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治还有一个同父同母的哥哥叫做李泰, 李泰这个娃,同样深受李世民的喜欢,虽然不是太子,但种种规制都是逾制而行, 可以说能与太子并肩了。】
【李承乾被流放黔州以后, 李泰仗着李世民对他的宠爱, 夺嫡之心愈发严重。】
【反正身为嫡长子的哥哥已经被贬为庶人了, 那他现在才是嫡长子。】
【于是,李泰就跑到李世民面前,告诉他,如果立自己做太子, 将来当了皇帝, 他会杀掉自己的儿子, 然后把皇位传给李治。】
【李泰也算是为了皇位什么瞎话都能编的出来, 按照常理来说,这种话应该不会有人相信, 杀子立弟这样的事情从道德层面和理智层面来说都太不可能了。】
【然而当时的李世民,就是相信了。】
【你能说那个名扬古今的千古一帝是傻了吗?当然不是。】
【只不过有了李承鄞的前车之鉴,李世民很担心再次发生兄弟相争的夺位之事,他想把三个孩子全都保留下来,而李泰这个说辞无非是在那一瞬间, 恰好戳中了李世民的心罢了。】
【谎言是很容易被戳破的,李世民沉浸在爱子的花言巧语中一时不察很正常,但身边的大臣却看不下去。】
【他在李泰向他许诺, 自己死后会传位给晋王李泰后, 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几个大臣。】
【唐朝的大臣可都不是傻子,一听就明白李泰在打什么主意了, 于是谏议大夫褚遂良对李世民说:“陛下,你真的觉得,如果你传位给了魏王,魏王拥有了这个天下,还会把他让出来,传位给晋王吗?”】
【李世民一听,恍然大悟,谁愿意把好端端的皇位给自己的兄弟呢?如果李建成愿意传位给他,他愿意传位给李元吉,那怎么会发生玄武门的流血事件。】
【他也终于明白了,皇位之争全靠个人自觉是绝不可能的。】
【最后,为了让三个孩子都能好好活着,李世民连忙把李治立为了太子,然后把李泰降为顺阳郡王,安置在了均州郧乡县。】
【自此,李治也开始他的储君生涯,他可以算得上是十分幸福的一个太子了,因为其他有竞争力的兄弟都被他爹给解决了。】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李治顺利继位。】
【若将李治放在整个大唐,他一定不可能是最出众的,但他在执政时期,也绝对没有给国家增添过乱子。】
【没吃过猪肉还没过猪跑吗,他老爹那么厉害,自己就是照着学也能学个大概,于是,在李治执政初期,继续执行唐太宗李世民制定下来的各项政策,《资治通鉴》里记载说唐朝在他的治理下:“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这句话可以说是对李治执政水平的高度赞扬,李治在位时期,史称“永徽之治”。】
【不过,李治在位十年左右,他的身体状况开始不好了,于是唐朝开始“二圣临朝”,权利中心逐渐向武皇后转移,而这也为后面出现第一个女帝,打下了基础。】
......
昨夜得到了天幕一个似是而非的回答,李治本以为会在很久之后才提到他,却没想到今天一大早还在吃早饭时,就听见了他的名字。
那时那刚喂了一口热粥在嘴边,听的入神,鬼使神差一口喂进嘴里,差点被烫死。
昨天晚上处理完有关天幕之事,本想去感谢一番太子妃,顺便缓和一下最近两人冷淡的关系,却没想到在过去的路上遇到了萧良娣。
李治近来很是宠爱萧良娣,她既然开口说了想让他留下来,他当然没有理由拒绝。
谁会不喜欢可爱撒娇的小美人呢?
正好近来为天幕的事情烦忧,萧良娣恰到好处的娇气可以让他暂时忘记其他的情绪与烦恼,放松一下心情,李治觉得这很不错。
早膳是在太子妃这边吃的。
没办法,太子妃毕竟是正妃,他无论如何再宠爱萧良娣,也要雨露均沾,所以昨天晚上没做的事情,他选择了放到早晨来做。
按照李治的想法,他主动来找太子妃,可以说是很给她面子了,就算她不必表现的兴高采烈,至少也应该高兴一点吧。
怎么现在这副苦大仇深的模样,好像李治欠了她几百两银子似的。
他欠了吗?没有啊,李治回忆起昨夜之事,那给天幕充值的钱,明明就是他自己出的。
而且他为自己的事情忙碌的太久,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怎么见过太子妃了,即便她不开心也绝不会是因为自己,李治有这个把握。
所以太子妃到底凭什么对她生气?
然而,太子妃的内心早已去到了和李治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
昨夜打开天幕,问了那几个问题,她本来是为了睡个好觉的,谁知道听完回答彻底失眠了。
其实她与李治刚成婚没多久,感情说不上有多深厚,但身为女子,对这桩御赐的婚姻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憧憬和期盼的。
谁知刚刚开始就让她知晓了结局,还是那样不敢入目的结局,太子妃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面目去面对李治。
直到李治因为听天幕听得入神被烫到了嘴巴,太子妃才从自己想象的世界里走出了。
她漫不经心的动了动眼皮,敷衍一样问道:“殿下,你没事吧。”
“嘶......”
李治没说话,但他历来娇生惯养,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