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一回宫就连忙拿出平板打开网课界面, 旁边蒙毅迅速摆好笔记,两人看了看时间,正好赶上今天的课。
屏幕中很快出现了林老师的身影, 课件画面还停留在上节课的最后一张上。
随着林老师的导入, 课件切换到下一张。
一看到屏幕中跳出来的两张地图,嬴政立刻将手中的经济史教材翻到了对应的页面。
只是林老师所展示的地图标识明显比教材中的地图更加详细具体。
一旁的蒙毅已经铺开一张绢帛在绘制了。
其实在之前看到元朝疆域图的时候,嬴政就已经非常好奇自己所处的这片大陆究竟是什么样的。
因此在拿到历史教材翻阅的时候,他专门看了看其中有没有更广阔的疆域图,果然在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那里看到了一张绘制着丝绸之路的地图, 范围明显更大,从陆地到海洋都描绘的很清楚。
只是和今天林老师所展示的地图一比,嬴政才发现书上的地图上还有很多国家和城池的名字没有标注出来。
蒙毅之前也看到过教材中已经有的这张地图, 现在也只不过是在其基础上加上一些具体名称, 因此他绘制的效率很高。
“大家先来看左边这张图,这张图我们已经很熟悉了, 上面展示的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这条路从长安出发, 经过河西走廊, 到达中亚、西亚乃至欧洲。”
林老师一边指着地图一边带领学生梳理上面显示的路线。
嬴政跟随着林老师的讲解认真的观察着地图上显示的方位,蒙毅则将林老师口中所说的大致位置一一标注了下来。
“我们再来看旁边这条海上丝绸之路,随着我国古代海外贸易的发达,沿海地区逐渐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港口城市, 比如地图中标注的广州和泉州, 船只一般从这里出发, 经过中南半岛、马来半岛, 到达印度半岛南部。”
海上丝绸之路的地图比陆上丝绸之路地图显示的范围还要更大。
嬴政不禁惊叹于林老师对于地图位置的了解程度, 也惊叹于后世的这些少年知识储备量的丰富程度。
虽然自己身处的这个时期私学已经十分兴盛, 但是像这种详细的国家疆域图也不会作为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甚至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图都是属于国家机密的。
而林老师所在的时空居然已经把这些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甚至像这种范围极广的地图也只是作为讲述商业发展史的辅助性工具存在。
以前他以为能上网课的只有自己这种帝王,后来他发现林老师的学生不止他一个。
随着网课的不断进行,他也渐渐推测出林老师和她的学生们都只不过是那个时空的普通人。
而这些自己求之若渴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再平常不过的教学内容。
那个时空的教育,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屏幕中,林老师讲解完了两张地图,又展示了两张地图,分别是“唐代海外贸易图”和“宋代海外贸易图”。她指着两幅图问道:“大家观察这两幅图,结合我们前面讲的内容。分析唐宋时期我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出现了哪些变化?”
两幅图的区别非常明显,从地图上绘制的线路图就能看出,唐代海上和陆上贸易都比较繁荣,而宋代则主要是海上贸易,但论起共同之处,就是两者的海外贸易发展的都十分兴盛。
“这一时期海上贸易之所以如此繁荣,既离不开当时政府政策的支持,也与这南方经济的发展有关,我们知道,到了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就已经实现了南移,因此推动了沿海地区贸易的发展。那么古代这些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呢?”
林老师切换了一副画面,画面中写着四个字:朝贡贸易。
林老师指着课件上的字解释道:“中国古代主要的对外贸易形式就是朝贡贸易。在我国,两汉时期朝贡贸易就已经基本上定型了,到了唐代,随着国家的统一和强盛,各方来朝,朝贡贸易更为成熟起来,这一时期唐太宗甚至被称为‘天可汗’,明清时期继续沿袭朝贡贸易,直到十九世纪中后期,随着列强入侵,这个体系才逐渐瓦解。”
林老师说到‘列强入侵’时,嬴政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他知道林老师说的应该是近代之后的事情,他并没有学到,拿到的教材也没有这部分内容,但是只是听到这句话,再结合之前讲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时的一些内容,嬴政也能大致猜测出这话的意思。
看着新的一张课件中依然还在的那副“亚欧海上丝绸之路”的地图,嬴政眼底幽深一闪而过。
网课还在继续,林老师展示了一道材料题进行课堂探究,研究朝贡贸易的特点和利弊:
材料:按四夷使臣多非本国之人,皆我华无耻之士。易名窜身,窃其禄位者。盖因去中国路远,无从稽考。朝廷又惮失远人之心,故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不暇问其真伪。射利奸氓叛从外国益众,如日本之宋素卿,暹罗之谢文彬,佛郎机之火者亚三,凡此不知其几也。 ----严从简 《殊域周资录》
嬴政和蒙毅都认真阅读了一遍这段材料,结合林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嬴政通过老师给出的内容对朝贡贸易有了更明确的理解,站在帝王的角度上,他较为认同这种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的贸易方式,但是他也知道在这段材料所描述的时代,这种贸易方式还是有很大弊端的,比如材料中描述的为了骗钱欺瞒皇帝的假贡使事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