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1章 水蒸红枣糕(第2/4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荀况对摇动着风扇的仆人道:“你们出去。”

    仆人立刻离开,荀况帮朱襄摇动起了风扇。

    朱襄赶紧道:“荀子……”

    他话没说完,脑袋就挨了荀况一戒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荀况也喜欢在袖子里塞戒尺了。

    “天气渐寒,别得病。”自己大冷天的洗了头还到处跑的荀况训斥朱襄道。

    朱襄缩着肩膀,乖乖在风扇面前吹头发。

    “说,你在长平做的事。”荀况道。

    朱襄道:“等蔺公和廉公回来再说行吗?不然我还要多说一遍……啊疼疼疼,老师我错了,我现在就说,立刻说!”

    荀况对朱襄宠是宠,下手的时候也没见轻的。

    朱襄揉揉额头。这力道可比秦王大多了。

    朱襄在长平做了很多事,但总结起来,也不过是种土豆而已。

    荀况听到朱襄用土豆、造纸术、制糖术换取赵兵,眉头紧皱,满脸不信。

    “我入过秦,以我对秦王了解,他不会这么轻易松口。”荀况道,“白起擅作主张?”

    朱襄斩钉截铁:“有可能!”

    荀况瞥了朱襄一眼:“你知不知道你很不会说谎?”

    朱襄:“……我没说谎!”

    荀况冷哼了一声,道:“白起若擅作主张,他还未回到秦国,可能就会被那位暴君赐死。”

    朱襄唏嘘:“是吗?秦王好残暴,武安君好惨啊!”

    荀况掏出了戒尺。

    朱襄赶紧闭嘴。

    荀况问道:“你不想说,是吗?”

    朱襄辩解:“我都说了,真的都说了。”

    荀况虚着眼睛道:“赵王年轻气盛,即使他心里明白,丢掉了长平,那五座小城基本就是秦军嘴里的肉。但他亲政后做出的第一项大决策就遭遇惨败,心里难免怄气,肯定不愿将五座小城真的送给秦王。造纸术、制糖术和土豆虽然重要,但秦人可以派人来赵国偷偷取得。”

    荀况看着强撑着不心虚的朱襄道:“这些条件,不足以换回赵国降卒。”

    朱襄小声道:“有可能是他们看到了我的才华,想要拉拢我?”

    荀况失笑:“这倒是有可能。但你总要给他们一个理由,让他们等你三个月,把土豆种出来。”

    朱襄声音更小:“可能他们本来想等我们把土豆种出来再杀了我们,结果土豆大丰收,秦王十分欣喜,同意了放赵人离开?”

    荀况道:“你这些话可以说服廉颇了。”

    朱襄:“……”其实廉公没有那么蠢。

    荀况深深地看了朱襄一眼,道:“朱襄,你不肯告诉我实情,实情就应该是你的性命会受到威胁。”

    朱襄无言。

    露出了这么多马脚,还想骗过荀子,果然痴人说梦。

    荀况道:“你要明白,若你出事,我可能弃你而去,但蔺相如肯定会拼了命地救你,廉颇可能也会出手。你想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们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为你赴死?”

    朱襄立刻道:“我没有!”

    荀况训斥道:“那就说出来!聪明的人会询问长者的意见,愚蠢的人才会自己解决一切。你难道要做愚蠢的人?!”

    朱襄身体一震,垂下头,双手攥紧了下裳。

    “我……”朱襄闭上眼,“我……”

    荀况的训斥,撕下了他心中伪善的面具。

    是的。如果赵王真的要处死他,蔺公和廉公一定会尽力营救自己。如果在营救自己的时候遭遇了危险,那么自己岂不是害了他们?

    真的能因为自己两眼一闭,看不到之后的事,就可以无视别人可能遭遇的危险吗?

    “我……”朱襄艰难道,“我骗秦王,我在长平立下功劳,一定会引起曾经陷害过我的赵王近臣慌乱不安。赵王又是个偏听偏信的人,他可能会杀了我。”

    荀况冷笑:“他杀了你,就成了第二个秦穆公,能兵不血刃地让赵国衰弱?”

    朱襄没说话,就是默认了。

    荀况深呼吸了一下,睁开眼,锐利的眼神刺向朱襄:“你心向秦国。”

    朱襄闭上了眼:“我心向天下一统,尽可能迅速地天下一统。国与国之间征战不休,多少平民死在了战乱中?这天下原本是周的天下,既然周已经无力掌握这个天下,就该换一个人来!而不是将华夏大地分裂成好几块相互征战!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朱襄流下了眼泪:“我不仅想用我的死换回我的邻里乡亲,我还想用我的死为秦国铺平统一之路。我确实愧对蔺公,愧对廉公,我……”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唉,好了。”荀况站起身,上前几步,将痛哭的朱襄揽进怀里,“你没错。你做得没错。不用愧疚。赵王若是个明君,他就不会杀你;若赵王杀你,那是因为赵王是个昏君,和你有什么关系?”

    “因为你展现了才华?因为你立下了功劳?有哪国国君会因为士子展现才华立下功劳而杀士?”荀况轻轻拍着朱襄的背,“秦国质子舅父的身份,也不是他杀你的理由。各国有少立他国贵族为官吗?楚王的祖陵都丢了,楚国不还有公子仕秦?”

    荀况真是无奈极了。

    他还以为朱襄做了什么蠢事,结果……唉,朱襄是不是仁善得过分了些?就是孟子那个满口仁义的伪君子,也没说过人要仁善到这个地步啊。

    朱襄说服秦王,他立下了大功劳,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