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0章 因果(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大郎他回来了。”黄长植平静的说道。

    黄寄南失踪了两年了, 就在大家快要忘掉这个人的时候,他回来了,只不过是被抬回来的。

    话说那黄寄南, 自从被朱员外一伙骗了以后,他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学习到了“经验”。

    原来钱可以来的这么简单,他这么聪明, 这种伎俩还不是手到擒来?

    黄寄南逃到了隔壁容中县,动用了身上仅存的银两, 将自己拾掇了一番,扮作去参加乡试的书生,在一个大雨天,去城郊的丁员外家躲雨。

    他打听过了,这个丁员外虽然住在城郊,家底却要比城中的那些富户厚多了, 光是良田就有上百亩, 最重要的是, 丁员外没有儿子, 只有一个宝贝闺女,喜欢读书写字,吟诗作对。

    一开始事情进行的很顺利,他用躲雨的借口住进了丁员外家,自称是祖籍在江宁省, 从外省回来参加乡试的秀才, 他的秀才身份是真的, 是以丁员外热情的接待了他。

    雨停后黄寄南为了继续留在丁府,一狠心从台阶上踩空, 摔伤了腿。丁员外内疚自己招待不周,便把黄寄南留下来养伤。

    黄寄南还是挺会讨女孩子欢心的,在养伤的日子里,他多次借着活动筋骨的名义在花园巧遇丁小姐。黄寄南也算是一表人才,再加上他假装不经意的展示才华,丁小姐这个足不出户的娇小姐竟陷入了他的温柔陷阱。

    就在黄寄南准备生米煮成熟饭的时候,丁员外撞破了两人的关系,可此时丁小姐已经对黄寄南情根深种了。

    丁员外虽然不耻黄寄南这种枉顾礼法的小人行径,但拗不过宝贝女儿一哭二闹三上吊,竟也产生了妥协的想法,不过既然要嫁女儿,对方的身世背景总要查清楚的。

    就在黄寄南洋洋自得自己计划得逞,在丁府逍遥自在的时候,丁员外已经派人去找了县衙的老熟人,查到了黄寄南的户籍所在地。随后,丁家仆人来到了苍梧县,打听起了黄寄南。

    黄寄南可是苍梧县的“名人”,不用多久,丁家仆人就把黄寄南的底细摸了个一干二净。

    原本哪怕黄寄南是个普通人丁员外也就认了,家境差点也不要紧,可此等品行,他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更遑论把女儿嫁给他了!

    黄寄南还在被窝里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丁员外已经带着家丁气势汹汹的过来了,家丁直接将黄寄南从被窝里拖了出来,生生的打断了他一条腿,用马车拉着扔到了街市上。

    此时的黄寄南身无分文,连外套都没穿,拖着断腿流落街头,很快就沦落成了乞丐。

    后来,黄寄南实在是撑不下去了,他想家了,就这样,他一路乞讨,回到了苍梧县,此时的他蓬头垢面,已看不清相貌。

    饥寒交加的他昏倒在了一家医馆门口,被好心的杨大夫救了回去,帮他简单收拾包扎了一番。

    待杨大夫的妻子回来,看到了躺在床上的黄寄南,目眦欲裂,冲上去就是对他一顿撕扯。杨大夫和妻子的父亲赶忙过来拉架,哪知待妻子的父亲看清床上人的模样后,情绪比她还要激动。

    原来,这杨大夫竟是姜氏的现任丈夫。当初,姜氏被黄寄南休弃后本与欲寻死,可她实在是放不下病床上的父亲,在她的精心照料外加杨大夫的医治下,姜秀才竟慢慢的好了。

    在治病期间,一来二去,姜氏和杨大夫竟也产生了感情,一个是被无故休弃,一个是妻子早死,两人在姜秀才的见证下,结为了夫妇,婚后两人琴瑟和鸣,感情一直很好。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姜秀才可一直记得黄寄南当初是怎么忘恩负义,抛弃自己女儿的,就这样,黄寄南的另外一条腿也被姜秀才打断了。

    黄寄南就这样,一路用手爬回了黄家庄,半路遇到好心人看不下去帮忙抬了一段。

    刚回来的时候,老王氏还心疼的不行,一口一个大孙子的,可日子久了,黄寄南终日卧病在床,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老王氏就再也忍受不了了。她一个老人家,自己都没人伺候,怎么可能长期伺候晚辈,而且这晚辈眼看着没有任何前途了。

    就这样,老王氏和黄寄南隔三差五的就隔着窗户对骂,吵得家里不得安宁。而黄长楷夫妇对这个儿子也彻底放弃了,两人眼不见为净,搬到了黄长楷教书的十八里铺,在那安了家,这两人心肠也是够硬的。

    听完,黄寄北感慨的说道:

    “没想到这一年发生了这么多事,凡是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白氏也说道:“可不是咧,大郎他若是能安安分分的做学问,说不定也能考上举人考上进士,可他怎么就被一时的荣华富贵迷了眼呢,当初他可是黄家庄最有出息的郎君呀!大哥他们家条件算是好的了,又有爹娘帮衬着,可好好地日子怎么就过成了这样了。”

    听着白氏的话,黄长植回想起了以前的事,感慨的说道:

    “怎么不是呀,总还记得当初我瘫在床上的时候,二郎你才那么点,大冬天的天天推着个小推车走上两个时辰的路去县城卖馄饨,手脚都冻裂了,现在居然都长得这么高了,还考上了进士,真的像做梦一样。”

    黄寄北也觉得甚是庆幸,还好自己一口气考到底了,若自己不是那么的拼命,可能还在科举这条路上慢慢磨着。

    “阿爹阿娘,这些年也是辛苦你们了,若不是有你们在家把客栈经营的蒸蒸日上,让我不用担心银钱的问题,我也没办法专心读书。”黄寄北说道。

    “一家人嘛,力往一处使才能越过越好。”黄长植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