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黑莲花太医求生指南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1章(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阴云遮天, 像是下一秒就要坠落。

    走出船舱后,二皇子忽然抬头,朝着河岸上看去。

    殷川大运河上的风浪, 不知道什么时候大了起来。

    纤夫身上的粗布短褐,已全被河水打湿。

    步伐也随之变得沉重艰难。

    往常纤夫都是不着上衣的,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冷。

    而是因为粗布短褐打湿之后,再在肩上摩擦,极容易擦伤皮肤, 并感染发炎。

    同时湿了的衣服也更容易带走体温,造成感冒发烧。

    可今天他们拉的是皇家船舰,当然不能和以往一样光着膀子。

    ……文清辞的建议没有错。

    要是不早早准备, 他们一定会因此生病。

    此行的纤夫有数千名之多, 一旦出事不但会耽搁行程,更会影响到皇帝的“贤名”。

    谢观止不由蹙眉。

    见二皇子忽然站在这里不走, 三皇子的视线, 也随之向岸边落去。

    经历了前阵子的事,他总算是长了点脑子,知道要在对方的身边说“正经事”。

    停顿片刻, 三皇子终于憋出一句:“二哥你说他们走得这么慢, 我们能如期到吗?”

    二皇子:“……”

    要不是现在在南巡路上,他真想一脚将身边的人踹下船去。

    谢观止的伤在肩臂, 并不影响他走路的速度。

    少年快步向前而去,三两步便摆脱了三皇子, 登上了连接画舫的小船, 向最前方而去。

    “找人才买些预防风寒, 或能暖身的药, 分发给纤夫, ”谢观止一上船便吩咐道,“速度快一点。”

    “是!”身边人连忙应下。

    他刚走两步,又忽然停下脚步问:“请问殿下,这方剂……”

    “这点简单方子就不用去问太医署了,你们解决便好。”

    “是,殿下。”

    按理来说,找太医署或者直接问文清辞要药方是最方便的,但刚才逞过强的谢观止,当然不会这样做。

    谢观止手底下人动作都很迅速。

    不过短短一个上午,就从附近几大城镇将谢观止说药采买齐全,并分发到了纤夫的手中。

    画舫虽大,但怎么也比不上太殊宫。

    南巡一路上,这些原本在宫里一个月也见不了几次面的人,几乎日日齐聚一堂。

    原本各宫分食的晚膳,也合在了一起。

    与上次的晚宴不同,今天谢观止也在。

    除了皇室到齐外,皇帝甚至还将同在舫上的几个重臣,邀请过来一道用膳。

    能来参加皇帝的“家宴”,大臣们各个受宠若惊。

    不但规矩做到了极致,话也全是挑好听的说。

    “……今年风调雨顺,就连沿途的庄稼,长得都比历年高大!”来赴家宴的大臣,满脸堆笑,“此乃我朝之福,天下之福啊!”

    说完,身边另一人又补充道:“此次旅途通畅,也多亏了二殿下英明决断,我听说殿下早几日就已将纤夫集来。因此刚到险峻河道,他们便立刻接上,将船带了出来,半天工夫都没有耽搁。”

    谢观止早就听惯了这样的夸奖。

    他没有接话,甚至还因对方过于夸张的语气,而微微皱了皱眉。

    皇帝端酒的那只手不由一顿。

    他的动作十分细小,在场无一人注意到。

    此次南巡,部分后妃也一道随行。

    其中自然包括谢观止的母妃慧妃。

    听到这里,她的脸上不由多了几分得意之态。

    虽然前阵子领了罚,暂辖后宫的权力,也落回了兰妃手中。

    可这又如何?

    等二皇子继承大统,风光的人终究是自己。

    南巡途经的信安府,将刚熟的樱桃送了上来。

    慧妃轻轻摘下果梗,将它送到了皇帝口中:“观止一向心细,这点不像臣妾,倒是全似陛下。”

    说话间,慧妃半是撒娇地看了一眼身边的人。

    天子笑了笑,顺着她的话点了个头。

    朝堂上下,人人都知道皇帝最宠爱的,便是二皇子谢观止。

    见他心情不错,那两名大臣对视一眼,继续说了起来。

    “……讲到纤夫,臣今日刚刚听说,殿下念及运河水寒,特命人采买了御寒的药物,将它们一一分发到了纤夫手中。”

    末了,还不忘补充道:“这一点,的的确确有陛下当年的风采!”

    慧妃赶忙跟着说:“这都是陛下多年来的言传身教。”

    大臣的话已经说到了这里,皇帝必然要做出一些反应。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一脸欣慰的朝三皇子笑道:“观止的心思,果然成熟了不少。身为皇子,必须体恤民心才对。”

    见状,谢观止立刻起身行礼,说这都是他该做的。

    “凡事没有‘该不该’,只有想不想得到,”皇帝缓缓摇头,语重心长道,“此事你做得很好,的确应赏。”

    “贤公公,你将信安府送来的樱桃,给二殿下拿些过去。”

    “是,陛下。”老太监笑着应了下来。

    信安府的樱桃虽然好,但对太殊宫里的贵人来说,也没有什么稀奇的。

    皇帝此举,重点在于“赏”,而不在意究竟赏了什么。

    慧妃脸上的笑意,又多了几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