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 公主给你写的信到了。”如风拿着一叠信递给林秀。
林秀一看,竟是有一厚叠,足足有二十多封, 她吃惊道:“全是公主给我的?怎么这么多?”
“信都寄到东城了, 积压了几天,今天信使才一并给带过来了。”
林秀爱不释手的一封一封翻看, 果然每一封信封上都写着:林秀亲启。心里默数了一遍, 足足有二十七封,公主这是每天都给她写一封信啊!林秀乐得脸上仿佛开了花, 看来公主虽然没有恋爱经验, 但还是自带天赋的嘛。
哪一封是第一封呢?还好,公主有在信封下面用小字标注了日期。林秀翻出第一封信,迫不及待的拆开,坐到自己的几案前坐好,准备进行一场长时间的阅读。萧舒安的信好像都比较短, 信封里就一张纸,她小心翼翼的展开信纸,唯恐弄皱弄破了它, 又突然想起了什么,抬起头道:“可以了,你回去吧。”
“哦。”如风撇了撇嘴, 转身走了。跟林秀在一起久了,她也渐渐习惯了和林秀之间不太讲究等级和礼仪了。林秀平日里和她们相处也是如此,从不介意这些。只是还没走几步,又听林秀说:“告诉帐外的士兵, 没有重要的事不要让任何人来打扰我,我需要专注做事。”
“哦!”如风在内心翻了个白眼, 专注做事……是专注读信吧。她无法理解驸马为什么这么在意公主的信,也不理解公主为什么写这么多信给驸马。两人既然都是女子,如风就没往爱情上想过,只猜测,或许公主和驸马真的有什么重要的政事要商议吧。
林秀阅读第一封信:“吾爱秀儿……吾爱秀儿?萧舒安这么会的嘛?”林秀刚刚读个开头心里就甜的不行了。‘吾爱’啊!萧舒安给她写信用的是‘吾爱’开头啊。比起自己那个什么‘亲爱的’。自己一下就输了啊!萧舒安真是太让人惊喜了!她继续往下读:
“一别之后,两地悬念。春色恼人,欲眠不得,犹忆秀儿在怀,音容笑颜,历历在目,人间私誓,天上共闻,言犹在耳。
秀儿去里离乡,山遥水远,吾知皇兄之命难违,亦知秀儿之志在远,然长途荆棘,野店风霜,个中曲折,未可知也。黄鹤杳然,白云何远,索解人而不得。
吾惟一瓣心香,默祝秀儿努力加餐而已。凉暖不时,珍重珍重。
书短意长,未能尽也。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妻。”
萧舒安的信很短,但是传递的感情却一点也不少。紧紧是落款一个‘妻’字,就叫林秀顿时有一种想要立马去见萧舒安的冲动。林秀来不及体会太久萧舒安的深情,赶紧又拆开了下一封书信,就这样,林秀坐在案前,一封接一封的读起了萧舒安的家书。
“相思刻骨,得此霍然……”
“传杯弄盏,夜如何其。风露欺人,一声珍重……”
“纸短情长,盼君回复……”
“别才十日,感比三秋……临长枨触,不知所云……”
萧舒安的每一封信都不长,大多一百余字而已。先时,她只说些思念之情,嘱咐林秀珍重,照顾好自己。后来,她开始说一些自己的日常,告诉林秀周国的变化和新法的推行。只是后面,林秀能感觉得到,萧舒安的书信一次比一次低落,大多诉说思念和担忧,临了……竟会说自己不知所云……
似乎是一直没有等到林秀的回信,没有林秀的音讯,所以萧舒安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忧郁。直到最后一封信,萧舒安又一改风格。她没有再像以往那般言辞简略,表达克制,而是像林秀学习,絮絮叨叨,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并且用的是白话。就连开头,都学习了林秀。
“亲爱的秀儿:时隔半月之久,终于收到你的来信。军报我已阅过,你在顺水的壮举,朝中也已知晓,我很为你骄傲。不过,朝堂之事我不欲在信中多言,等你回来,我们有很多时间可以说。
你的来信我反复读了十几遍,你没有说你在顺水过的如何,吃的可合胃口,身体可有受伤?你生来娇气,我很担心你不适应边关艰苦的生活。若是实在吃不惯,可以问问那十个女兵可有会做饭的,若是她们有空,可以叫她们偶尔给你做一顿合胃口的。实在不行,如风也会做些,只是她的水平比不上府中的厨娘,我担心你吃不惯。
…………
你在信中提及战前你很紧张,我知晓你不是担心失败,只是太过担心有人员的伤亡罢了。不知你是不是不好意思跟我讲这些,只一笔带过。我只想告诉你,你是很勇敢的,并不是敢面对惨烈的场面,能淡定面对战争的残忍才是勇敢。你愿挑起这么重的担子,就已经非常勇敢了。
”
萧舒安的信洋洋洒洒写了特别多,涉及了各方面的小事。就连林秀心里对生命死亡的恐惧,萧舒安都有窥见,虽然林秀在信里只一笔带过。
读着读着,林秀就觉得双眼有些湿润,倒不是难过,也不是感动。就是自己的委屈被人理解的感觉吧,林秀作为一个现代人,其实是非常害怕面对生命死亡的惨烈场面的。但是她不想太过矫情,在古代战争里,有人死亡真的是太过平常的事情。如果她每天沉湎与这种情绪里那就不用做事了。
但要她真的无动于衷,那也真的做不到。接受了现代文明洗礼的她不可能对生命如此漠视,她永远不可能像古人那样能够随意的决定别人的生死,她永远不觉得自己有这种权利。这种隐秘的脆弱却被萧舒安觉察出来了,并且温柔地安慰她,她真的觉得很欣慰。
书信里的萧舒安,和现实中的她不一样。书信里的萧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