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个年, 村里的人过得人心浮动,脑子里的念头还挺多的。村子里一下子出了九个大学生,还有三个是重点大学, 对此, 没点想法是不可能的。
至少这九个大学生让村里的人知道了,让家里的娃娃去读书,以后是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的。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有学问的人,再也不会被批成臭老九,读书人的地位, 又高了。
在这九个大学生的带动之下,红旗村成了附近这一片,读书积极性最高的村子。不管家里有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都会送到学校受基本教育。要是读得好, 哪怕是女娃娃, 家长都咬咬牙,接着供孩子上学。
只是与此同时, 村里的人也吸取了从老林家学来的教训,别觉得女娃娃将来是要嫁人的,就对闺女不好。林小小还是她家里唯一的孩子呢,这姑娘出息了之后, 一家子将来的生活,都不用愁了。
一句话,闺女养得好,不比生儿子差。
既然儿子女儿一样养, 那么在态度上, 那肯定也要对闺女好一点, 免得到时候,真像老林家似的,白养了。
村里的人都觉得老林家的人吃了大亏,就因为林晓言嫁给了莫百川,所以跟这孩子疏远了。
这一点上,轮到莫家人和林晓言吃哑巴亏。不论什么时候,老林家都不可能让自己吃亏。当年那笔钱,老林家收的时候可是一点都没有手软呢。
但没多久,村里又有人在传,老林家嫁了那么多的闺女,没有一个闺女是白送人家的。所以,林晓言嫁给莫家,老林家能什么好处都没得?
只不过,跟当初老林家向莫家收的彩礼和现在林晓言成了大学生比起来,不算什么而已。
在这一点上吃亏,那就是老林家的人自己活该。谁让老林家自己先作的,得了嫁女儿的好处之后,就不认林晓言了。
这么的,看到林晓言依旧跟老林家没有半点往来,听动静,莫家的人还收拾好,准备跟着林晓言一起去首都,村里的人没再说莫家的不好,只是在看老林家的笑话,认为老林家这一次是赔大了。
看看,林晓言出息了,她明明是老林家的亲闺女,哪怕出嫁了,老林家也不至于一点好处都没有啊。可事实上呢,莫家不知道怎么摘掉了地主的帽子,还跟着林晓言一起去首都享福了。
老林家跟林晓言的关系好那么一点点,所有的好处都不至于全是莫家的,跟老林家一点关系都没有。
养闺女不可怕,可怕就可怕跟老林家似的,把金娃娃一样的闺女亲手推到了别人家里头去。
这一回的事情,使得老林家的人更加“热闹”了。林根生做了手脚,害得林晓言差点因为政审通不过而不能上大学。
两家关系闹僵,老林家的人,没办法再把这次的锅盖到林妈的身上。林妈虽然觉得自己可以抬头了,只是想着家里的气氛不好,非常聪明地缩着脖子过日子。
直到今天,林妈其实也是有点后悔的。上大学的孩子,哪个不稀罕。好在林妈还有一点自知之明,之前闹那么难看了,她知道,林晓言这个孩子,她是拉不回来了。
明白这一点之后,林妈都不愿意再去做招人烦的事情。
夜深人静那会儿,林妈躺在床上,也跟林爸聊起过林晓言。她算了一笔账,她对林晓言这个女儿,除了怀胎十月以外,顶多就是给了她一口吃的。
至于别的,都没有,她从来没对这个女儿上过心过。她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自己大女儿林春的身上。
不是这样,当初她也不可能一口答应把林晓言嫁给莫百川。要不是顾忌莫百川的成分不好,自己会被连累。把林晓言嫁到那样一户人家去,她心里一点纠结都没有。
反正彩礼收着了,嫁一个林晓言拿到的彩礼比嫁其他林家姑娘三个之和,都还多呢。
靠着这笔钱,生生救回了林奶奶的一条命。
老林家对林晓言的那点恩情,打从那一笔彩礼钱起,还得算是差不多了。
说到最后,林妈对着林爸直叹气。还真不是她做人讲良心,知道自己付出得少,所以不奢求太多的回报。
实在是林晓言那儿,她完全说不上话。明知道努力也是白努力,她这才没有费这个劲儿的。指不定,少往林晓言的跟前凑,便宜是占不到,能不丢人,也不错了。
听到林妈这么说,林爸一颗心跟着彻底歇了下来,他觉得,林妈说得挺对的。
他没对林晓言这个女儿用过多少心,林晓言能把那笔彩礼钱全留在林家,自己一分都没带走,的确是还得差不多了。
林根强做人本来就没林根生那么好强,不然的话,这个村长怎么是林根生在做,而不是林根强呢。
夫妻俩一场夜话之后,态度一致。
林晓言还愿意记得他们这对爸妈,那肯定是好的。林晓言对他们的孝敬,他们通通接受。
只是,如果林晓言不主动,他们也不凑上去了,免得丢人。
只等林根生给林晓言捣乱失败之后,林根强夫妻俩越发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得亏他们夫妻俩的心态放得平,打从高考的事情出来之后,他们半点都没有掺和其中,对林晓言更是没有半点要求。
便宜没占到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林晓言背后有座大靠山,考上大学后,要成大人物了,还在这么关键的时候把林晓言给得罪了。
这么一来,以后有没有好果子吃,谁都说不准了。
他们占不到便宜,也不想被林晓言教训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