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陪夫君科举日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0章 第 110 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又是一年桂花飘香时, 两个小家伙满了周岁,大魏与匈奴的作战也来到了尾声。

    这近两年的时间里,大魏与匈奴大大小小作战十余场,战战停停, 赢过, 也输过, 不过总得来说,还是赢的次数居多。

    这两年, 几乎整个大魏的视线都集中到了北疆的战事上。

    而在这场大魏与匈奴的作战中,除了骁勇善战、运筹帷幄的镇北侯外,军中更是冒出了不少的将才。

    而在这其中, 最惹人瞩目的, 无疑便是在这最后一战中率领千余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 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最后还俘获了匈奴单于二儿子於单的小将陆子安了。

    听闻那陆子安是镇北侯的子侄, 京城人士,不过及冠的年纪,尚未定亲娶妻,便立下如此战功,一时之间, 京城有女待字闺中的人家皆是蠢蠢欲动。

    不过到底这些也只是听闻,具体如何,还需待大军班师回朝后,看一下圣上他老人家的意思,再做定夺。

    只是想来如此大胜, 圣上他老人家也定不会吝啬于封赏就是了。

    在今年九月份的这一战中, 大魏大破匈奴, 逼得匈奴远退漠北,大获全胜。

    可谓是扬眉吐气,一扫立国之初不得不与匈奴妥协求和的窝囊气。

    圣上他老人家更是喜笑颜开,在他在位之时,能见到大魏击退匈奴的这一幕,可以说是无愧于先祖了。

    便是百年之后,到了地下,见到先祖他老人家,那也能挺直腰杆子说话了。

    因着这个,圣上他老人家最近这段时日,心情很是不错,朝堂上的氛围也很是和洽。

    没人想在这种大喜的时候,触圣上他老人家的霉头。

    一时之间,京城人人和乐,热闹的不行。

    便是连老百姓们都在七谈八扯,日日盼着大军班师回朝呢。

    听说镇北侯这次会率师回京,那时定会热闹极了。

    此番对战匈奴,大魏大胜,圣上他老人家定会犒劳封赏全军,虽然这事儿说起来跟他们关系不大,但热闹嘛,谁不喜欢凑。

    京城的老百姓们闲来无事凑在一块儿胡侃,凑个趣儿。

    朝堂上的官员们却想的更多,更深。

    此次镇北侯大胜班师回朝,是整个朝堂接下来两个月之中的重中之重。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没一个能躲闲。

    首先,吏部便首当其冲。

    吏部掌管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此次大军班师回朝,关于军中诸将领的功绩任免,少不了需要吏部这边先出个备案,再报圣上他老人家定夺。

    其次,礼部的活也不轻松。

    此次大军对战匈奴大胜归来,各种庆典总归是少不了的。

    而且不光是少不了,还需得办的漂亮,让圣上他老人家满意,让军中大胜归来的诸将领感到朝廷对他们的重视才是。

    可这庆典要想办的漂亮,那就得需要银子。

    那便少不了跟户部那边进行扯皮。

    而朝中谁人不知,要想从户部手中拿银子,那可不是一件轻松活儿。

    虽说在大军得胜归来,圣上他老人家喜笑颜开,想要热闹热闹庆祝庆祝的时候,户部也不敢卡的太过。

    但天性使然,总归礼部的人要想在户部那群人精手里拿到足够充裕的银子,那也不太容易便是了。

    至于户部,虽说掌管着国家的钱袋子,可这两年的仗打下来,国库里的钱不说到底,也差不多了。

    再加上上下大大小小官员的俸饷什么的,总之,万事也须得精打细算。

    在这般情形下,自然也不舍得多往外拿银子了。

    而兵部,那便更不须多说了。

    此次大军班师回朝,本就是自家的事儿,不过自家事儿反而是更复杂些。

    有人在战场上厮杀得了军功,有人在营帐里运筹帷幄、出谋划策,眼看着博得了圣上他老人家的青睐,升官发财。

    那在京的这一拨人,其手中的权利和朝堂上发挥的空间势必会被侵占。

    总之,复杂的紧。

    便是剩下的工部和刑部,也都少不了各自忙活。

    从匈奴俘获的奴隶需刑部安置,而工部,则需要配合礼部,布置庆典的场地。

    再就是若是大军班师回朝,圣上若是赏了宅院,那宅院的修葺也是工部的活儿。

    便是陆臻所在的翰林院,因为这事儿,也比平时忙碌上了些许。

    翰林院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考官员等等,虽说此次大军班师回朝这事儿跟翰林院的关系不大,但因礼部事务繁忙,官员紧缺,为了这事儿,还特地奏请圣上,调了一部分翰林院的官员前去协助。

    当然,只是暂时协助,待此事过后,还是得各回各家。

    这样一来,翰林院的人手便少上了些许,陆臻手头上的任务也多了些。

    不过这也算是个机会。

    先前因陆臻初入翰林院,平日里更多的是在旁边打个下手。

    这次却能趁着这个机会负责更多,虽说是累了些,但在翰林院想要升迁,这其一便是资历了。

    若是资历足够,再加上能力,这一路才能走的顺畅。

    陆臻虽是以探花的身份进入翰林院的,起点够高,但翰林院是什么地方?

    会试每三年一考,这也就意味着每三年便会有新一届的状元、榜眼、探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