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3章 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第2/5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了。

    大宋太弱才亡国的,那两位宋朝皇帝已经没有正常人的荣辱心了。反倒是金人还算是正常人,瞧不起这两位皇帝,给他们封了侮辱性的封号。“该封,该封。”

    等到秦始皇平复好情绪,便召来王翦和蒙恬:“天幕所说一事,想必你们都看到了,如今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可这还不够。”

    “两位将军,可能担此大任?”宋朝太废了,靠山山倒,靠人人倒。

    既然未来的人都没有办法灭亡北方蛮夷,那他就自己来!

    老将王翦看到那天幕之后,气得两眼血红,立刻跪地说道:“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为后世清除匈奴之祸!”

    秦始皇:“你们要多少兵?”

    老将军王翦如实说道:"陛下,匈奴狡猾,起码要五十万兵马和充足的粮草,才有八成把握。”

    秦始皇合上眼眸,思索片刻便说道:“修建皇陵、行宫和长城的事情暂缓,调兵遣将,出击匈奴。”

    秦朝修长城主要目的是防御匈奴,如今既然要出击匈奴,那就暂时不用了。如果能让匈奴亡国灭种,那么就再也用不到长城了。

    大唐李世民惊骇到眼前都有点眩晕。

    在他眼里,宋朝从“疯狂攫取他国财富的霸主”硬生生急转直下,变成了“没有骨气的弱国”。

    李世民: "弱国没有话语权,原来他们发展经济,是为了和蛮夷和谈!

    "他咬牙切齿,恨不得择人欲噬。秦汉两朝看宋朝,没有那么多代入感。

    可对大唐来说不一样,大宋夺取了大唐的神器,如今却如此卑弱。耻辱,太耻辱了!

    这比被"强大的宋国"灭亡还要耻辱一百倍。相当于被看不起的人打败了。

    李世民越想越气,捂着胸口,胸膛剧烈起伏,心跳如擂鼓。百官赶忙叫太医。

    李世民吃完了太医开的安神药丸,心中总算平静下来,开始冷静思考对策。没过多久,他就下了决定:"后世子孙不中用,竟让蛮夷踏破中原,这是他们的罪过。可现在想想,也并非没有征兆。"

    “突厥、契丹、吐蕃、回纥都曾掳走无数大唐人,连广西的小国也敢劫掠唐人。”

    “朕从前不将他们放在眼里,如今看来,却是为后来的亡国灭种的灾祸埋下了伏笔。”

    “来人,明日开朝会,商讨进攻异国之事。”他不要万国来朝了,他要鲸吞万国。

    宋哲宗时期,宋哲宗硬生生地吐出一口血来,手帕上大片猩红,和眼睛是同样的颜色。

    旁边的宦官惊恐不已:“太医,快叫太医!”

    宋哲宗双目血红,面色阴沉沉的,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来人啊,朕要下诏书。"

    "朕如果驾崩,立刻立简王赵似为帝。即使朕的兄弟全死光了,也不能立端王赵佶,只能从宗室挑选。”

    “向太后以一己之私玩弄权柄,扶持赵佶继位,变更新法,霍乱朝纲,致使国土沦丧,实乃国之罪人,本应死罪。”

    “朕念向太后教养先帝子嗣有功,免除其死罪,入皇家寺庙为尼,永不得回宫。”

    宦官颤抖着手,记录下陛下的遗诏,深深感觉到,大宋的命运,都被这一份诏书深深牵动。

    此刻还是端王的赵佶在家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反复踱步。

    妻妾都被吓得神魂无主,没有任何一刻比现在更清晰地认识到———完了,端王府要完了。

    妻子连忙说道:“王爷,如今之际,理应立刻面圣,向陛下求情,方可逃脱死罪。”

    赵佶强颜欢笑,选择自我安慰: "哥哥仁爱孝顺,怎么会对我下手?再说了,这天幕妖言惑众。”

    “第一,我绝不可能继位,第二,我也绝对不是那般昏庸无道的君主!”他说完之后,妻妾陷入沉默,连赵佶自己都不太敢相信。对蛮夷奴颜婢膝,他做得出来吗?他默默想,人生在世,活下去是最重要的。

    天幕之中,一定会有忠心的大臣来救他。他只要苟一苟,就能活下来了。韩信胯.下之辱,尚且能忍。

    他为了活命,忍一下胯.下之辱,有什么问题吗?很正常啊。他天马行空地想着,这时,一群不速之客来到了王府。为首的宦官面容有点熟悉,捧着豪华的托盘,上面摆着一壶酒。

    “王爷,宫中有宴,陛下想到端王没有来,便亲自送来御酒,请端王一品。”如果是平常,端王赵佶可能会很高兴,可是现在,他一点也开心不起来。这酒水来得好巧不巧,偏偏是这时候来的,说没有问题,都没人敢相信。赵佶扯起嘴角,笑得比哭得还难看:“最近身体有疾,大夫说了,不能喝酒。”

    宦官眼中精光一闪,回首给了身后人一个眼神:“这酒你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

    紧接着,便有许多侍卫冲了上来,控制住赵佶,拿起酒壶,把壶嘴往他嘴里塞。

    赵佶惊恐不已,裤子都湿了,空气中一股腥臭之味,努力推开酒壶:“你们怎么敢?我是陛下的弟弟,端王殿下……”

    “我知道了,肯定是陛下要杀我。”

    “父皇啊,你在天之灵,你看见了吗,陛下居然要因为还未发生的事情,弑杀亲弟弟呀!”

    宦官居高临下地说:"这是陛下的仁慈,这样方才能成全你的体面。你知道,外面有多少人要杀你吗?”

    他来的路上,已经看见很多人在端王府门前流连了。

    他们目露凶光,身上藏着兵器,自以为别人不会注意,实际上宦官看得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