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皇子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3章 贾敏(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对于贾环在四皇子夫妇跟前得脸一事,贾母和贾赦是满意的很,贾政虽然有些可惜为什么在四星子跟前得脸的不是他自个。但总归也是自己的儿子,脸上也难得的带了几分笑意,一回院子便直接进了赵姨娘房里。

    王夫人原本就为了贾环得四皇子青眼而恼怒,再见贾政屁颠屈颠的钻到赵姨娘房里,连瞎都没跳她一眼,王夫人更是火大。

    一回到房中,王夫人便气的大摔东西,"什么东西,得了皇子青眼便敢不敬嫡母,果然是贱人生的贱种,贱的很!”

    金钏儿低垂着头,不敢说话。

    她心下暗叹,其实环少爷从头到尾都没说话,是王夫人太过了,半点东西都不给环哥儿留下,这才惹恼了大老爷,做决定的是大老爷,关环哥儿什么事呢。

    况且她也听说了,环少爷也没把东西全都留在自己手上,还拿了不少分给各房主子,相比起先前王夫人只顾二房的安排,环少爷这样安排才是面面俱到呢。

    不过她知道王夫人正恼火中,什么话也听不进去,只能低声哄道:“这次也是宝玉没跟着去,要是宝玉去了,到时在四皇子跟前长脸的可就是宝玉了,咱们不如好给宝玉准备一下,说不定下回就轮到宝玉在四皇子跟前露脸了呢。”

    一番话说的王夫人转嗔回喜,“好金钏,还是你说的对,也是宝玉没去四皇子府,要是去了四皇子府,岂有那贱种得脸的份。”

    就连贾环这个贱种都能得到四皇子青眼,她生的宝玉如此可爱,想来四皇子夫妇只会更喜欢宝玉。

    她连忙吩咐道:"去!让人打开我的私库,给宝玉挑个好缎子出来。"

    言里内造的言绸她是没有,不过前些时候她妹妹也给她送了礼来,尽是西洋进贡的好东西,那些织的精巧的洋缎连言里都不见得有,拿出来给宝玉做衣服,可是不比什么内造的言绸差了。

    且不说王夫人让人给宝玉做了好几件新衣,直把宝玉打扮成了个大红包一般,另外一方面,荣国府眼前的这一关算是过了,但根子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呢。

    大伙都心里明白,说到底,终究是荣国府势弱,这才会让人当成棋子用。

    贾赦虽有心扶持赖尚荣,但赖尚荣不过是个副榜贡生,既使扶持的起来,少说也得花上一、二十年的水磨功夫,压根不顶事,再则,贾赦和贾琏商量再三,决定熬一熬赖家,好让赖家多吐些银钱。

    别当他们不知道,这些年来赖家没少在荣国府捞银子,也是时候该让赖家吐回来了。

    且不说赖家事,说起来,荣国府虽然在朝堂上无人,但也不是全然没有底蕴的,老太爷至今在圣上面前还有几分面子,军中也有不少故旧,老太君更是有着不少闺蜜可以帮衬,自家妹夫在朝堂上也是占着高位,只不过人在苏州远了点罢了。

    贾赦思前想后,便打算给贾母大办寿宴,让人好好的瞧一瞧贾府在人脉上的底蕴。

    贾母今年六十有九,按常理来说,应该是七十整寿时再办大寿,可如今大伙急着让人瞎一瞧荣国府的底蕴,也顾不得这些,便决定在今年便办起了大寿。

    办大寿可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力的成的,为了展示荣国府的底蕴,贾赦几乎跑遍了全京城,亲自送帖,不只是四王八公之家,就连远嫁到苏州的贾敏也没忘记,特意让林之孝亲自跑上一趟苏州,即使贾敏不便回京,好歹也让人送上一份寿礼,让老太太欢喜欢喜。

    这期间他也不忘带上了宝玉、贾环、贾兰三人,毕竟机会难得,让孩子们知道荣国府究竟有那些亲友,总不能出了门之后,连人都不认得,那天逛楼子时一言不和打了架,这才发现对方是表兄吧。

    (别怀疑,贾赦就干过这种事。)

    再则,虽说早了点,但这也是训练一下几个孩子的待人接物,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点可说是他们这等子人必备的能力。

    三人跟着贾赦一起走亲访友,贾兰和贾宝玉这般不明白的也就罢了,但贾环对于贾赦的佩服当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注一),原因无它,贾赦这嘴皮子着实太厉害了。

    前一刻可以把人气的想当场去势(给贾赦去势),下一秒,又能把人给哄的破涕为笑,恨不得烧黄纸,拜把子,这份让人变脸的功夫,看的贾环目瞪口呆,要是他当年有这份嘴皮子功夫,他也不会要点研究经费都要的这么辛苦。

    贾赦这把年纪了,一个人是真欣赏还是假欣赏自然瞧得出来,难得有贾环这么一个懂得欣赏他,而不是觉得他胡闹的人,贾赦得意笑道:“我这嘴皮子功夫可是跟你们曾祖父学来的。”

    因为是长孙,贾赦一出生便送到了贾源夫妇的房中,由祖父母亲自养活,他那一身本事也是跟着祖父学来的。虽说久不动手,这手上的功夫有些差了,但要论嘴皮子功夫,他自认第二,全京城没人敢认第一。

    贾源当年能够从区区一个小兵混到荣国公,除了手上有几分真本事,长的好看,加了不少印像分之外,这嘴皮子的功夫也帮了不少。

    贾赦叹道:“当年你们祖父就是对老二疼惜太过,不愿让他被俗事缠身,让他专心读书,旁的人情义理都不曾教过,结果养了老二一副不懂事的性子,你们几个以后万万不能学他。”

    他提点道: "身在官场,要嘛就是能力高,高到旁人都吞不了功劳;再不就是背景要强,强到没人敢得罪;最不济至少也得得嘴皮子得好,人际关系好了,办事也轻便些,所谓事半功倍便是这个道理。

    偏生老二这三项都没有,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