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皇子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5章 谈妾(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人人都知道,在卫历献上孝经之后,永正帝必有奖赏,但大伙说什么都没想到,永正帝赐了菜不够,还赐了婚。

    一般而言,能得圣旨赐婚的除了宗室之外,也只有近臣才能有此殊荣,卫历已非宗室,更不是什么重要大臣,能得圣旨赐婚,说到底还是因为其曾为皇子之故。

    有好些大臣上奏此事不合规矩,一则,卫历已非皇室宗人,岂有福份得圣上赐婚,再则,留用的秀女基本上已经默认将为宗室的侧妃、庶妃不定,岂有随便赐与一个庶民。

    但永正帝将这些折子留中不发,不理不睬,显然是打定主意非赐婚香不可,傅秋芳之兄傅试又只是寒门出身,在朝中也无多少人脉,最后就只能眼睁睁的见着自家妹子被赐给卫历。

    傅试做为通判不过是区区的从五品,其妹————傅秋芳也年满十八岁,可说是踩着大选的最低标准线参选的,傅试此举便是仗着自家妹子够出挑,打着让自家妹子攀龙附凤的心思,没想到最后竟然便宜了被圈禁的卫历。

    卫历都被圈禁了起来,可说是自身难保,还能给他什么助力,说不定还会连累到他,这个妹子等于白养了一场, 傅试气恼之下, 也不给傅秋芳准备嫁妆, 只让她带些平时家里日常用的物品过去便是。

    傅家备嫁之事暂且不论,见永正帝对卫历仍有些父子之情,好些想站队的人都默默地缩回了脚,大伙都知道,做皇帝的没一个好性的,要是站对了也就算了,要是站错了,能像王损那样还能乞默骨归乡的还算是幸运的呢。

    是以不少大臣犹豫了起来,再则,见到上跳下窜的徒画,和一副不在意,仍继续安排着巡视早熟稻种植行程的徒晰,大伙突然觉得没什么好站队了,做主子的都不在意了,他们这些底下人再争再闹,似乎也没多大的意义。

    徒晰之所以不在乎卫历,一则,是因为自早熟稻出世之后,他便没必要再把眼睛放在宫里的皇子身上了,更别提是像卫历这般已出继的皇子,他该注意的是朝堂,而非宫中。

    再则……他不是一个人。

    在收到苏培成的通知,特别是苏培成那句圣上是明白人云云后,徒晰忍不住微微皱眉,讲真,他真怀疑永正帝究竟是明白个什么?

    随意牺牲一名无辜女子的终身来安抚住卫历,这就是所谓的明白吗?或许在众人眼中看来,永正帝没把卫历给重新迎回宫中就是明白了,至于那无辜女子的意愿吗,不重要。

    想想枉死的伊继妃,徒晰也不由得叹气,但他嘴上仍客气道:“多谢苏公公。”

    说着,他向小林子使了个眼神,小林子会意,亲自拿了荷包给小太监道:“这点子心意请公公喝茶。”

    这也是宫里的规矩了,即使没特意让人办事,但也不能让人白跑这么一趟,即使是个传话的小太监也是如此。但小林子只给了一个荷包,至于苏培成公公的话,到了他那种地位的人,已经不是能用银钱讨好的了。

    别看苏公公只是公公,但所有人都明白,越是贴身太监越是能揣摩主子心意,甚至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能改变主子的心思,有苏公公帮衬着,倒也不用担心圣上会改变心意,接历公子回府。

    只不过小林子着实好奇,晰皇子究竟是怎么打动苏公公的?

    大概是小林子的眼神太过明显,徒时直言道:"我没主动拉拢苏公公。"

    他才刚回宫不久,脚根都还没站稳呢,便跑去拉拢永正帝身边的贴身太监,他又不是想找死,不过……

    徒晰顿了顿叹道:"是卫历自己把人推过来的。"

    或许卫历并没有这心思,但做为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子,他是不可能想到当他设计陷害人时,那些被牵连到的太监宫女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就他所知,因着卫历,前几年被赶出的宫女太监着实不少,有好一阵子,化人场甚至整整三日没停过炉,可见得被牵连到的人不知有几多。

    不!不只是卫历,就连徒画,甚至是徒时都是一样的,对他们而言,死个宫人就跟死了只蚂蚁一般,不值得一提,但对那些宫人而言,那可是自己的性命啊。

    是以不只是苏培成,不少暗暗怨恨着卫历的宫人太监都在或多或少的阻挡着卫历,也是有着这么多人明里暗里的帮衬,徒晰才敢这么大胆的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离开紫禁城。

    卫历不自觉将自己与皇位越推越远的作法也让徒O析提醒自己,这些宫人并不是工具人,是货真价实的人,一但不把人当人看,被人背弃,也是理所当然!

    徒晰再三提醒自己,前车之鉴,绝不可忘!

    虽然没把卫历放在心上,但徒听动身之前特意让人递了牌子到坤宁宫,申请和和妃见面。

    自从卫历早经人事之事被发现后,永正帝便立了一个规矩,凡十岁以上的皇子便不可随意出入后言,每次入宫前都得先递牌子给皇后,得皇后批准了之后,并由皇后指派宫人亲领入宫。

    这宫人还不仅仅只是带路,还身负监视皇子与后宫妃嫔之责,有着宫人在旁,即使母子间想说说私房话都不便。

    当然,规矩是规矩,执行起来又是另外—回事了,每次徒晰进宫,皇后倒是很大方的让宫人避开,徒晰和和妃便可以说一些私房话。

    不过旁的宫妃可就没这么好了,像徒画和耿嫔(永正帝最后又把耿贵人升回耿嫔)说话时,宫人在不在就看耿嫔给多少赏银而定,至于徒时和李庶妃吗……那绝对是从头盯到尾,半点私房话都不让说。

    虽是得皇后特别照顾,但和妃也知道规矩,即使是和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