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的牌子我待会儿挂在大门口。你们两卖完早饭,把今天的款点清楚。我婆婆大概十点半会过来收款跟锁门。今天剩下的时间,你们就好好在家里休息。”
孙大妈跟邱大妈点头:“没事!我们跟你婆婆熟得很。她要是没时间过来,把款子送过去都可以……”
大妈们说着哈哈大笑起来,白棠也跟着笑出了声音。
孙大妈跟邱大妈都是大杂院的大妈。其中,白棠做辣椒酱那会儿,就请孙大妈当过帮工。后来搬到四合院后,孙大妈也跟着过来继续干活。反正,从集资楼那坐车过来,也就十多分钟而已。
有了白棠这份稳定的工作,孙大妈这两年攥了不少钱。加上家里人其他人赚的,已经把欠陈大妈的五百块钱还清了。
至于邱大妈,是去年才过来帮忙的。她本来有一份工厂流水线的工作,收入很稳定。不过去年那个工厂出了问题,最后不少工人的工资付不出来。邱大妈没有办法。不到四十的年纪,就跟厂里办了内退。
之后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就干脆来白棠这干活了。
白棠是很喜欢邱大妈这个人的。不说平时干活利索,而且还会做些简单的记账工作。着实减轻了白棠不少的工作量。
反正,目前她这个小饭馆,就这么两个帮工。
她们平时除了帮忙卖早饭外,还会在中午跟傍晚,客串小饭馆的服务员跟择菜员、洗碗员,反正是身兼数职。
至于小饭馆的厨师,目前只有白棠一个人。
因为规模弄得不大,在小饭馆这一块的业务上,大家其实都不怎么忙碌就是了。
从四合院走路到婆婆家的小院儿大概需要十分钟。
对比起前几年,这两年路上的人明显增多了不少。这跟前两年的市场开放,经济开始高速发展有关。
当然,两年前大批知识青年返乡,也让城市增加了不少人口。
这些人回到城里后,有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成为了走街串巷的街溜子。但更多的人开始学着去练摊儿赚钱,着实出现了不少万元户。
白棠合作的一些供应商,就有这样踏实肯干的返乡青年。
“怎么样?外面冷吗?”
一进到老李家,正在吃面条的婆婆石香叶看到大儿子一家。乐呵呵地问道。
何天成摇头:“今天太阳出来得早,倒是不会。妈,天林呢?”
今年将要上初中的李天林,这会儿正在自家的屋子里面捣鼓着东西。听到大哥喊自己,小少年李天林从屋里出来就喊大哥大嫂。
而团子、圆子两个孩子,一如既往地跑去黏着小叔叔。
“妈,待会儿我们就得去我大姐家一趟。麻烦你十点半去一趟家里,帮我收款跟锁门。”
石香叶偶尔会帮白棠干这事儿,十分自然接话:“行,我会准时过去的。”
说着,石香叶忽然想到:“对了。你大姐好不容易得了个孙子。你过去的时候,帮我也带一份礼。礼我已经准备好了。”
石香叶说着,示意边上坐着的李惠明帮忙把礼物拿过来。
“妈,不用……”
“要的要的。怎么着也是你大姐。咱娘两的关系又这么亲近。”
白棠的大姐白来娣两年前娶了大儿媳妇。之后这大儿媳妇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白棠知道得那么清楚,是因为自己帮着大姐买红布,对方就经常给她送地里的产出当回报。
来往多了,白棠自然也就听到了些事儿。
不过她大姐就不是个苛刻的,也没多说啥。现在好不容易孙子出生,摆满月酒。白棠想着最后还是过去一趟走走。
那头,李惠明把石香叶准备的满月酒礼物拿了出来。是一块白色的纯棉布。这样的布料做孩子的贴身衣服是最好的。
而何天成也把今天带过来的一份东西递给了李惠明。
他们今天之所以走亲戚前,还特意过来一趟。不止是为了请石香叶收款锁门,也是想着给他们送这礼物。
礼物是一包从广省那边带过来的花胶。据说这个东西炖汤喝,对女人很滋补。花胶是白棠昨天从那个车队壮汉,也就是洪大金那里买来的。
当时,洪大金弄来了一百多斤上好的大花胶。白棠想也没想,一下子就要了一半。
大家寒暄了一会儿后,石香叶就催着白棠他们赶紧出发了。
“外头天色好,但冬天天暗得早,早点回来别磨蹭了。”
——
等上了前往郊区的公交车后,白棠这才笑了起来。她婆婆真的是越来越像个孩子的。一个女人到了四十多还能有这个状态,说明生活过得相当如意。
不过,等到了大姐的家后,白棠就看到了大姐那副苍老的面容。
明明今年才三十六,但白棠觉得她大姐看着,比她婆婆还要老十岁不止。
“白棠,你来啦!”
看到白棠拖家带口过来,白大姐脸上立刻绽放出高兴的笑容。
这会儿,白棠他们已经到了白大姐的婆家。红旗公社底下的向南大队。
这个生产大队距离白棠娘家向阳大队并不远。两个生产大队就隔了一座山。
不过,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现在很多地方的生产大队已经撤销。已经从生产大队变回了以前的村落。
因为今天要办满月酒,白大姐家的院子里,已经有不少向南村的村民聚到一起。
这些村民看到白棠一家人后,纷纷好奇地打量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