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7章 李傲天高义啊!(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老年的唐玄宗望着天幕中的《行路难》,思绪流转。恍惚间,时光倒回,好像回到了那次初见。

    李白很不容易,明明是个商人之子,却能突破阶级,以不可阻挡之势闯到他的面前。

    他对于初见非常期待,李白进宫的那一天,他主动前去迎接李白。

    他甚至从銮舆上下来,拉着李白的手,寒暄道:“早就听说过李太白的大名了,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此后,他赐下锦袍,还为李白亲手调羹。那时候,两人当真是柔情蜜意。

    是什么时候改变了?有什么契机吗?

    李隆基每天要经手的事情太多,而且年纪大了,身上的老年斑都在蔓延。很多事情也记不清了,需要高力士提醒他,才能想起来。

    可李隆基毫不费力,就想起了李白的事情。

    这时,他才惊觉,他没有忘掉李白,每一幅画面都历历在目。

    毕竟,很难有人能忘掉"谪仙人"。人这一生很难忘掉惊艳的人。

    他也想起了是因为什么赶走了李白,答案是李白的眼神。

    李白总是想要跟他谈家国大事,想要致君尧舜,可能是察觉到他不感兴趣,所以李白的一腔热血渐渐凉透。他露出了失望的眼神……

    唐玄宗李隆基真想问一句,李白凭什么对自己失望呢?他的丰功伟绩可不亚于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皇帝!

    如果李白是普通人也就罢了,可李白的诗文偏偏深得他心。因为在意的人嘴里说出伤人的话,杀伤力总是成倍的。

    于是唐玄宗想躲他了。

    可他到底还是不舍得发落他,所以给了他好大一笔钱,完好地给他送走了。

    李隆基想要的一直是文采斐然的御用文人,而不是宰相。他身边的宰辅之才旱已够多。李白这样的性子还要磨一磨,他才会真正重用他。

    在唐玄宗的眼中,李白会落寞惆怅痛苦,从此性情大变。

    他饶有兴致地看着这篇诗文,希望看到李太白沮丧落魄的样子。

    “呵呵行路难,原来他也知道人生在世有多难,我还以为他不知道呢。”

    他看着前面,非常满意:“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

    满山。”

    “李太白这是把那些诋毁他的人当作黄河和太行山的雪啊。看来他也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李隆基很欣慰,李白终于知道官场不好混,应该好好讨好自己了!

    李白的一身傲骨终于折断了!

    紧接着,他看向下一句,眼神突然变了。

    他喃喃低语:“闲来垂钓碧溪上……他这是把自己比作姜太公?”

    他有些难以置信,李白怎么还这么自信,以为自己能比肩姜太公?

    他以为是自己的错觉,结果往下一看,脸有点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呵呵一笑:"李太白要把那些让他当不了官的人全部撞碎呀!"

    李白的傲骨哪里被折断了?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朝那些人低过头!

    唐玄宗看着天幕中的诗文,悠悠叹息:“高力士,你觉得李白认错了吗?”

    虽然是个疑问句,但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李白可能只有一时的迷茫,但还是不打算改变。

    高力士面对这个送命题,尴尬地说:"李白肯定心念陛下。"

    唐玄宗李隆基微微叹气,李白哪里认错了?明显更加狂了!

    没有一个少年能够拒绝如此气势磅礴的诗词,少年朱元璋也不例外。

    村落里,朱重八呆愣愣地望着天幕,嘴里不断重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的好啊!”

    他们家里穷得都快吃不起饭了,没有钱来读书。朱重八就靠着天幕里面的诗文来启蒙。

    他拿着树枝,在泥巴地上写字,渴望把这些诗词全部记下来。可是看到这首诗的时候,他被浪很惊艳到了,一时间都忘了记录。

    隔着干年,他看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李白。读着读着,他感觉自己好像化为了一叶扁舟,挂上云帆,所有的艰难险阻都被狠狠碎。

    在这贫瘠困苦的生活中,朱元璋感觉自己好像迎来了一束光。

    他咬着牙关,深深记下了这句诗。未来在他登临大宝的时候,他把这首诗挂在了书房里面。

    语言有的时候是无用的,有的时候却价值干金。纵使后来看到了更多激情澎湃的诗

    词,他也忘不了这一首。

    【《行路难》是一首乐府老题目了,这个名字就说明了一切,都是哀叹人生多艰。】

    【李白的《行路难》有一个典故。

    南朝有个诗人叫做鲍照,他写了一首诗叫做《拟行路难》。我们上学的时候也背过。”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这个诗人是寒门子弟,想锐意进取,结果不尽如人意。李白写这首诗,相当于对先人致敬。

    不过公认李白写得比先人好。鲍照对于自己的不得意,吞声大哭,大写的悲观。

    李白直接格局打开了,还是乐观的。

    所以杜甫夸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说李白是俊逸版本的鲍照。】

    很多写过《行路难》的诗人看着李白的诗,都陷入了沉默。

    可恶,怎么写得这么厉害,搞得他们的诗都拿不出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