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0章 起初就相反的路(第2/4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路如何,能否一并走下去,都还未确定。

    如何就到了能成婚的地步?

    愁人。

    最重要的是,她现在最不需要婚姻方面的改变,孤身一人的状态正好。

    更别提在姻亲上与世家扯上关系了:哪怕崔朝本人愿意与家族交割,直接挪个族谱最好,哪怕皇帝或者太子真能为了打压世家,如是给他们赐婚,但——

    崔家,甚至整个世家,可不会就这么认了,反而一定会把她视为可以‘用’的一份子。

    对崔氏来说,要抓回家族效力的,就会由一个人变成两个人。

    姜沃放下手里的点心正色道:“时局不稳,不宜节外生枝。”

    “而且我觉得这样就很好。”

    崔朝似乎有点理解了她的意思,重复了一下:“就这样?是……这两日这样吗?”

    “对,就这样。暇时出来饮一杯,一起去吃一碗汤饼。”

    姜沃指了指他的衣领:“你难道想再因为婚姻事,被家族勒一回脖子吗?他们可不会因为圣人一道圣旨,太子一道敕令,就真的不管你的婚事,放任你将崔氏的脸面放到地上去踩。”

    崔朝再次想起了家族。

    他点头道:“是,我已然牵连着太子,若是再添上你这位太史令,只怕崔氏又有新的花样。”

    更进一步明白:“昨夜我想了很久,也懂了你的话。不管是谁,只要嫁人,对你其实就无甚好处。”

    姜沃所坐的位置,正该中正己身,无挂无碍,一切只为了帝王。

    圣人将太史令给她,太子信赖她,想来也不仅是因为她是两位仙师的弟子,也是为着她是打小养在宫里的,没有家族牵绊。

    崔朝是相信,哪怕成婚,姜沃对太史局的公务还会一如既往,可别人会信吗?旁的朝臣只怕都会直接认定,女子嫁了人,肯定会偏颇夫家。

    谁保证时间久了,君王不会这么想?

    就算君王愿意相信她的公心,只怕也耐不住人人在耳边谏言念叨的麻烦,还不如换一个完全没有麻烦的人去明面上。

    姜沃可能依旧要回到过去那种‘太史局的起卦公务照做,但是不能得到相应官位和待遇’的境况里去——甚至嫁了人后,说不定连原有的官位都会被剥夺,换成诰命夫人的品级。

    若是从五品太史令,变成五品诰命。

    她十年路就全然白费了。

    崔朝在心里轻轻一叹:所以啊,这些年,他一言不发。

    要怎么开口?

    他的家世,他的存在,并不能让她走的更好,反而会成为她足下的牵绊。

    姜沃见不得美人伤感,就再次伸手戳了戳他的腮,让他回神:“你看着我走了十年,应当知道,路,往前走就是了。咱们从起初就与世人的路相反……”

    在世人看来,他们确实是两个走反了的人:作为女子不入内宅,作为世家子竟然背离家族。

    “既然一开始都是反的,又何必在这事儿上跟世人走一样的路。”

    “今日先去看看先生,然后去……”

    两人出门的时候,还在计划今日的摸鱼行程。

    然而很快就发现,摸鱼是不可能了。

    马蹄声‘嘚嘚’急切而来,看清来人时,崔朝有些惊讶:“你怎么来了?”

    来人是他留在家中的小厮阿余。

    他显然是到处在寻崔朝,终于找到自家公子时,激动的双眼放光,几乎是连滚带爬下马:“是东宫一早递出来的信。”

    信密密的封着,姜沃看到封口处印着太子的私章,显然是不欲途中被人看到。

    崔朝接过来也是先检查了下有无被拆开的痕迹,这才撕开外封,将信取出来看。

    然而这一看,神色难得骤变,立刻递给姜沃。

    姜沃接过来一目数行看完,书信是太子亲笔:“昨日父皇出宫往弘福寺去与玄奘法师论佛法,起驾回宫的路上有一百姓持手书冲撞圣驾,原以为是有冤要诉,谁知此人竟是上书‘请上致政于皇太子’。”

    姜沃:!

    上致政于皇太子?那就是让二凤皇帝退位去做太上皇,让太子即刻登基。

    这样的敏感时刻,突然冒出来这样一封要命的书信!

    太子的笔迹倒是还从容,看起来不乱,但姜沃还是察觉到墨迹深重,显然太子写这封书信的时候,心情也不甚平静。

    “父皇当即已命人拿下此人。”

    “齐州人段志冲,数日前入京。”[1]

    两人看过太子手书,姜沃将信递还给他:“我这就回宫。”

    她踩着马凳,两步上了马车。

    崔朝则立在车下:“那我就先不回去了。那段志冲既然是齐州人孤身入京,必然是住在逆旅中,进京后等陛下出宫的这些天,也不会不吃不喝——我去查一查,看能不能查出什么底细来。”

    **

    立政殿。

    皇帝手里还拿着这封手书在看。

    “太子既已监国,上可致政以专心保摄……”

    他甚至还有心情念出来,念了几句,见太子在旁边眼圈红红的,就招手道:“稚奴过来坐。”

    李治走到近前,低声道:“父皇,儿子不知这件事,亦绝无此心。”

    可这个时机选的也太巧了——太子已监国近一年,并无差错。且就在最近,太子还刚向皇上上书,要给先皇后修大慈恩寺,天下人正在交口称赞太子的孝顺。

    偏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