他们服装企业的立足之本,还是自己的产品。
对做时装的人来说,产品不仅要新,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还得有质量打底——这是最最基础的。
罗奇手握方向盘,安静听着她在那儿盘发展,等她说了,眼睛看着前方,接道:“老板,确实是这样,开店终究是太慢了。”
他在省城开店,筹备的这几个月,发现省城的发展一天一个样,样样不一样。这个时代变化得太快了,得抓紧步伐,才能赶上时代。
他把自己感受说给许梦雪听,许梦雪沉吟,随后说:“嗯,不过正是如此,我们更得有自己的节奏,没有自己的节奏,随着时代的潮流走,一不小心就会跌倒。”
“这样吧,”许梦雪目视前方,下了个决定,“回来你和媒体部、市场部的都联系一下,让他们注意着点,我们衣尚开启零售店铺的代理模式。”
罗奇有点疑惑。
许梦雪给他解释:“就相当于他们可以开店挂衣尚的牌子,但那就意味着,只能卖我们衣尚的东西。”
衣尚的设计部成立之后,许梦雪已经让设计部马不停蹄地出了一些设计,有基础日常版型、有时尚休闲的,总而言之,全都用自有设计替代上。
而她则要逐渐放弃从羊城进货。
这是一个很大的冒险,成功了,自不必说,他们衣尚就作为一个服装品牌彻底立住了。失败了,自然面临各种经营的压力。
但许梦雪想了想,好像除了一开始会有经营的压力,之后好像也没什么损失?
实在不行,再可以从羊城进货嘛。
羊城的服装城一直在,想进货随时都可以进。但是,从它处进货,永远都只是一个卖货的,核心的话语权并不在自己手上。
所以她坚持要做自己的事。
这回她也和常老师说了,衣尚春装会上十几个品,会先在《衣尚》上预热一番。
想起他们曾经想把《衣尚》作为一个学术杂志,走学术研究的路线,分析案例,总结行业发展。
谁知道,学术的线路一时没走成功,却让他们意外开辟了一条更难的道路,而这条更难的路,他们也走得顺风顺水。
那就是市场的路子。
这是一个学校办的刊物怎么都想不到的发展。
常老师说,学校打算了,想专门成立《衣尚》杂志社,刚开始会和学校的出版社在一起,但两边分开办公。
许梦雪这样又动了心思,到时候可以和常老师聊聊。
既然是衣尚杂志社,他们也可以有多种刊物,比如说,《衣尚》原本没走成功的学术路线,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可以继续做下去。
现在不成功,是因为这几年高等教育在陆续恢复中,大学都在重建,多的是对过往的反思。相信再过一两年,那又是另一个氛围了。
许梦雪思维发散得有点厉害。
等她抽回思绪,和罗奇说好开店的事,两个人继续说想开商场的事情。
许梦雪突然有个疯狂的想法。
买地,自己建商场。
自己建的商场,好处很明显,坏处也很明显。但未尝不可以一试呢?
租的场地固然可解一试的燃眉之急,但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也没有一种踏实感。
谁晓得将来是不是为别人做嫁衣了?
“买地的话,就得我们资金要求的比较高了。”这是罗奇为难的点。
许梦雪:“你先看着,我们看情况下手。上回你说的那个商场,也打听着,虽然想买地建商场,可如果不能一口气吃个胖子,咱们也可以过渡着来。”
“老板,有这样的话我就放心了,知道怎么做了。您放心,等您从巴蜀回来,准给您一个结果。”
许梦雪笑:“好,我就喜欢你这个干脆劲儿。”
罗奇能力很强,当初在羊城就有见识,不然她也不会之前就伸出橄榄枝。而她派他单独来省城,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许梦雪如此信赖,倒叫罗奇很侧目。
他犹豫了下,问:“老板,您就不怕……”
许梦雪:“怕什么?”
罗奇叹了口气。
老板给这么大的自由度的确是件好事,却是叫他有几分诚惶诚恐的。他过去封城那边开会的次数不多,但每次都能听到一些声音。
什么将来省城店里开起来,会不会只认他是老板。
还有什么,他现在看着服服帖帖的,人都是会变的,他将来会不会突然起了心思,然后想把这边的占为己有,故意弱化许梦雪的存在。
有这些声音他不意外,毕竟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斗争。
人不攀比,人不对比,人不计较,那都是不可能的。
原来他想,这样的声音他只去过几次的人都听到过,按老板的样子,她不可能从没听过啊。说不定过些天,就会从封城给他派个人监督他,或者说等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