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5章 宋朝后续加秦朝后续(第2/4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得自己是五戒和尚转世。可苏轼这个和尚转世一点也不修戒律,经常一边吃肉一边读佛经。其他和尚觉得不好,苏轼说我漱一漱口再读。

    真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啊(狗头)。】

    【总之,苏轼文、诗、词无一不精,全面拓宽了词的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唐宋十大诗人之一,实至名归!】

    紧接着,天音消散,画面一空,天幕重新变回无波无澜的模样。

    只剩下中心的一行水墨字:【下一段视频,将在五天后播放!】

    视频虽然播放完了,但影响如同江水绵绵不断,尤其是北宋。

    身在黄州的苏轼一朝得势,被召回京师。

    自从他陷入乌台诗案,除了一些真心的朋友还在跟他来往,那些酒肉朋友都恨不得离他三丈远。

    他们几乎都感觉苏轼要死在黄州了,没想到他还能咸鱼翻身,而且翻身的姿势这么神奇。

    这些官员一拥而上,仿佛看见亲人一样热情,恭喜他登上天幕,恭喜他青史留名。苏轼家里的门槛都要被踩烂了。

    人情冷暖,可见一斑。

    苏轼倒也懂人情世故,没那么愤世嫉俗

    高情商地应付过去了

    到四重人情世故,反那么厉回嫉后,同门也应付过去

    了。

    在送走一拨人之后,他望着弟弟,大吐苦水:"我这辈子都没碰到过这么多想找我帮忙的人,快被他们烦死了。”

    弟弟苏辙思忖片刻,说道:“那就闭门不见客吧,今时不同往日,你就是得罪了一百个人,他们也不敢构陷你了。”

    这些官员未必在乎苏轼未来的名气,可在乎天幕背后的神仙啊。如果他们再搞一次乌台诗案,很难保证天雷不会劈他们。

    苏轼被他点拔,豁然开朗,腰杆挺直:“是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李定那些小人都要看我脸色了。呵呵。”

    苏轼说话和写信很喜欢用“呵呵”两个字,而且有点阴阳怪气的意思,可能是“呵呵”这个网络用语的鼻祖。

    弟弟见哥哥如此自信,忍不住笑出声,心中一块大石放了下来,感谢起天幕。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们了。

    他感觉肩膀上的担子稍稍轻了点,再也不用担心哥哥横冲直撞惹了贵人。

    因为,现在哥哥就是那个贵人。

    不久,宋神宗召见苏轼。

    苏轼来的时候,宋神宗还在看奏折,上面写着苏轼在黄州的政绩。

    宋仁宗觉得苏轼是个宰相人才,但宋神宗觉得苏轼诗词写得好,政治能力很一般。天幕说未来有学者说苏轼是国士,宋神宗有些不以为然。

    俗话说眼见为实,他于是派人调查苏轼的所作所为,精确到每一件事。

    看完之后,宋神宗的眼神有点不一样了,苏轼最近在黄州居然救了很多女婴。

    黄州居然有这么恶毒的习俗吗?他有点难以置信。

    他见苏轼到了,慰问了他几句,随后便直击主题:"爱卿最近为什么要在黄州救女婴?那里很多人丢弃婴儿吗?”

    苏轼点头,一五一十说道:“这种风气,战国时期就有了。最近黄州逢灾年,经常有人把女婴丢弃在路上,还有用洗脚盆溺死的。

    臣见之不忍,于是给太守写信。可是自古以来,官府都不管这事。臣只好联合当地的商人,开办育婴堂。” 苏轼在黄州是个贬官,并不富裕,穷到都只能吃猪肉了,还去捐款救济女婴。可是个人的力量太稀薄,手头很快没钱了。

    苏轼于是拉着当地的富人成立了基金会,哪家生了

    女婴,就主门说不要淹死。他们送钱送米来养 如果还是要手女婴 那就送去吝坚堂木齐。如木址本文

    人安,加以达太月安全。

    他说的轻飘飘,可是商人重利,不干赔本的生意。苏轼能拉来这么多投资,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宋神宗知晓民间百姓过得苦,却知道得很少,不然也不会被一张流民图给吓坏了,感觉这种事情很惊世骇俗。

    他于是仔细询问溺杀女婴的事情。

    苏轼把自己知道的情况都说了出来,说到动情的时候,眼泪都忍不住流下来。他没有女儿,只有儿子,可他根本见不惯这种做法。

    "唉。"宋神宗闻言,长长叹息,心中对苏轼的偏见完全消散了。

    苏轼之前在黄州是个罪官,居然能管官府不愿意的事情,救人无数,多么难得。

    这确实是一位深耕民间的国士啊,地方人为他建纪念馆也是应该的。

    宋神宗下了决定:“翰林学士,爱卿可能当?”

    翰林学士这个职位不算低了,相当于皇帝的亲信,相当于内相。

    苏轼闻之很高兴,报国是他一生的梦想。即使被政敌陷害,他也想回到朝堂。

    他现在有了巨大的声望,也在思考如何把声望转为实际的价值。他想试试能不能压下北宋的党争风气,还朝堂一个朗朗乾坤。

    “臣万死不辞!”

    苏轼如今高高兴兴,苏轼的粉丝也为他高兴,空气中透着和谐的气息。

    可有一部分人,特别渴望杀了苏轼。

    胡亥等人已经恨他入骨,恨不得生吃他的肉。

    一篇《始皇论》让胡亥这个贵公子陷入深渊。

    胡亥直接被砍晕了,一方面是流血过多导致昏厥,另一方面他也渴望昏过去,让父皇停手。

    他都晕过去了,秦始皇总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