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道人也记不清为什么了。
他幼时拜入玄山派时,只不过四五岁,那时天下大饥,他是全家里最小的孩子,去山上当道士也不过是为了混口饱饭吃。
从心道人还记得第一次拜师时捧的那杯热茶,那杯因为他太烫所以险些被他摔碎的热茶。
他还记得他师父接过了那杯茶后,什么也没说,只是揉了揉他的脑袋叹了口气,接着递给了他一块梅花糖。
那是他这一生走上修行之路的开端。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从心道人还记得自己在玄山派里待过的日子,饮风颂雪整日修道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流水般平稳的日子。
他自小天资不错,所以得入山门,成了自己师父座下唯一的弟子。
自己的祖师是掌门,自己的师父是掌门的亲传弟子,也即将是下一任掌门。
那时候的他什么都有,有师父,有师门,有外人的敬仰,甚至在门派里还有两三知心好友。
当道士的生活没什么不好,从心道人那时只觉得在这样连年的香火与诵经声中就这么过过一辈子也很好。但那时的他还太年轻,只看得见流水一般的日子,却没看到,在流水之后的波涛汹涌。
从心道人的师父是个不爱争的性子,这样的性子,是最利于修行的。但可惜的是,身为掌门最器重的亲传弟子,他师父的人生里注定不能只有修行。
是什么时候乱起来的,从心道人也记不清了。
万事万物似乎都要有个由头,也似乎不必有那么多由头。
种子可能在谁也没有察觉之时便已经埋下,最后悄然生根发芽,在某一日,在某一刻,长成参天大树隔开了所有原先坦诚的心扉。
野心者隐在树后,以枝桠掩藏狰狞面容。
从心道人的师父是个不争的性子,但他的师祖在羽化之前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
那一夜,师祖将从心道人的师父以及从心道人叫入房中。
从心道人还记得那一夜的场景,他的师祖端坐在蒲团之上,屋中的油灯忽明忽暗的闪烁着。
那时候的从心道人不过才十岁,他跟在自己师父身后进了屋。
晃荡的灯火将几人的影子扑朔在窗纸上,似乎下一刻窗纸上的人影就能随着薄窗纸被人戳破似的。
从心道人那时还不知道,屋中闪烁的油灯其实是自己师祖的心灯。
摇曳的心灯与风烛残年的老道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灯摇曳代表着这道人的命也不长久了。
但那时的从心道人还没学到这道道法,他还太年轻,年轻到死亡都会避其锋芒的程度。
他还没意识到底发生了什么,他的师父便已经红着眼眶带着他跪倒在地了。从心道人从未见过他师父这样失态过,在他眼里他师父与天上的仙人也没什么分别了,永远都是无欲无求的样子,不会过分喜,也不会过分悲。
这样的失态是极其罕见的,这时的从心道人再怎么懵懂,见到他师父如此悲伤的样子,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来了。
但他的师祖见到跪于床下的弟子,却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洒然的笑了笑。之后揉了揉自己弟子的头顶,把掌门的令牌递给了他。
再接着,老掌门对着自己跪地的弟子叮嘱了一番门派内的琐事。
老掌门说的很多,但那些琐事从心道人都记的不太清了。
只记得老掌门说完这些事,和他们师徒说了一个故事。
那是关于他们玄山派由来的故事。
世间原先并没有什么玄山派,世间那时只有一个被尊称为玄山的仙人。
没人知晓那仙人如何成的仙,又成仙多久了。
只知道他那仙人似乎来自一个叫玄山的地方,后来其得道成仙,天界的人便都称其为玄山仙人。
日子久了,玄山便似乎成了这仙人的名讳一般。
玄山派的由来便和这仙人有关。
这由来最开始其实是一个富家子寻仙的故事,那富家子也不知道是人间的精怪传说看多了,还是受了人蛊惑蒙骗。
一日突然发了志,要寻仙拜师登天道。
他父母自然是拦着,觉得自己儿子这不着调的脾气,一定是受歹人蒙骗了。
但到底没拦住,富家子连夜带着从账房支取的金银,翻墙跑了。
之后这个富家子一路寻仙拜师,一路上当受骗,最终金银散尽沦为了一个乞儿。但乞儿还记得他当富家子时发过的誓,不寻到仙,得了道绝不回返。
那时的他一无所有了,只有一副还算健壮的身躯了。
或许是一无所有的人最为无惧吧。
于是这个沦为富家子的乞儿就这样一路行乞,一路打听,最终来到了一座山下。
那时他听人说这山里有仙人出没,于是便打算入山碰碰运气。
可能是那天他走了大运,也或许是上天见他不易垂怜于他。
总之那天那个乞儿拄着拐棍登上山顶时,真的见到了传说中的仙人。
那仙人说他被称为玄山,今日只是故地重游在山巅落脚。
乞儿欣喜若狂向他拜师求道,那仙人卜了一卦,只摇头与他说他与他并无师徒之缘。但今日相见也算必经的因果,于是赠了乞儿一本修炼的典籍,让其归家再行修炼。
乞儿连忙收下典籍倒头便拜,而等叩首再起时,眼前的仙人已经驾云归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